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襄阳抢农时抓春管。
襄阳市小麦喜获丰收。
“企业+合作社+电商+农户”模式促进禽蛋产业发展。
乡村旅游公路助农创收。
五月的鲜花。
游生态村、吃襄阳米、喝霸王醉、品高香茶、淘土特产……这一独具襄阳特色的美好图景令人满怀向往。
近年来,襄阳市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发挥自身优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农村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遵循农业产业规律,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环节到抓体系,给全产业链插上科技和金融的翅膀,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大大释放了农村消费潜力,形成了乡村发展新格局。
至“十四五”末,襄阳市粮食产能稳定在百亿斤以上,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改革驱动作用显著增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城市居民同步。
稳产保供 夯实农业大底盘
“小麦机收面积4.68亩,鲜重3162公斤,测定水分含量为11%,按照小麦标准含水量13%折算,亩产为691.2公斤。”
6月1日,由省农科院、省农机推广总站、省种子管理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在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孙岗村麦玉“吨半粮”高产高效示范片现场宣布测产结果,这一数据一举刷新了小麦单产651.2公斤/亩的全省最高纪录。
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郝福新介绍,该示范片面积500亩,主要示范继承技术有采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扶麦368”、测土配方肥水调控群体技术、宽幅精量匀播镇压技术、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
“这一数据超过650公斤的预期目标,为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巩固襄阳百亿斤粮食产能,推动粮食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示范片进行玉米的高效种植示范,力争实现全年粮食亩产3000斤、每亩产值4000元。”郝福新说。
襄阳用占全国0.57%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全国近1%的粮食,能够让全国人民吃上7天,也是全省乃至长江流域第一个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高标准农田590万亩,完成“两区”划定589万亩,稳定粮食面积1188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95亿斤左右。
千方百计保证面积。巩固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300万亩,发展酿酒专用小麦订单面积20万亩、黑小麦1万亩;巩固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5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250万亩,中高档优质稻面积达到80万亩以上。
着力提升科技含量。重点推广“水稻-小麦周年全程机械化”“水稻-油菜周年全程机械化”等绿色高效模式,稳步示范“水稻+大球盖菇”等生态循环高效模式;2021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4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转化39项,可持续发展模式10项,科技引领示范村13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
增添持续发展动力。持续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发展;组织各县市区对家庭农场名录系统数据进行更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联合金融机构开展新农信贷直通车活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难题。
《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小麦面积稳定在530万亩左右,玉米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00亿斤以上。
襄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余涛表示:“牢牢抓住‘稳产保供’这个关键词,稳字当头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龙头引领 舞活十大产业链
6月7日,襄阳市委 “喜迎党代会 襄阳谱新篇”新闻发布会透露:“立足襄阳市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全市重点打造茶叶、生猪、家禽等10条农业产业链,开工建设投资60亿元的正大(襄州)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投资50亿元的中雪公司冷链仓储示范基地等项目,加快实现由农业生产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2021年以来,襄阳市出台《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意见》,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重点,培大培优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深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推进全市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统计数字显示,襄阳市共有农业产业化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1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加工产值1家,10亿元以上27家。
明方向,用发展工业的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化,以产业为平台集聚要素、以项目为支撑整合资金、以市场为导向延伸链条、以增收为目标促进发展。
湖北三杰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购买、添置新机械设备50余台(套),建成一条全自动化面粉加工生产线,小麦日均处理能力从500吨提升至600吨,好面粉出粉率由过去的42%左右提高到50%,总出粉率由70%提升至80%。
定目标,力争到2025年,全市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的农业产业链达到1个,100亿元至500亿元的农业产业链达到7个,规模以上农业企业总数达到650家,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1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000亿元。
湖北楚大鸭业有限公司从扩充品类到各地建发货仓,再到完善物流和供应链等,从卖公司自有产品,到为宜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农民和企业解决销售问题,经过不断努力,楚大鸭业摸索出一条契合企业发展的电商销售路径,订单越来越多。“每天的线上订单稳定在20万单左右,日销售额300万元至500万元。”公司总经理任乐乐说。
谋举措,实施集群发展、品牌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龙头培育“五大工程”,助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
汉家刘氏茶业通过引入先进生产线、打造“拳头”产品、文旅融合等方式,稳步扩大“汉家刘氏”的品牌效应。企业连续10余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茶叶百强企业,入选2021年全国农产品包装标识典范名录,产品远销36个国家和地区。
还有“襄阳牛肉面”被航天英雄聂海胜在太空中向全世界推介,襄阳高香茶、襄阳山药登陆2021年“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央视公益广告,“中国有机谷”新增有机证书210个、面积32万亩,亮相亚洲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荣获“年度魅力生态市”殊荣。
