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中国粮食能顶住压力吗?没问题!——如何看待当前国内外粮食热点问题(三)

发布时间:2022-06-03 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当前,世界粮价攀升至历史高位,粮食紧缺态势越发明显,除了众所周知的国际局势因素外,也与一些小麦主产国遭遇气象灾害有关。中国去年秋冬也出现了严重秋汛,导致1/3面积的小麦晚播,但从目前多个主产区的收成来看,夏粮丰收已经在望了。这也让我们在5月2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底气回应,中国没有必要去国际市场囤积粮食。

  从开局拿到一手“差牌”,到最后逆袭打出“王炸”,对中国的粮食生产来说,这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今年。2020年,春耕赶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秋收时东北又遭遇台风“三连击”。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即便面对这些压力,中国的粮食生产依然稳住了、丰收了。

  这叫人不禁好奇,中国粮为什么能一次次顶住压力?其韧性来自哪里?

  从根子上来说,这韧性来自中国独有的重粮理念。在中国,粮食是国家的“重宝”,是人民的“命”和“天”,这样重视粮食的理念,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

  现实国情催生了这样的理念。相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的资源配置、一马平川的肥沃平原,还有光靠自然降雨就能让土地生长出足够粮食的气候条件,中国的资源禀赋多少有些“先天不足”。哪怕巴掌大的地里,中国的农民有时还要种上两棵玉米、插上一株水稻。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比其他国家更加珍惜土地,在有限的耕地上更加精耕细作,在灾害来临时更加拼尽全力稳住收成。

  历史传统塑造了这样的理念。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直以来,中国人就从没想过靠别人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眼下,即使面对国际局势和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依然是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而不是向国际市场伸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重粮理念,中国才有了锲而不舍的“后天努力”,才得以在一次次冲击下抗压前行,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从现实来看,这韧性来自有中国特色的粮食生产体系。就拿今年来说,虽然晚播小麦的苗情是近十年来最差,但依靠这套体系高效运转发挥出的巨大潜力,不仅小麦长势到返青拔节期就追上了常年,有些主产区产量还有望增加。党和政同担责,让3亿多亩播种面积落实到省、市、县、乡,奠定了丰收的基础;中央专项投入60亿元,成本和收入保险全覆盖,让农民收益有了保障,种粮有了积极性;60多万人次农技人员进村入户,针对小麦长势分区域、分类型挂图,让夏粮生产精准作战;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又帮小麦成功躲过了春旱。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现实考验中,中国这套粮食生产体系越来越成熟,风平浪静不显,一旦遇到问题,就能立刻发挥作用。而且这套体系中的一些好经验、好技术还在向其他国家输出,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最直接的,这种韧性来自具有中国智慧的灵活应变方式。回顾这些年来中国粮顶住的压力和挑战,可以说是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播种晚了怎么办?可以用“每晚一天,多播0.5公斤种子”找补回来。关键农时赶上疫情怎么办?可以由政府组织专车,点对点接农民返乡种地,实在回不去的,还可以安排社会化服务组织代种。秋收遭遇台风怎么办?可以土法上阵改良机械,保证倒伏的玉米也能收。这种智慧和灵活,让中国的粮食生产在面对压力时更有韧性,不至于被压垮。

  正是因为中国粮食生产有这样的韧性,才让我们不仅能对今年小麦丰收有信心,还能对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粮食产量有一个基本稳定的预期。面对压力,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依靠自身力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不仅保证14亿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而且为稳定世界粮食生产和供应作出自身贡献。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bmdt/202206/t20220601_640115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