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违规征地 > 正文

幕布下的集约化农业与大自然的反扑

发布时间:2020-04-29 来源: 作者:

摘要:是什么使得它们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

  编者按:

  日前,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次新冠病毒进行溯源工作。蝙蝠、穿山甲……这些难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动物一次又一次地占据着新闻版面。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使得它们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学者Bob Wallance提出,正确认识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理解全球大流行有着关键意义。得益于科技和生产的进步,人们不断扩展农场领地,其中有不少深入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然而,在人畜共患病面前,人类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失控的农业》作者林伯里和奥克肖特提出,过分追求效率和利益的农业生产方式终会遭到大自然的反扑,包括野生动物的大量消失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大量消失的野生动物

  鸟飞绝

  从1979年至20世纪末,光是英国乡间就有10种农地鸟类约1000万只鸟消失。而这问题不仅发生在英国。牛津大学主导的研究团队指出,共有116种鸟——全欧洲鸟类种类的1/5——危在旦夕。他们警告“第二次寂静的春天”即将到来,并称农业集约化就是“罪证确凿”的元凶。

  消失的不只是鸟类,农地动物也步上后尘,而这两者之间密切相关。大约半个世纪之前,猪、家禽甚至牛开始从农地上消失,被饲养在工厂式农场里;而由围篱划成数区轮流耕牧的混合型农场,也就是与自然共生的农业形态渐渐走入历史。在1980年至1994年间,就有总长10万公里的围篱消失,而农民们开始专心种植单一作物,并使用愈来愈多的化学药物来为疲乏的土壤施肥和去除害虫。这场“工业革命”对农村带来极大冲击,令人不悦。

  我记得英国鸟类学信托基金会(British Trust of Ornithology)的克里斯·米德(Chris Mead)生前曾到我们当地的俱乐部演讲,当时他刚出版《全国鸟类现况》(State of the Nation’s Birds)一书,演讲中他提到文学或民间故事中常见的鸟类都大幅减少,比如云雀、斑鸠和田凫。我记得他说,农业集约化创造了“野生动物沙漠”,我对这个看法深有同感。米德的书强调耕地上可供鸟类啄食的种子剧烈减少,只剩半世纪前的1/10。化学的驱虫剂不仅杀死害虫,也让许多以虫为生的鸟类灭亡。倏忽之间10年过去了,这个数据更加惊人。根据英国鸟类学信托基金会的统计,过去约40年来,树麻雀的总数减少了97%,灰山鹑少了90%,斑鸠少了89%,黍鹀少了86%,云雀少了61%,黄鹀少了56%,就连最普通的鸟类如椋鸟和画眉,也分别消失了85%和48%。2010年,英国政府公布了一份鸟类数量普查资料,资料中显示农地鸟类的总数自1966年以来减少了超过一半。他们的研究也发现鸟类急遽减少的时间位于1976年至20世纪80年代晚期,而这一时期英国农业正在进行全面改革,要从传统的混合型农场运作模式转型为集约化的运作模式。

  如此凄凉的景象也在欧洲其他地方和美国上演。针对33种欧洲农地鸟类所做的鸟类数量普查指出,鸟类总数在1980年到2005年间减少了44%,骤减的现象同样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那时集约化农业正在快速发展。

  在美国,集结多方调查的《鸟类现况报告》(The State of the Birds)2011年版指出,全美1000种鸟类中有1/4“生存受到威胁,濒临绝种,或是需要特别保护”。农地鸟类在美国常被称为“草生性鸟类”(grasslandbirds),研究中提到,美国的公有自然野草地消失了超过97%,“大多因为转成农牧用地”,因此草生性鸟类相对于其他族群的鸟类来说消失得更多。该报告发出警告,美国风景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鸟类,例如日夜皆能猎食的短耳猫头鹰,叫声忧郁但样貌美丽的黄胸草地鹨,都深陷生存危机。此外,研究也指出,牧地“通常因为过度放牧而沙漠化”,当候鸟南飞过冬时,它们往往发现南美的处境更艰困,因为那儿的草地都已转为农牧业生产用地了。

  我花了很多时间和心力说服政府和食品工业的人,想使其相信集约化畜牧是无法永续发展的,但他们提出各种论点来为这个系统辩解。有时候他们跟我说,只在某些土地上密集畜牧比较好,这样我们就能保留其他地方给野生动物。这种说法很有意思,但实际上我们根本没留下什么地方给野生动物生存。

  鱼鳞片片

  水产养殖场隐身在远处的海岸线和河谷里,也是集约化动物养殖系统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全世界每年产出约1000亿只养殖鱼,比世界各地饲养的鸡、牛、猪和其他陆上农场动物的总数还多出300亿。这么多的鱼可以生产出多少鱼肉呢?2009年,550亿只鸡生产出了8000万吨以上的鸡肉,而养殖渔业目前产出的鱼肉总量大概只有这个数字的70%,却需要两倍数量的鱼。

