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建议》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050623号提案的答复
毕秀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的建议》收悉。经与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上提出,加快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国家林草局将黄河口国家公园纳入《“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我省随之部署启动并全力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2021年10月19日,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省政府,同意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2022年3月11-14日,国家林草局组织第三方对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2022年6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向国家林草局发函,申请设立黄河口国家公园。目前,国家林草局正征求相关部委意见。
《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1-2025年)》是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指导性文件。
《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明确范围分区、运行管理、主要建设任务等内容,经尹伟伦院士等领衔的专家组4轮审查论证,2次征求东营市、省有关部门意见,已通过国家林草局审查。《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1-2025年)》依据《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及“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编制形成,邀请尹伟伦、沈国舫院士等专家进行了咨询评审,通过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办专家组审查,并向有关部门及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作出了规划。
一、积极探索黄河口国家公园治理模式
2020年4月,组建技术团队开展整合优化工作,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及交叉重叠和相邻相近的海洋特别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8个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作为拟建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组织专家进行科学比选和充分论证,并纳入到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拟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总体规划,明确了功能区划和差别化管控要求。黄河口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35.23万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18.4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2.26%,一般控制区面积16.82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7.74%;陆域面积13.71万公顷,海域面积21.52万公顷。整合优化预案已上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林草局。
在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中,我省将发挥陆海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妥善处理保护和社区居民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探索严格管理、生计替代、生态教育、惠益分享相结合的新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打造共建共管共享新模式。
下一步,将建立完善四种运行协调机制。一是协同管理机制。构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与属地地方政府协同管理,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参与的管理机制,协同解决黄河口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二是特许经营机制。鼓励企业、个人参与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生态科普、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观赏等项目。合理确定经营期限,科学评估经营成效,完善退出机制,建立动态的特许经营管理模式,强化特许经营收入监管。三是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捐赠制度、志愿服务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管理,鼓励社会资本认领承担生态恢复治理区块和项目。四是利益分配机制。鼓励社区通过多劳多得从国家公园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获益,公平合理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利益分配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二、加强黄河口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动态监测
(一)加强生态监测中心机构建设。明确机构编制、职责,建设成为主体明确、责任清晰、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有力服务国家公园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建设监管力度,建立系统全面水、气、生、土一体化“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利用现代科技实现监测数字化、空间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实现防火、人类活动干扰、鸟类栖息地、海洋等监控预警、监督检查、执法监管等一体化管理,提高监管水平。
(二)开展智慧国家公园建设。建设5G网络全覆盖,建设视频监控及升级原视频系统,建设监测后台终端系统。开展卫星遥感监控,利用3S技术解译生态环境季度变化。
(三)开展黄河三角洲系统监测。建设3处定位观测站,监测气象、水文、生物、地质和化学指标变化。升级生态监测平台,增加监测内容,建设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分类归档、智能查询。
(四)建立科研合作共享机制。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领域合作,探索一体化资源共享合作模式。
三、合理开发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文化旅游功能
(一)保护黄河口国家文化遗产。一是加强文物保护。拟印发《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实施方案》,黄河流域文化保护利用将作为首要工程,重点做好东营垦利区海北遗址考古发掘、黄河三角洲盐业遗址等考古调查勘探、东营市历史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等具体工作,为高质量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打下基础。二是推进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去年,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了“河和之契:首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活动。下一步,将继续打造“河和之契”活动品牌,支持黄河文化(东营)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推动黄河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游憩体验管理。一是控制访客容量管理。参照《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黄河口国家公园生态游憩最大日访客容量估算为 28682 人次。根据黄河口国家公园访客承载量,制定出台《黄河口国家公园访客管理办法》,实行访客限额、到访预约、非常规到访资格审核制度,科学合理控制访客规模。二是引导规范访客行为。对访客开展安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入园教育,指引访客按规定路线在指定区域开展自然教育和游憩体验活动,向访客进行专业解说,提供访客所需帮助。制定出台《访客行为负面清单和访客黑名单管理制度》,规范访客行为。三是保障访客安全。通过构建访客安全管理机制,搭建访客安全预防体系,并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以预防安全问题为主,及时妥善处理,以保障黄河口国家公园访客人身安全。
四、关注利益诉求,妥善化解矛盾冲突
一是组织落实矛盾冲突实施方案。依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矛盾冲突,针对国家公园候选区内尚存的确权海域、盐田、养殖坑塘、居住人口等4类主要问题,东营市印发实施了《黄河口国家公园主要矛盾调处方案》,明确了4类主要矛盾调处的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今年4月编制了矛盾调处方案实施细则、黄河口国家公园内油气设施处置意见。
二是积极推动社区转型发展。在编制《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过程中,与当地在编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统筹谋划采取特许经营、产业引导、生态补偿等方式助力社区转型及企业发展。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设计符合保护和发展要求,体现黄河口国家公园特色和文化氛围,启动以知青小镇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入口社区建设,结合区域旅游资源,明确现代农业、养殖业、采矿等产业转型方向及路径,推进产业融合、业态融合,形成生态化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
四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形式多元、绩效导向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奖补的运行机制,引导和鼓励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通过对口协作、产业转移、共建园区等方式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归并现有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渠道,多渠道筹措补偿资金,提高生态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绩效,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
五、加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科研教育
(一)加强科研合作交流。一是搭建科学研究平台。围绕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研究发展需求,搭建高层次人才柔性流动平台,发挥高端人才的科技引领作用,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黄河口国家公园研究院(拟建)为主体,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北方滨海盐沼湿地生态地质站等研究基地为支撑,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院和黄河口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为补充的科研体系,统筹和组织实施与国家公园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科普教育和监测评估等方面工作。二是加强科学研究。根据黄河口国家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复杂性、敏感性,瞄准国际前沿,以国际河口湿地研究先进水平为建设目标,聚焦新生湿地形成和演化规律及生态响应、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演变等重大科研课题、关键领域和技术问题研究,制定黄河口国家公园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统筹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
(二)加强科普宣教及生态体验。一是打造高质量自然教育基地。发挥国家公园公益属性,根据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等特点,谋划以湿地生态系统、原生性植被群落、古海陆交汇地质遗迹以及海洋生物资源等为主题的自然教育区域,完善自然教育中心、研学教育基地等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黄河口国家公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元化自然教育展示平台,突出自然教育主题,创新自然教育方式,宣传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公众自然保护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搭建志愿者服务平台,加强解说培训,面向中小学生、社会公众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自然教育和科普活动,形成群众主动保护、社会广泛参与、各方积极投入建设国家公园的良好氛围。二是构建多元自然与文化体验网络体系。根据国家公园资源空间分布、组合特征及独特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运用生态位拓展理论,突出生态系统+生态绿道+黄河故道链合,构建“生态体验点—生态体验线路—生态体验区—生态体验网络”模式,形成多元自然与文化体验网络体系,开展研修研学体验、观光益智体验、寻踪探秘体验和娱乐休闲体验,实现黄河口国家公园生态体验可持续发展。依托周边城镇、村庄、旅游景区布局必要的接待服务基地,满足公共服务、医疗救助、交通运输等功能需求,实现园内体验园外服务。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省自然资源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我省的自然资源工作,提出更多宝贵建议意见。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2022年8月8日
原文链接:http://dnr.shandong.gov.cn/zwgk_324/xxgkml/jyta/zxwytablqk/202208/t20220810_40242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