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郭丽菲
天越来越蓝了,水越来越清澈了,土地越来越干净了,省鸟褐马鸡越来越多了,华北豹开始频繁露面了……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着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现表里山河、美丽山西。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大战役”赢来碧水蓝天净土
山西曾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曾有“点亮华北一半灯”的美誉。然而,美誉的背后却是付出破坏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山西全省上下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环境质量改善明显。
天越来越蓝了。2020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均排名第二。今年1-8月,全省11市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首次迈进30+,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水越来越清澈了。2020年,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实现了“一泓清水入黄河”,习近平总书记用“沧桑巨变”点赞汾河治理成效。全省58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V类,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70.7%,兑现了省委、省政府向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今年1-7月,全省地表水94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好于国家初步设定的年度考核目标。
土地越来越干净了。2020年,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7%,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实现了国家下达的目标要求。
森林覆盖率创历史新高
省委、省政府持续抓实抓细“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三北防护林等国家工程,启动太行山、吕梁山和“七河”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太行山水源涵养、燕山—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功能得到加强,“七河”流域森林植被大幅提升,“五湖”成为三晋明珠,生态系统得到休养生息,黄河和京津冀生态屏障已建成,促进黄河安澜,更好地守护“华北水塔”。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学东介绍,“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营造林2307.35万亩,2020年营造林408.1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到2020年底,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3%。根据2019年省级森林资源年度清查,全省森林面积5450.93万亩,森林覆盖率23.18%,历史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04%)。目前,全省生态功能呈现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右玉县经过70多年坚持不懈的造林治沙,从建国之初的不毛之地,到如今森林覆盖率达56%,90%以上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从一个满目苍凉的风沙口,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国闻名的塞上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创造了塞北高原的绿色奇迹。
王学东介绍,右玉县围绕“提升绿水青山品质,共享金山银山成果”主线,依托生态资源努力走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现在,右玉县以风光电项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特色旅游等绿色产业为龙头,带动了全县经济大幅提升,成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典型案例。
2011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
在“右玉精神”的鼓舞下,山西生态文明建设掀起新高潮,依托绿水青山,积极探索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等转换路径,右玉县、芮城县、沁源县、沁水县、蒲县率先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命名,右玉县、沁源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接下来,更多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画卷将在全省铺展开来。
线上线下展示美丽山西
我省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充分反映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绩和典型案例,根据省政府的安排,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林业和草原局积极筹备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线上展示与在昆明的线下展区工作,拟采取实景呈现、VCR视频和图文展板等多种形式介绍我省五彩斑斓的多样性物种和温润宜生的多样性生境,展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山西。
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董轶茹介绍,近段时间以来,通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行动、开展全省生态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等工作,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开展生物多样性日活动,拍摄制作《生态山西美丽家园》宣传片,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宣传我省在生态明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效等,通过大力宣传,不断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凝聚强大社会力量,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华北豹成山西生态名片
山西现有野生植物2743种,陆栖脊椎野生动物541种。其中,珍稀濒危保护物种褐马鸡、黑鹳、华北豹、原麝为山西四大旗舰物种。
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立省级以上各类自然保护地272个,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10%以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形成,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有效加强,85%的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曾经濒临灭绝的省鸟褐马鸡,通过多年持续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措施,数量增加了1万多只,栖息地从仅有的几个保护区扩展到全省大部分林区,并向周边省份辐射。华北豹是我国独有的金钱豹亚种,是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可起到调节种群数量、稳定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的特殊作用。它的存在标志着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高度丰富。”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裔飞介绍,我省是华北豹分布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核心省份,我省已建成华北豹栖息地研究院士工作站,布设红外相机2500多台,发布了《山西省华北豹栖息地保护恢复技术导则》。自2020年起,实施了华北豹调查监测、栖息地保护恢复、生态廊道建设等示范工程项目。昔日濒危的褐马鸡,已成为遍布三晋的吉祥之鸟;明天的华北豹,必将成为山西的生态名片、华北的绿色图腾。
打造成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
林草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建设和具体实施部门,肩负着保护修复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的重任,承担着丰富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省林业和草原局二级巡视员陈俊飞介绍,“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林草系统将继续推进国土绿化,加快生态修复步伐。坚持系统修复,整体推进,自然恢复加人工辅助的原则,充分利用坡地、荒地、滩地和废弃矿山等开展植树种草,规划实施生态修复重点工程,确保山西森林覆盖率每年新增0.5个百分点,连通生物廊道,扩大栖息地面积,不断提升我省生物多样性的承载力。
加强珍稀濒危物种调查、监测、巡护、救护和生境保护工作,划定并严格保护重要栖息地,开展极小种群抢救性保护。在全省建立重点保护区域35处,科学推进华北豹种群复壮和生境改善,实施猎物引种繁育,丰富食物链度,提高全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湿地、草原保护修复方案,把省直九大国有林区这一山西独有的生态保护体系打造成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完成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增设保护小区。对接国家布局规划,开展太行国家公园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
开展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普查,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布局设立外来物种监测防控站点,建立防控监测预警网络,有针对性的对已知入侵物种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加强跨部门联合协作,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案件,保持严惩重罚的高压态势。加大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监管力度,推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立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
原文链接:http://zrzyt.shanxi.gov.cn/xw/chnl399/202109/t20210901_265702.shtml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