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宝丰县】宝丰县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自宝丰县被确定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以来,宝丰县抢抓机遇,把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贯彻“落实所有权、保障资格权、放活使用权”要求,严守“三条底线”,摸清底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镇村摸底调查,结合宝丰县分类处置政策、逐户研判分析,确定宝丰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户多宅”和闲置宅基地处置工作目标任务是9283宗,已全部完成处置,约2715.3亩;审批宅基地610宗,面积174.3亩;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1013宗,面积339.6亩。收回的土地房屋实现了高效利用,农村宅基地改革成为宝丰县建设“乡村强县”的有效抓手。

  一是高位推动确保改革顺畅。高规格成立组织。成立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乡镇成立规划委员会全面监管,村级宅基地协管员具体负责,责任单位通力协作,确保了宅改工作扎实推进。高标准制定方案。围绕宅基地“三权分置”、使用权流转和有偿使用等7项改革内容,制定完善了农村宅基地分类处置、有偿使用等意见和管理办法9项。按照“一张蓝图保发展”总体思路,完成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和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2020—2035)。联合河南城建学院对全县299个行政村编制了“两图一书”(规划现状图、规划效果图和规划说明书)。编制了《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农村住房设计图册》,政策制度“四梁八柱”的确立,确保宅改工作有据可依。全方位确定试点。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产业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经济基础差、软弱涣散村四种类型,选取试点村27个,做到地域全覆盖、特点都体现、好坏都兼顾。通过先行先试、摸索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难点问题,研判处置办法,推动宅改科学有效,27个试点村1143宗宅基地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

  二是“三项原则”维护村民利益。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让群众知晓参与,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让农民集体自主协商解决宅基地相关问题;村集体定期公开有偿使用费的使用情况、接受监督,消除群众“患不均”“怕吃亏”的顾虑。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原则,公职人员、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以身作则,带头签订协议,主动腾退不符合政策的宅基地,并缴纳有偿使用费,示范带动亲友好友及周围群众。坚持先批后建原则,切实发挥乡镇规委会作用,严格落实我省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建立申请、审查、审批、备案的村民自建房县乡村一条链管理制度,做到面积法定、风貌统一。

  三是“四个结合”促进改革实效。结合产业发展。采取出租、入股、合作和村集体及个人自营等方式,盘活利用腾退的宅基地,促进农村电商、民宿、渔具加工业、汝瓷等特色产业发展,清凉寺村利用腾退宅基地发展汝瓷加工产业,年产汝瓷20余万件,年产值超亿元,已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结合集体经济发展。用一户多宅腾退的房屋和土地,结合供销社系统改革,成立村级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发展民宿、餐饮、文化产业等集体经济,全县67.8%的村有集体经济收入,23%的村收入10万元以上;结合乡村治理。把收回的闲置宅基地重新分配给需要建房的村民,保障户有所居;把老旧房屋修缮改建为村民议事屋、家风议事屋,提升村集体的公信力,促进乡村治理有力有效。如邢庄村、王堂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结合人居环境提升。利用闲置宅基地搞公益建设,建花园、果园、菜园、游园,实现一宅变四园,进一步改善、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大黄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朱洼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杨沟村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宝丰县作为全省6个乡村建设行动先进县之一上报农业农村部。

  下一步,宝丰县将坚持管理和改革两手抓,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和监管,积极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加快农村宅基地信息化建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积极探索出一条管理规范、改革有效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宝丰之路。


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2/09-06/26004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