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农:驶入发展“快车道”
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目标,一系列推动改革的扶持政策接踵而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农村金融如同一汪“活水”,滋润着每一片乡村沃土——
在北方的黑龙江,建设银行通过“大数据+金融”,为贷款农户精准画像,备春耕的农资款几十秒钟就能批复到手;在南方的广东,全国首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近138亿元;在东部的江苏,省农村信用联社推出“富农易贷”,为近580万农户授信,无需抵押担保最高可贷30万元;在西部的甘肃,中国人保为三大粮食制种开设保险,三年累计赔付4100多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蹄疾步稳、加速推进,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正在形成。
织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曾几何时,农业农村成了金融“洼地”,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长期存在,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便利度、获得感不高,金融支农的产品、服务、机制创新不足。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九大举措。
在安徽歙县定潭村,张顺家的枇杷熟了,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这些年我从农行受益很多,2014年办了小额贷款,2019年又贷了10万元种枇杷,后来建大棚还贷了30万元。”张顺是村里评定的3A级信用户,通过农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项目能轻松贷到款。截至今年2月底,这种不需要抵押担保的“信易贷”在安徽已发放33.5亿元,实现1829个已评信用村全覆盖。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一环。2013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19个省的20家一级分行下辖的所有县域支行;现在这项改革顺利推广到全国。2021年,农业银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引导政策资源持续向县域农村倾斜。
如今,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加入了三农建设大军:邮储银行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优化机构职责,开展改革试点;建设银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到2020年底设立县域网点4266个;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依托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乡村振兴部或“乡村振兴办公室”,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也加大改革力度,聚焦乡村振兴发力。农业发展银行完成改革注资,成立总行乡村振兴部,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模式;国家开发银行在探索中形成“113431”扶贫工作体系,并在去年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
农村信用社改革伴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始终。进入新时代,农村信用社改制加快推进,截至2020年底,共有12个省(直辖市)全面完成改制工作。农村商业银行以产权改革为核心,机构资本和经营实力得到增强,现代公司治理架构从无到有。
经过几轮改革,我国逐渐探索出一条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三者相互协作。截至去年底,全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已达到43.21万亿元。
完善金融服务网络,一方面是机构改革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是普惠金融服务点持续下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随着数字技术应用日益深入,我国累计为近1.9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6.61%,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9.31%,有效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筑牢金融扶持政策保障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目标,一系列推动改革的扶持政策接踵而至。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民感触最深的就是保险来到身边。在曾经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甘肃西和县,兴隆镇王家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里的半夏正长得郁郁葱葱。“中药材产值高,成本也高,最怕遭灾,这两年农业保险帮了大忙。”技术人员说。
在甘肃,保险为农业生产织就了一张严密的“保护网”,形成了“中央补贴品种保大宗、省级补贴品种保特色、市县补贴品种作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开设财政补贴品种超过100个,像中药材这样对农户增收作用显著的“小而特”农产品都纳入了补贴范围。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条例》于2013年3月1日施行,为农业保险提供了法治保障,随后农业保险体制机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围绕“扩面、增品、提标”目标,中央财政补贴品种由2007年的6个扩展到16个,地方特色保险标的达到350多种;特别是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农作物,从去年开始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逐步覆盖13个粮食主产省份所有产粮大县,2022年实现全覆盖。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保费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去年底,我国农业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965.18亿元,为1.88亿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8万亿元。
与此同时,金融支农的政策体系“拼图”也在不断完善。2016年5月,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6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33家省级农业信贷公司,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去年全体系新增项目平均担保费率0.62%,平均贷款利率5.46%。全国农担体系已成为担保支农主力军,行业占比近50%。
2020年12月,作为分散农业大灾风险的关键一环,我国唯一一家专业农业再保险公司——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2021年,公司与35家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签署再保险标准协议,承担行业20%的农业风险保障,保费规模超过190亿元。
金融支农创新加速
资金是市场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之一,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步伐一刻也不曾停滞。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在神州大地“全面开花”,加快破解了农村金融发展的痛点、难点和瓶颈制约。
52岁的唐进豪是湖北潜江市笃实村楚然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也是2021年全市评出的种粮大户,这两年他扩大稻虾共作面积,还搞起了乡村休闲旅游,快速发展让他遇到了资金难题。正在这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为他送来了“及时雨”,以他的条件能够贷款100万元。“上了直通车,经营有信心。”唐进豪说。
这项活动是农业农村部按照“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思路,于2021年5月创新启动,平均担保利率仅0.6%,平均贷款利率为5.4%。一年来,全国有10.3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申请,获得授信3.41万笔,授信金额242.70亿元。
从2015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连续6年支持地方联合金融机构,围绕拓宽抵质押物范围、信用评价、互联网金融、产业链金融、气象指数保险、耕地地力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区域产量保险、收入保险、质量安全责任保险以及承保勘损理赔模式机制创新等方向,积极开展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形成了一批创新典型模式。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金融系统创新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加大金融资源投入,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强力支撑。
201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革永远在路上,冲锋的号角再一次吹响,农村金融必将在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战略实施中大有作为。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杨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205/t20220523_107440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