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牢“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
6月,旭日初升,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内外,科研人员步履匆匆,投入紧张的工作;田间地头,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图景:位于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水稻秧苗迎风摇曳,一望无垠的青绿承载了科研人员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的憧憬和期望。
2022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指出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嘱托犹在耳,奋斗正当时。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充分发挥自然区位优势,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完善配套设施,汇聚科研力量,聚焦“卡脖子”问题加快集中攻关,勇攀农业科技新高峰,用实际行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作出积极回应。
牢记嘱托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内的1号楼,面积不大,却孕育着种业科技创新的源泉。
能进行核酸分析、蛋白组学、光合检测及生理分析、表型鉴定及品质分析等科研工作的3000多台(套)高精尖科研仪器设备在这里齐聚,是科研人员的“得力助手”,主要负责对种子进行全流程、多环节的检测、分析和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指明了种子之于中国饭碗、之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让我们对中国种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回忆起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的场景,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主任杨维才仍然感到心潮澎湃。
一年多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不断发展,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种质资源分子鉴定平台等开放共享平台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实验室联席成员单位已达19家,包括中国科学院等“国家队”科研院所在此汇集了一批院士级的种业领军科学家。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也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崖州湾种子国家实验室、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深海技术创新中心、航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助推种业、海洋科技、航天科技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给种子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我们要在技术领域上努力地突破,引领种业的发展,真正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发挥优势 聚智聚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夜幕降临,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灯火通明。
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项目博士后乔传民在显微镜下将改造的五指山猪细胞进行标记和分类,开展海南五指山猪种质资源挖掘、模式动物化培育和创新利用等研究。
像乔传民一样的科研工作者,在这里并不少见。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使海南成为农业科研人员的“育种天堂”。据省南繁管理局最新统计,每年有超过800家“育、繁、推”相关种业企事业单位、超8000名科技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育制种工作,每年有超过300万份的育种材料及品种进入南繁区。
在过去,由于实验设备设施缺乏,“科研候鸟”一边当农民,一边搞科研,背着育种材料南北辗转;科研机构聚而不“融”、科研人员众而不“合”,科研资源难以“攥指成拳”。
近年来,海南针对上述问题,深入推进“南繁硅谷”建设,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政策、制度等优势,为种业集群协同科研提供公共平台,推动南繁科研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科研转变,南繁产业集聚效应日渐凸显。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作为公共科研平台,为科研人员创造了更好的科研环境。”陈凡说,实验室建设了开放共享种子创新的技术平台,可实现24小时开放共享,来自不同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科研人员,在此实现育种联合攻关。
“科研藩篱”打破,协同创新氛围日渐浓厚。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副主任彭军介绍,中国农科院已创建7个南繁科研创新团队,上百名科研人员常年在三亚工作。
“我们正谋划离岸科研综合楼等一批特色项目,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等提供载体支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崖州湾科技城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着力推动核心平台提级、主导产业提质、配套服务提效,不断刷新科技创新高度、筑牢产业发展厚度,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勇攀高峰 攻关农业“芯片”,打赢种业翻身仗
一粒小小的种子,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
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牢记重托,以创新模式推动技术攻关。”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介绍,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在与国内种业的龙头企业中种集团合作,共同探索企业“揭榜挂帅”的创新之路——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面向全国公开发布技术需求榜单,吸引了40余家科研单位应征揭榜,开展76个科研项目攻关,聚合300多名全国科研人员在海南开展科研活动。其中,“抗草地贪夜蛾”“耐除草剂玉米”等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果。
随着实验室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和人才加快聚集,更多的喜讯从这片希望的田野传来——
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和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实施的“海南双季稻亩产3000斤新品种筛选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实现了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高位嫁接本校优质学术资源,大豆南繁育种试验亩产超500斤;三亚崖州湾知识产权特区首单植物新品种权完成交易,梨新品种“丹霞红”品种权以2200万元成交;三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耐盐碱水稻产业推广示范效果显著……
美国科学院院士、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基因编辑育种平台负责人朱健康说,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种业创新,他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要展现科研工作者的担当,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贡献,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
夏日炎炎,琼岛大地,微风拂过绿野,万物正以茁壮生长回报着阳光和雨露。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206/t20220614_640244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