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第52个世界地球日------ 更好起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高质量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编者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更高起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落实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典范。
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更高起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深化“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提供自然资源引领、支撑和保障。
江苏自然资源概况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全省国土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呈“一山两水七分田”基本特征。全省人均耕地0.85亩,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6%的人口,创造超过10%的经济总量。自然资源类型较为丰富,拥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国家重要湿地5处,林木覆盖率达24%。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三多三少”,即矿产种类较多,已发现各类矿产133种,查明储量的有69种,但人均矿产占有量较少;小型矿床较多,大型矿床较少;非金属矿多,金属矿少。全省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共26个海岛。海岸线全长约
江苏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决策部署,按照“优空间、护资源、促发展”的工作主线,落实“讲政治、勇担当、走在前”的工作要求,牢牢守住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创新构建实施“责任+激励、行政+市场”耕地保护机制,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省耕地保有量6894.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880万亩;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扎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完善各类型整治和修复项目技术标准,着力健全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坚持节约优先,持续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6%;全面谋划江苏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系统构建了全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扎实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致力为建设美丽江苏提供规划引领与空间保障。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我们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以更高的站位和视野加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
保护是自然资源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矿产和海域海岛资源保护,持续开展林地和湿地保护,推动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格局。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格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进一步明确奖惩措施,强化考核结果应用,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压紧各级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鼓励地方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加大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力度,逐步形成全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用地审批程序、严格审查标准,从严管控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严把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关。出台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要求,落实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科学划分自然保护地类型,稳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体、自然公园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培育国家公园。健全全省自然保护地基本信息库,制定自然保护地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积极研究出台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政策,完善实施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持续推动全省绿色矿业发展。按照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的要求,实施海岸线分类管控,禁止在严格保护岸线范围内开展任何损害海岸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的活动,控制限制开发岸线范围内的开发强度,推动优化利用岸线范围内的资源利用绿色化和生态化转变。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建设绿色江苏,扎实推进千里长江防护林、千里滨海生态走廊和千里运河风光带建设,加快建成沿江、沿海和沿运河绿化带。严格保护国家和省级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加大生态公益林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有序推进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创建,积极完善森林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改善全省森林质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空间
国土空间是建设美丽江苏的空间载体,江苏省系统构建了省、市、县、乡“四级”,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紧推进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尊重自然本底、严守生态底线的基本原则,落实江苏战略定位要求,按照“生态优先、带圈集聚、腹地开敞”的空间发展思路,推动形成南北沿海差异发展的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优化沿江沿海、苏南苏中苏北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引导各地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培育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板块,促进各地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严格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优化保护布局,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三调”成果为基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和决策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江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科学划定国土空间整治修复重点区域,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海洋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加快形成“三带六区”国土空间整治修复新格局。“三带”即海岸带国土整治修复带、长江沿线国土整治修复带及运河沿线国土整治修复带。“六区”即宁镇扬低山丘陵综合整治区、徐淮平原综合整治修复区、沿江平原综合整治区、滨海平原综合整治区、环太湖水网平原整治修复区和里下河平原综合整治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保护与治理试点,强化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修复,加强太湖、洪泽湖、固城湖、滆湖、骆马湖、高邮湖等大型湖泊以及里下河低洼水网湿地保护,实施重要河湖湿地保护工程,开展长江干流、南水北调东线河道(京杭大运河等)、新通扬运河、通榆河和黄河故道等重要江河生态保护屏障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沿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以宁镇丘陵山地、徐州北部和东南部以及连云港北部丘陵岗地废弃矿山和采煤塌陷区域为重点,实施废弃矿山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减少土地资源压占与损毁,营建塌陷地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太湖西南部的宜溧和茅山山地、沿江老山和宁镇山地、江淮丘陵岗地地区和鲁南丘陵余脉地区等河湖源头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促进裸露地表植被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能力。整体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公共空间治理,形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全面展开的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格局。强化海岸滩涂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探索建设自然生态修复试验区。继续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利用市场化机制推动生态保护修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构建精准化的供给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自然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推进自然资源供给改革,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型,完善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循环利用机制,全面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树立高效、绿色、安全、环保的先进典型,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提高全行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强支持滩涂资源开发的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因地制宜的发展海水稻、生态养殖、滩涂旅游开发、新能源、海洋生物等新兴海洋产业,推动形成多样化的滩涂产业集群和多元化的滩涂资源利用模式,促进海域滩涂资源高效和永续利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水平,推动经济社会走向绿色发展
近年来,江苏省自然资源系统以服务支撑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服务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引领支撑作用,持续深化矿地融合内涵,不断丰富完善融合路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泰州兴化市发现干热岩资源,实现了江苏省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科学开发利用干热岩资源对我省改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质科技手段,实现滨海盐碱地快速改良,亩产最高超1200斤,为滩涂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有益借鉴。以盐穴地下空间为载体,开展能源储备工作研究,探索出土地-盐穴地下空间-矿产资源等多种资源协同利用,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提高了能源存储安全性。开展地质灾害年度“三查”和详细调查,摸清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家底,不断完善覆盖全省、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与防控成效显著,严格落实地下水资源管理,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得到了初步控制。全省实现地质灾害险(灾)情连续17年无人员伤亡、无较大财产损失。此外,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全面科普素质全面提升,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以南京地质博物馆、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质找矿虚拟实验室为主阵地的科普网络。全省各地利用每年的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全国土地日等活动平台,开展了行之有效的科普宣传,为讲好山水林田湖草故事,宣传自然资源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
“十四五”期间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围绕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坚持“优空间、护资源、促发展”的工作主线和“讲政治、勇担当、走在前”的工作要求,构建系统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化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协同化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精准化的自然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法治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智慧化的自然资源基础支撑体系等“六大体系”,实现保护优先、空间优化、配置优良和保障优质“四优”目标,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望2035年,江苏山青水秀海蓝的美丽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更加稳定,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更加协调,重要生态系统完好稳定,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建成美丽江苏。
——
原文链接:http://zrzy.jiangsu.gov.cn/xwzx/mtsy/2021/04/26163449915675.html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