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正文

土地流转注入新活力 淄博果农变身“产业工人”

发布时间:2021-10-14 来源: 作者:佚名

  

    果农张太忠向记者介绍果树种植情况。

    “村里进行土地流转以后,我就签了合同。”沂源县张家泉村的果农张太忠说,把自家的果园土地流转后,不仅实现了从果农到“产业工人”的转变,还将为他带来更多的收入。

    2019年12月13日,记者在朱彦夫教育基地红色片区探访土地流转工作时获悉,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土地流转,目前规划打造的千亩有机果品基地流转土地签约比例已经超过70%,以实施土地流转为抓手,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畅。

    基于土地流转的提质增收

    苹果行业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大,2019年苹果上市后的价格比往年每斤降了1元钱。不少果农选择将苹果储存在冷库中,等到价格回暖后再出手。与普通苹果形成对比的是,优质苹果售价高,市场供不应求。如何让苹果提升品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

    “地里上完了‘月子肥’,现在苹果树正在进行剪枝。”张太忠说,“春天授粉、夏天套袋、秋天采摘、冬天剪枝,可以说苹果树管理是一年到头不歇着。人家说的现代农业技术改造,投资大,短时间看不见效益,咱也不敢投。”张太忠说。

    问到2019年的苹果收入时,张太忠说:“咱这苹果是好苹果,不过2019年的价格不大行,一斤才两块来钱,现在都放在冷库里存着。这一年下来,1亩地需要的化肥就得2000块钱。现在,家里有两亩多地,果树50多棵,全部利润加起来也就一万块钱左右。”

    好果难卖好价,张太忠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从修剪清园、点花授粉、抗寒抗旱、疏花疏果、套袋摘袋、多遍施肥施药……到苹果成熟采摘,果农的付出和辛劳可想而知。

    由于生产环节落后,果农在市场中始终处于弱势。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个体农户却又受到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限制。选择进行土地流转,果农将土地交给专业公司和技术团队统一运营,成为一条可行之路。

    算了一笔收入账

    谈及土地流转,未来的收入是果农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朱彦夫教育基地红色片区正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以“土地流转金+年底分红+工资”的模式,让果农们吃下了“定心丸”。

    “以一户果农家里的一亩土地为例,按照之前个体农户种植的模式,以每斤苹果2块钱的市场价格销售,一亩地的利润在五六千元左右,这里面还不算农户自己投入的人工费用。”2019年12月4日,记者在进行土地流转采访时,红泉党支部书记朱向峰以一家农户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收入账。“土地流转以后,首先是一亩地800元的土地流转金、5000元左右的打工费,加上前两年60%土地收益的分红,一年的收入可以说比较可观。进行三年的土地调理之后,如果苹果能达到有机果品的品质,果农的收入还会更高。”

    “土地流转以后,我们将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加上平台化运作、多渠道销售,实现未来‘红泉苹果’好果卖好价的目标。”朱彦夫教育基地红色片区提升工程专班成员杨红玉表示,“苹果亩产量控制在6000斤到8000斤左右,提高商品果率、糖度、硬度等,让果品成为高端品牌,销售价格提高了,果农才能摆脱以往靠天吃饭的局面。”

    多业态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土地流转后的果园,将通过多种现代农业技术,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

    “土地流转以后,通过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设备、水肥一体化、飞防等现代农业技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片区内盛果期一亩地产8000斤左右苹果,按照现有规划将打造千亩有机果品示范基地。5000吨的产量将产生5000万元产值,达到有机标准后经济收入会更高;要完成这些,离不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这也是基础工作中的关键。”杨红玉表示。

    朱彦夫教育基地红色片区提升工程专班成员齐华庆说:“朱彦夫教育基地红色片区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基础较好,尤其是以朱彦夫事迹为引领的红色教育资源十分突出,打造覆盖5个村的红色片区,可以统筹整合片区资源,为未来红色旅游、党性教育培训、现代农业、民俗文化体验等多种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打下基础。”

    多业态共生,成为未来朱彦夫教育基地红色片区在产业模式上的亮点。土地流转完成后,各个果园将互相打通,空闲地将建长廊路径,实现“春天是个大花园,秋天就是个大果园”的目标;通过认养、订单农业、活动促销等各种渠道将苹果销售出去,逐步辐射带动周边片区的发展;果园与旅游业和文化、教育培训相结合,果农有望彻底从土地中解脱出来,成为“产业工人”,手上有土地流转金、土地收益分红,加上打工的费用,果农对未来的好日子更有盼头。

    “我家里2亩地,50多棵苹果树。老伴和孩子都在临沂,我自己在这里肯定不如专业公司搞得好,这次将土地全部流转了。”对于今后的“身份转变”,张太忠十分期待。

    “到了果树种植管理的时候,不用我买这买那,技术由公司提供,还有先进的水肥一体化建设、农产品追溯系统。我们从农民成了领工资的员工,这种好事咱可得积极响应。”张太忠说。

    土地流转是“平台化运作”的有效支撑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毫无疑问,沂源红泉党支部正在进行的“土地流转”“平台化运作模式”,就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生动实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受生产、技术、流通和资金等要素的限制,“一户一地”“一地一品”的传统模式,在市场中始终处于弱势,从基础层面影响了农民的收益。

    破解这一现实问题,需要摆脱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模式,需要树立“平台思维”模式,导入“公司+”的新型模式,引导果农把受益权和经营权分离,让老百姓“精准受益”,而不拘泥于“精准经营”,由分散化的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模式,趋向于集中统一、有竞争力的项目经营运作模式。

    红泉党支部采取的这种模式,即“土地流转金+年底分红+工资”的收入结构,果农在公司化的保障下,以土地作为资本入股,通过流转置换成为公司化的组成部分,让果农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先进性。

    “土地流转以后,我们将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加上平台化运作、多渠道销售,实现未来‘红泉苹果’好果卖好价的目标。”苹果专家杨红玉的话,非常有代表性,也完全符合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红泉党支部的这一尝试和实践,加之各级领导干部的真抓实干、担当作为,让农民更多地参与并从中获益,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个“春天的大花园,秋天的大果园”必将更加绚烂多彩、生机盎然。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