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应用 > 正文

十年来,北京乡村这样跑出“振兴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2-07-21 来源: 北京市农村农业局 作者:佚名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战略定位为首都发展谋篇布局。

  “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蔡奇在报告中用“四个转向”总结了京华大地十年来的历史性变化。

  

  近年来,大兴区北臧村镇利用永定河畔平原造林的林带,大力发展林下旅游休闲的绿色经济,带动了当地的民间美食、乡村民宿等产业的发展。

  在这场巨变中,京郊乡村主动作为、从未缺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用生动、丰富的具体实践书写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的首都答卷。

  奋发作为结硕果。十年来,京郊生态环境越来越美、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乡村产业越来越旺、农民生活也越来越富……北京正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1.在“舍与得”中提升都市农业发展质量

  缺水,是戴在北京头上的“紧箍咒”。农业是用水大户,也应是节水先锋。对此,北京市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4年9月出台《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自此,北京农业启航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从全局看,农业“调转节”是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背景下的主动应变,而调什么、如何转,则是一场在“舍与得”之间作抉择的担当考验。

  舍,就是从北京农业结构的大盘子中舍弃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产业要素和模式。如,全市关停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379家,水产养殖面积从6.2万亩调减至3万亩。最终,全市12个区划定禁养区面积5202.31平方公里,为首都留下了一方净水、一片净土。

  舍,必然有牺牲,也会带来阵痛。但得到的是与首都市情农情相匹配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北京已绘就一幅既有农味又有京味的都市农业新图景:

  ——绿色指数升了。自2013年至2021年,北京农业年用新水量下降61%,农药施用量下降61.4%;2014年至2021年,化肥施用量下降56.9%;践行减排固碳,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99%;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贴现值从9431亿元提升至12146亿元。

  ——科技含量高了。从2012到2021年,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69%上升到75%,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从70.5%提高到93.0%。与农业农村部共建“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连续举办29届的北京种子大会升格为中国北京种业大会。

  

  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东樊各庄村村民开始百合、食用菌等农作物的种植,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产业布局优了。形成顺义、平谷、密云等养殖主产区,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格局被标准化规范化的新业态所替代。创建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2个,市级以上星级休闲农业园区224个,乡村民宿经营主体近5000家。

  ——协同发展强了。在河北省建立了5个专家工作站、14个双百对接基地,引进示范蔬菜、花卉、果树等品种61个,示范种植玉米、小麦以及各类蔬菜总面积超过900万亩,支持首农、顺鑫等农业企业建设外埠畜牧基地36家。成功探索“京张模式”“京承合作”“津菜进京”等供京模式。

  ——农产品供应稳了。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全国率先建立四级“田长制”。2020年起,全市粮食和蔬菜生产逆势而上,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2021年粮食和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再次实现双增长。生猪存栏59万头,增长83.5%。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

  2.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北京的蓝天回来了!”这是北京市民这两年共同的感觉,“北京蓝”也时常登上网络热搜榜。

  首都“蓝天指数”的增加,是北京之前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的战果。在这期间,京郊乡村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自2013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力争全市农村实现冬季取暖“无煤化”。

  经过十年的攻坚,这场农村“能源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2022年供暖季,北京已经实现清洁取暖的村庄为3481个、占全市村庄数量的88.7%,约有133万户农村地区住户实现了清洁取暖。在完成国务院要求实现平原村庄基本无煤化的基础上,又积极推进1336个山区村庄的清洁取暖工作,占全市山区村庄的75%。

  同在一片蓝天下,首都的城与乡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将京郊乡村作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启首都乡村建设新篇章。

  从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到2018年起全面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北京2000余个村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门头沟区、密云区、平谷区3个区获评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6个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普遍达到了干净整洁有序的要求。京郊乡村方方面面的改变让广大农民不禁感言:“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真正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西白莲峪村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当地党组织通过特色种植、精品民宿等产业,带领群众将燕山深处的小山村打造成宜居的生态家园。

  如果人居是美丽乡村的“面子”,那么善治则是美丽乡村的“里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坚持以村“两委”换届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先后组织四次村“两委”换届选举,“一肩挑”比例达到93.5%,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满意度达到96.5%;连续选派6批2123名第一书记,实现了各类重点乡村和薄弱村全覆盖。

  如今,北京美丽乡村的善治基石愈发坚固。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和“接诉即办”机制向农村深化拓展,推动形成超大城市乡村治理创新实践。乡村文化振兴有序推进、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了涉农区、乡镇、村全覆盖,村规民约、村(居)法律顾问、基层综治中心覆盖率达到100%。2个镇、22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72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970个村镇被认定为首都文明村镇,一只只“头雁”正引领着京郊“群雁”振翅高飞在善治大道上。

  3.“不落一人”让京郊农民迈入全面小康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对角沟门村地处京北深山,曾是一个全村136户有105名是低收入户的穷村。2015年,该村完成整建制搬迁,破旧的房屋被改造成灰砖青瓦三合院落。同时,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办特色乡村民宿,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17年底,全村年人均收入达2.3万元,一举摘掉了“低收入”的帽子。

  

  搬迁后的怀柔区对角沟门村通过发展民宿旅游实现脱低。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对角沟门村的嬗变是北京脱低成效的缩影。为了让京郊农民一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北京市于2016年认定全市低收入农户7.3万户15.6万人,低收入村234个。通过实施“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政策,2020年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全面过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打赢脱低攻坚战,得益于过去十年北京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数据显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365元到2021年的33303元,实现“九连增”和“翻一番”,年均增长达到8.9%。

  改革创新是促进京郊农民增收的最大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扎实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京郊农村的主体、要素、市场不断被激活,闲置农宅、林场山地、设施大棚都成了农民眼里的“金疙瘩”。

  与不少京郊乡村类似,大兴区小黑垡村也曾面临劳动力不足、闲置民宅多、林地多、农田少的发展困境。对此,该村成立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整合闲置、分散土地,借助产业项目帮扶,建成林菌种植大棚97个,年增收20余万元;与农业院校对接,建成大兴区首家“科技小院”,种植70万株优质高产洋葱,年增收40余万元。如今,全村形成了集林菌、林花、林药、林菜及林禽于一体,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的林下立体生态循环产业链。

  过去十年,北京市10个远郊区的2.3万余处闲置农宅已盘活利用1万余处,乡村“沉睡”资源变资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2021年,农村集体资产近万亿;全市村级股份分红总额54.37亿元,135.88万农民股东获得分红,人均4001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实现市、区、乡、村四级全面覆盖。全市7240家农民合作社、3735个家庭农场积极兴农富民,成为新型经营主体中的“领头羊”……改革创新让一个又一个“小黑垡村”大步迈向全面小康。

  小康之后谋共富。通过精准识别,北京共确定600个左右需纳入扶持的集体经济薄弱村,通过实施专项帮扶行动,截至2021年底,283个村已实现“消薄”。同时,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措施》,以“就业带动、产业联动、资源撬动、帮扶拉动”为路径,明确了促进农民增收的20条举措,确定了未来五年促进京郊共同富裕的“路线图”。

  十年来,一棒接着一棒,北京乡村跑出了“振兴加速度”。新征程上,北京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着力守正创新,在首都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扎实实走好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zdt/325880281/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