让土地活起来 让群众富起来
志丹县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全县109个行政村有1111个村民小组。村民大多分散居住,远远地“见个面面容易”,近距离“拉话话难”。
“下乡一周,吃住在村民家里。”对志丹县委书记李建强来说,这是常有的事。虽然路途遥远,但他就是想和群众多拉拉话,听他们的真实想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以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农业,让土地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李建强说,土地资源增值,农民就会增收。
李建强带领全县上下,将责任和担当化作动力。2017年以来,志丹县投入2.98亿元发展苹果产业。按照“苹果+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其他产业”的现代农业布局,全县建设17条苹果产业带、3个棚栽业集中区、46个规模化养殖场。2019年年底,志丹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4%下降到0.2%,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3%。
理念引领行动
荒地“长”出新希望
3月27日,李建强驱车近2小时,来到距离县城87公里的义正镇稠树梁村。在28.6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围,山坡上梯田成片、果树排列有序,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老乡,在这儿收入咋样?”看到在地里忙活的村民贺洋全,李建强走上前去。
“一天100多元,这是过去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哩。”土地入股、家门口就业让已经脱贫的贺洋全充满信心。他说,跟着龙头企业干,还能学技术。
过去,贺洋全家30多亩地广种薄收。无奈之下,他和许多村民一样,选择外出打工。2016年,1124人的村庄,只剩下300名老人和孩子。
“农村发展产业最大的困难就是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2017年,县上引进的陕果集团在村上流转5200亩地建果园。”乡镇包村干部苏志盛说,起初,群众担心“没土地怎么生活”。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大家终于明白改革的好处。
现在,除了有护林员公益岗位、养殖湖羊、种植果园带来的收入和低保保障外,贺洋全还有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年收入5万多元。
“这两年,外出村民陆续回来,主动流转土地。”村党支部书记李世东说,“荒了20多年的4000多亩土地,如今‘长’出新希望。现在全村6010亩地几乎都种了苹果。”
“目前,我们在全县8个乡镇种植果园2.1万亩。”陕果集团志丹公司经理王占新说,去年,公司支付稠树梁村务工费110多万元,让群众有了稳定收入。
“下一步,县上还会支持企业建大型仓储冷库和养殖场。”李建强说,要让苹果“吃”上有机肥、卖上好价钱,让苹果产业为果农增收。
思路决定出路
全村1355亩苹果卖了380万元
2升小米、4升黄米、两个碗、一口破锅,这是30年前李生琴的家当。说起以前的恓惶日子,她的泪水总是滑落脸庞。
50岁的李生琴是永宁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去年全村1355亩苹果卖了380万元,人均年收入1.4万元。李生琴高兴地说:“现在日子好得很。”
“村上还有什么困难?”李建强问。
“大家还是想多学些技术。”李生琴说,这些年,多亏了各级干部,他们用知识技术为群众开启致富之门,让大家越干越有奔头。
李生琴就受益于此。原先家里有12亩果园,掌握了种植技术后,她去年又流转村上部分土地,土地总面积达52亩。
这几年,志丹县每年拿出7000万元,用于果园项目改造,大大改善了苹果产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
“干部要带着群众一起干。”李建强说,如今,县级领导包抓万亩苹果产业带,镇办党委委员包抓包建100亩以上果园,乡镇副科级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及第一书记包抓包建50亩以上果园,村支书、村主任自建果园达到50亩,群众干劲十足。
11家龙头企业、15个“三变”改革基地、3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0户家庭农场、各村产业大户等让土地“活”起来了,让群众动起来了。
“好日子还在后头哩。”李建强话语一出,李生琴开心地笑了。
盘活促进放活
绿色工厂建在群众家门口
道路两旁,顺宁镇保娃沟门村600多座大棚绵延几公里,一个个建在家门口的绿色工厂绘就出美丽的乡村画卷。
“李书记,尝尝这草莓,味道可好了。”卜文霞将刚采摘的草莓递给李建强。
“这几天价钱咋样?”李建强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果农收入。
“年前每斤80元,现在每斤50元,市场供不应求。”卜文霞高兴地说,镇村有人负责教技术,销售由合作社负责联系。她只管打理大棚,一年能挣10多万元。
大棚里,自动卷帘、水肥一体滴灌设施齐全,干活省时省力。
“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产品品质高、销路好、售价高。”李建强说,现代农业就是要改变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方式,开展组织化规模化经营,主动走向市场、抢占市场。
不远处,村民任华的10座大棚蔬菜长势正旺。“这是去年7月底引进的火龙果,今年7月挂果。一年产七八茬,3年后丰产,每棚收入近10万元。”任华给自己算了一笔账。
不仅如此,任华还加入2个合作社,带动8户贫困户,让贫困户不但有务工费、分红,还能学技术。
“要让最穷的人富起来。”李建强说,县上为全县109个村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产业建设、人才队伍、组织建设、农村治理等方面助推脱贫攻坚,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绿色,是收获的希望,是生活的底色。”李建强说,“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走绿色循环农业路子,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让黄土地焕发出新时代的生命力。”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