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大国“粮”策的安徽实践

发布时间:2022-07-05 来源: 农业农村部网站 作者:佚名

  

  7月盛夏,皖北田野里刚播下的玉米和大豆,已露出喜人的青绿。皖江两岸良田万顷,到处是披上绿装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的秧苗呈现出勃勃生机。年复一年,一茬接一茬,安徽奉献着优质高产的粮食,将中国饭碗端得稳稳当当。

  这是一个农业大省的气派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中央各项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安徽力量。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总产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夏粮喜迎“十九连丰”

  今年,安徽省夏粮喜迎“十九连丰”,实现面积、单产、总产和效益“四增”。尤其是小麦质量等级和食品安全指标创近10年最好水平,全省夏粮产量也创历史新高,预计在350亿斤左右。与此同时,克服干旱天气不利影响,夏种保质保量完成。截至6月24日,全省完成播种5880.2万亩,扣除双季晚稻任务后进度为100.04%,在适播期内实现应播尽播。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三五”末,全省粮食总产站上800亿斤台阶,粮食总量已跃居全国第四位。到2021年,安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八连丰”。

  面积是丰收的基础。扛稳粮食安全担子,就决不能在耕地问题上出现闪失。

  为此,安徽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小田变大田”,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5500万亩,牢牢守住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约3.4万名田长、14.1万名巡田员工作在耕地保护第一线。

  近3年来,全省每年粮食种植面积均超过1亿亩,高于国家下达的任务,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今年全省夏粮面积约4280万亩,较上年增加10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面积超过国家安排任务。

  “下一步将遵照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求,激发干劲、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继续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十四五”期间,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1亿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0亿斤以上,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更大安徽力量。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今年夏粮大丰收,特别是效益明显增长,极大鼓舞了农民种粮的心劲。

  采访中,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种粮大户王平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很多种粮大户都在打听哪里还能包到地。“因为确实挣到钱了,而且国家对种粮越来越重视,所以扩大种植面积的想法很普遍。”王平强说。

  提效益,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重要手段。近年来,安徽省全面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化生产,通过发展优质专用粮,直击供需错位的痛点,破解种粮效益低问题。

  去年,全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和水稻5062万亩,占粮食总面积超六成。这些专用粮信息全部上网,企业通过网上点击,可轻松查阅,根据加工需求“按图索粮”,为优质专用粮后续二、三产业链接铺平追溯通道。这种“按图索粮”的做法是安徽省首创,农业农村部已在全国推广。它的精髓在于面向加工安排品种,并且成“片”种植,探索“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产销加一体化模式。

  今年,全省共落实优质专用小麦3178.67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74.2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单品种万亩片369个;单品种整建制乡镇99个,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今夏,“按图索粮”有望让农民增收超30亿元。

  政策是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种粮大户的回信中说,“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农民种粮多得利,积极性才有保障,粮食生产才能稳步向前。

  今年农资价格上涨,侵蚀了种粮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此在春耕生产关键时节,安徽省将2022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12.2亿元下达市县,补贴对象为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今年小麦赤霉病防控中,加上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全省投入防控财政资金近8亿元,力度创历史新高。

  多年来,安徽省严格执行国家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稻谷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把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下去。“十三五”时期,全省累计收购粮食近1.1亿吨,促农增收超70亿元。

  扶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安徽省坚持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发挥规模效益的同时,带动小农户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多种粮、种好粮。截至去年底,安徽省家庭农场总数达17.7万个,居全国第一位;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1.1万个,居全国第五位。

  “今年将继续大力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水平,加快培育家庭农场,更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托管等模式,今年将新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1000个,总数达3.7万个,让更多小农户更轻松、更经济地种粮。

  提升经营主体带动力,发挥好规模效益,就要从土地、资金、科技等方面为其赋能。

  许多种粮大户对农业保险非常关注。今年一季度,全省农业保险签单保费18.36亿元,为407.8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5.87亿元,支付赔款3.03亿元。同时安徽省正在推深做实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健全政策性农业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保险机构开展“担保+保险”合作,不断扩大农业信贷融资担保覆盖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风险识别难”和“作业成本高”这两大难题,降低农村金融服务准入门槛和融资成本,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农村。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土地流转。今年“三夏”,全省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机收率稳定在98.5%以上,为颗粒归仓提供了装备支撑。接下来,安徽省将聚焦农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提高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今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3%。

  当前,安徽省耕地流转率达53.4%,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达到12万户左右。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举措,发挥种粮大户的规模经营优势。针对皖南、皖中、皖北不同地形条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推进“一户一块田”“一村一块田”,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207/t20220704_640400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