  在全球自然渔源濒临枯竭之际,人们普遍以为养殖渔业是个皆大欢喜的解决办法。然而,水产养殖场非但没有减少海洋的压力,保护野生鱼源,还大肆洗劫海中的小鱼来喂养肉食性养殖鱼,例如鲑鱼和鳟鱼。简单说来,这种养殖场没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是在浪费鱼类资源。数据会说话。业界的资料显示,要养出一吨养殖鱼(如鳟鱼或鲑鱼),需要三吨至五吨的小鱼。野生鱼的供应愈来愈少,即将耗尽;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指出,超过一半的野生鱼已经被人类“完全捕捞殆尽”,而另外1/3的鱼群则被过度开发。2008年,全球渔获里有23%是远洋小鱼,专门用来制成鱼粉或鱼油,绝大部分拿来喂食养殖鱼。换句话说,全球大约有1/5的渔获量完全浪费在饲养其他鱼上面。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碾碎的鱼肉中,有很大比例——约1/3——神不知鬼不觉地成了其他农场动物的粮食,例如鸡和猪。如果你吃的鸡块或猪排有些奇怪的味道,可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过去几十年里,几乎都被养殖鱼吃下肚的鱼粉和鱼油让海里少了2000至3000万吨左右的鱼。鱼粉或鱼油的制作原料通常是远洋鱼类,例如太平洋东南方海域的鳀鱼,还有鲱鱼、鲭鱼和黍鲱等。人们普遍以为,鱼粉是由剩余的鱼肉或加工后剩下的鱼废料制成的,除了拿来做成鱼粉也没别的用途;但事实上,大部分鱼粉都是用高营养价值、可供人类大快朵颐的鱼制作而成。制作鱼粉所使用的鱼种,实际上为超过30个国家的人提供了一半的食用鱼。

  使用远洋鱼类制作动物饲料,对过度捕捞其他鱼种的现象也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果,因而导致目前海洋中过度捕捞的危机。远洋鱼类根本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秘鲁鳀鱼在太平洋东南海域的两大鱼源、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鳕鱼,以及大西洋的蓝鳕已经完全耗尽。数个大西洋的鲱鱼品种也有同样的状况,而西北太平洋的日本鳀鱼和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也接近捕捞一空。总之,显而易见,养殖渔业十分没有效率地使用着有限资源,养殖鱼吃下肚的鱼和产出的鱼肉实在不成比例。

  这个产业慢慢意识到,继续拿野生鱼来喂养殖鱼是行不通的。让人惊恐的是,有些人建议把牲畜的肉或骨粉作为替代选项。事实上,在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区域,例如中国、越南、孟加拉国和印度,养殖鱼早已开始食用掺有集约化养殖牲畜的排泄物的饲料。

  2010年在泰国举办的水产养殖全球论坛(Global Conference onAquaculture)上,科学家强调远洋鱼类的鱼源岌岌可危,并对养殖鱼的“饲料品质危机”提出警告。他们还预测,到2050年,给养殖鱼喂食鸡屠宰场废料和家禽排泄物这类饲料的情形会愈来愈多。换句话说,喂鱼吃鸡屎可能会逐渐成为养殖渔业的习惯做法。很难想象西方的消费者要怎么接受这种事,不过我猜,这取决于业者对他们透露了多少实情。

  就像其他工厂式农场一样,养殖场将鱼养在十分拥挤狭窄的空间里——一个网箱内就有多达50000只鲑鱼。这些鱼常常因白内障而失明,鱼鳍和鱼尾受伤,身上多处畸形,并且受到寄生虫的侵扰,还不得不为了空间和氧气苦苦竞争。养殖鲑鱼所在之处的鱼群密度,相当于一个浴缸养一只75厘米的鱼。这些挤成一团的天生海底漫游者会成群地在网箱里无止境地绕圈圈,跟动物园里沮丧的动物在牢笼内踱步的行为如出一辙。它们的鱼鳍和尾巴因为彼此推挤或摩擦网箱边框而伤痕累累。

  养殖鳟鱼的命运更是悲惨。一般来说,鳟鱼会被饲养在淡水“流水道”设施(raceways)或鱼塭里,每一立方米的水里有60公斤重的鱼群,相当于27只一把直尺长度的鱼被安置在一个浴缸中;比较正常的比例应是每一立方米水里养殖30至40公斤鳟鱼。拥挤又禁闭的高压环境使鱼只非常容易染病,近年来养殖鲑鱼已多次爆发严重的疾病,造成数百万鱼死亡。养殖鲑鱼的死亡率特别令人忧心,一个网箱平均会损失里面10%至30%的鱼。别的养殖物种如果出现这样的死亡率,势必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切,但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不太在乎鱼的福利。有人认为鱼不是哺乳类或鸟类,所以不用对它们是否痛苦多加理会。

  文/菲利普·林伯里,伊莎贝尔·奥克肖特

  译/郑襄忆,游卉庭

  节选自/《失控的农业》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