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纪实
山东省青岛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沿海城市之一,城市用水主要依赖南水北调以及引黄济青的水源,高峰时期90%以上的用水需要依赖客水。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青岛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海水淡化能够提供优质增量水源,对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提升供水水质、推动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青岛市充分发挥海水淡化行业先发优势,形成了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复制的青岛模式和青岛经验。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青岛市两个海水淡化项目,详细了解青岛的向海取水路。
“四链合一” 绘就产业蓝图
近日,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印江路2号的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以下简称百发二期)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该项目于2020年底开工建设,经过一年紧张施工,工程主体已经完成,即将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今年投入运行。运行后,青岛的海水淡化能力将达到32.4万吨/日,约占全国海水淡化产能的六分之一。
“青岛水务海水淡化科技有限公司是青岛水务集团的下属公司,拥有百发和董家口两个10万吨/日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项目,规模共计30万吨/日,海水淡化设施运营管理经验丰富,具备大型海水淡化项目设计建设能力。”青岛水务海水淡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所新介绍。
这里曾是青岛最初发展海水淡化的地方,借助一个10万吨级的海水淡化项目打开了青岛“向海要水”的新渠道。如今,随着扩建项目投产在即,百发海水淡化厂日产能力将达到2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项目和国内最大的市政供水示范项目,开启青岛市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的新征程。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海水综合利用、最早制定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城市之一,青岛市在海水淡化规模、示范应用、机制创新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6年,青岛市就发布实施了全国首个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规划,经过多年发展,该市已被列为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国家海水淡化试点城市。目前,青岛市海水淡化水供水量累计超1.7亿吨。预计到2025年,青岛海水淡化规模将达到70万吨/日。
近年来,青岛市以海水淡化应用为突破口,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已有海水淡化相关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机构20余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拥有院士、泰山学者等众多领军人物,集聚了一定数量的海水淡化配套零部件制造企业,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如今,一张更大的青岛海洋产业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规划布局百发、董家口、新河3个规模化应用基地,延伸带动海水淡化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发展生态,培育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突破。
“膜法”应用 为城市解渴
咸咸的海水如何变成清甜可口的饮用水?海水淡化又需要哪些步骤?
记者在青岛海水淡化一期(以下简称百发一期)工程现场看到,此处建有一个面积100亩的海水湖,在近海的一侧有一道闸门。涨潮的时候,海水涌进海水湖里;落潮之时,闸门关闭。
“整个海水湖蓄满,能达到30万吨。”青岛水务海淡科技百发公司生产运营部部长李珂介绍,根据青岛的潮汐规律,海水一天会涨跌潮两次,基本保障海水湖能“喝饱”。同时,他们还在闸门处设置了泵站,通过管道将取水口往胶州湾深处延伸。遇到天文大潮,海水后退比较大时,则利用提升泵紧急抽水向湖内补充,从而保障有足够的水源可以使用。
“海水湖中的海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进厂区内,然后进行预处理。”李珂告诉记者,预处理的难度,取决于海水的水质。海水水质越好,净化的效果也相对较好,产出也更大。以该公司百发一期工程为例,一般3吨海水能产出1吨左右的淡水。
李珂介绍,青岛水务海淡科技公司采用的是主流的反渗透膜法。预处理后的海水经过孔径30纳米左右的超滤膜,将更小的杂质和细菌等隔离出去。随后进入到淡化的核心环节——水盐分离。该环节通过给水体施加压力,使其通过孔径仅有0.1纳米左右的反渗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和金属离子、钙等元素隔离出来。此时的淡化水口感已经跟纯净水类似,尝起来比普通的自来水更“软”。随后,这些接近于纯净水的淡化水,再进入后处理矿化车间,投加矿物质,增加水中钙离子,最后流入千家万户。
“和常规工艺不同的是,百发二期工程新增了气浮工艺,将有效去除海水中的悬浮物、油脂和藻类等。”百发二期项目负责人介绍,“以往海水直接进入超滤系统处理,水中的杂物会对膜系统造成伤害,减少膜系统的使用寿命,所以我们在超滤处理前加了气浮工艺进行‘粗过滤’,可极大提升水质,有效减少后续膜处理的负荷,延长膜组件的使用寿命。”
百发二期投产后,主要用于沿海发电、钢铁、化工、热电等企业工业用水,以及作为市政补充用水和战略储备用水,为青岛城市供水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规划引领 产业“再提升”
为摆脱我国海水淡化高端材料源头主要依赖进口产品的现状,逐步解决关键装备受制于人的问题,青岛市在海水淡化应用及产业发展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应用场景多样化、厂网运营一体化、政府引导政策化、企业培育市场化、创新驱动平台化、产业发展链条化”的青岛模式。
在设备制造业方面,青岛市近年来涌现了多家从事膜产品研发、装备制造、淡化水及盐化工产品生产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如青岛华欧集团拥有的低温多效技术、青岛海诺水务生产的超滤膜组件等。
近年来,青岛水务集团在核心装备制造上也开始落子布局,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投资2亿元组建青水津膜高科技公司,开工建设年产200万平方米海淡超滤膜项目,延伸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同时,依托青水津膜公司,开展海淡膜技术应用研发,不断形成海淡装备核心竞争力。目前这一海淡装备制造项目主体已经竣工,进入调试阶段,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产海水淡化核心装备空白。
海水淡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效引导和扶持。近年来,山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设立规模达50亿元的“山东省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基金”,并先后成立了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山东省海水淡化利用协会。
成本昂贵是制约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的主要因素。为降低海水淡化企业运营成本,青岛市为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提供优惠电价政策。自2013年8月至2020年执行居民类的非居民用电每千瓦时0.555元,实际共节约电费近6100万元,极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实行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免收需量(容量)费,每年可为海水淡化企业节约电费近586万元。
此外,青岛市还为海水淡化项目提供了适度优惠政策。百发二期发行全球首单用于海水淡化行业的蓝色债券3亿元,争取中央“节能减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基金”4000万元,同时持续推动海水淡化板块信托投资基金发行工作。
面向未来,青岛把海水淡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海水淡化”,并明确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海水淡化综合利用试点城市。接下来,青岛将按照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要求,全面发展现代海洋产业,开启海水淡化产业的“再提升”之路,为打造海水淡化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作出积极探索。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hy/202204/t20220407_27327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