“头雁”飞、“雁阵”随,襄阳农业发展正在从经验式、分散式向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从“卖资源”赚辛苦钱,向“卖产品”“卖品牌”“卖技术”“卖文化”升级。
多措并举 绿色发展显成效
先看一组数据——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襄阳市狠抓禁捕退捕,3689艘渔船全部上岸,2223名退捕渔民转产安置,组建84人护渔员队伍,实现760公里水面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全市“三清一转一建”(即清理汉江、清管市场、清收渔具,推进渔民转产安置,加快建立长效机制)的模式已经建立,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氛围已经形成;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3%,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668万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6%,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9.7%。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创建国家级生态农场1家、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7个;
210个村进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行列,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到99.7%,140个乡镇污水处理站全部建成并陆续投入运营,新改建农村厕所53.14万户、公厕3223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3.7%。
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文强说:“绿色发展脚步坚实,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为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强力支撑。”
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4月2日,襄阳市正式印发《襄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2021—2025年)》,把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作为重点任务,为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富美乡村提供了行动指南。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分类有序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到2025年,实现全市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覆盖率达到9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升级,夯实农村水利设施基础,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优化农村能源体系,到2025年,各县市区及行政村的通信网和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80%以上,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培训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能力。
下一步,襄阳市将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全面完成三年攻坚任务,大力推进产业兴村、旅游活村,完善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文明,实现由点美向线美面美拓展、由颜值向气质品质提升。
深化改革 乡村振兴战犹酣
三夏时节,南漳县寨子米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赵青以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00万元,荷包鼓了,腰杆硬了,收购寨子米的底气更足了。
南漳县作为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通过设立风险保障金与银行合作,先后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近3亿元,以土地经营权引金融活水进农田。
近年来,襄阳市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88.61万本,在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不断放活土地经营权。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00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4成;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6808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670.5万亩次,近7成小农户通过社会化服务实现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土地制度的改革,让小农户进城务工安心,让经营主体下乡生产放心,大大提高了农业发展质效。
全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共清查核实集体资产193.44亿元,集体土地2216.48万亩,经营性资产65.84亿元,真正摸清了“家底”。通过规范集体资产资源发包,低价贱卖的予以纠正;口头发包的重新签订书面合同;长期霸占集体资源不交承包费的依法处置;合同到期的及时公开发包,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度,全市纳入统计的2451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5万元,10万元以上的村1854个,占比75.6%。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7亿元,村平44万元。
此外,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既为规范村级资源发包、集体工程项目招投标、集体资产购(处)置等提供了平台支撑,又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为村集体发展增收节支。
高新区团山镇余岗社区计划将菜市场对外招租,社区商议5年出租价90万元,担心无人竞标,通过在市农交中心二轮竞标,最终菜市场五年租期成交价304万元,为社区增加收入214万元。
襄城区卧龙镇徐台桥改造工程项目进场申报额111.87万元,经过市农交中心公开招投标,最终成交价76万元,为村集体节约支出35.87万元。
2021年,襄阳市新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业务3395宗,交易额22.61亿元,同比增长29.5%。
村集体富了,村民腰包也要鼓起来,只有群众满意,才是检验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保康县尧治河村从矿区变景区,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带动村民百分百就业,实现年人均纯收入6万余元。襄城区檀溪湖社区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居民分红和各项福利补贴。社区居民杨天喜说:“变股民了,我和我老伴每年可分两万多块。”
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襄阳市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468个,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97.95万人,实现了村民向集体经济股东身份的转变。2021年,全市近8万集体经济组织个人股东从集体经济收入中分红1.1亿元,人均增加财产性收入1400余元。
下一步,襄阳市将持续围绕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挖掘农村市场潜力,以改革创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动能。
策划 周祚宽 罗小刚 撰文 王珊 鄢鹏 胡锐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6/t20220621_418647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