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农村土地 > 正文

智慧农耕“十八般武艺”在南粤广袤田野上大显身手

发布时间:2022-12-24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作者:佚名

  4d3c907d-aafc-448d-9d30-c1c5a82804d5.jpg

  依靠北斗卫星实行无人驾驶的大型农机可自行收割水稻。佛山市高明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金灿灿的稻田里,无人收割机纵横驰骋,不用农民弯腰收割,连收割机驾驶员也不需要……过去不敢想象的一幕,如今在佛山市高明区吉田村成为了现实。有北斗系统“撑腰”,这里拥有国内首个无人商用农场。“村民经过培训后,坐在屋里动动手指就能指挥机械耕作。”吉田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志强说。

  喜看稻菽千重浪,南粤沃野秋收忙。珠三角是我国工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引领者”。晚稻收成季,记者走访广州、佛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地发现,“机器换人”除了在工业智造领域不断普及,也在珠三角农业生产一线悄然上演,正引领广东农业逐渐走向“无人化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在珠三角,无人收割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植保无人机……越来越多“黑科技”农机装备走进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的“十八般武艺”在广阔田野上大显身手,为南粤大地粮食增产增收添新引擎,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将拎得更稳、守得更牢。

  种出“智慧田”

  无人农场成为现实

  8分钟收割一亩稻

  随着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跨界融合,现代化智慧农业应运而生,并不断改变着农业生产原本模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珠三角在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上往往走在前列,在农业领域同样如此。

  在佛山吉田村的稻田上,只见收割机正在忙着收割晚稻。走近一看,收割机驾驶室里却不见人影。“这是我们的无人收割机,8分钟就可以收割一亩地。在我们园区,水稻的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操作。”钟志强说。

  作为国内首个无人商用农场,吉田智慧农业园区的奥秘,在于使用一批依靠北斗卫星实行无人驾驶的大型农机。种植户还能通过云管控平台掌握农田酸碱度、降雨量、温度、风速等情况,做到“智慧种田”。

  “过去看天,如今看屏。”智慧农业正在成为珠三角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好帮手”。

  视线转向江门台山,高科技的赋能让“智慧田”崭露头角。正值秋收季,被誉为“广东第一田”的都斛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迎来开镰收割的高峰期:大小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收割、脱粒、运输可谓一气呵成。

  作为数字乡村省级试点镇,台山都斛镇2019年引入“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自动采集害虫图像、诱捕害虫、采集气候信息、传输与分析数据……这套系统为农户提供了智能、高效的社会化服务,都斛镇的稻谷亩产量平均增加40—50公斤,每亩增收120—150元,全镇水稻总产量提升至3060吨、年产值达1224万元。

  数十公里之外,江门新会区文发农业种植场也在试验推进水稻生产智能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及团队选择该农场进行试验,通过应用智能化、精准化的耕作管理技术,逐步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无人作业的愿景。

  “今年我们引进了无人驾驶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水稻耕种管理又快又好。”文发农业种植场负责人张永发介绍,借助数字分析技术,无人驾驶插秧机克服了人工插秧效率低、间距参差不齐的问题,植保无人机也把控了施肥、喷药的精准用量,确保实现增产丰收。该农场还已投资60多万元引入病虫害全程监测智能系统,数字化感知、智能化管理、精准化作业等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让“无人农场”逐渐成为现实。

  用好“新农具”

  机械装备为稳产增产

  提供硬核支撑

  放眼珠三角,农业机械装备也逐渐成为农田里的“主力军”。过去,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有了智能装备这样的“新农具”,既减轻了人工压力,又带来稳产增产。

  “轰隆,轰隆……”伴随着收割机马力全开,东莞市清溪镇大王山森林公园农耕景区的30亩稻田喜迎好“丰”景,通过机械作业方式确保颗粒归仓。

  “预计11月底能完成晚稻收割。”在广州市从化区生态优质丝苗米产业园,大旺莱农机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谭增伟说,今年产业园的亩产干谷预计达950斤,总产量同比去年增长约13%。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对于收割进度,他并没有担忧。

  该合作社今年新购置了十几台收割机,收割机数量增加到了20多台,一台收割机一天可收割水稻25—60亩。“合作社已投入2000多万元采购农业机械装备设施,还培养了20多名农机手,收割机、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样样都会。”谭增伟说。

  数据显示,在广州,今年全市晚稻机收率预计达99.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86%;在江门,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正逐步向水稻生产智能化转型升级;在肇庆,今年已投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超过2100台次,机收率达97%……

  秋收,也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展身手的时候。在珠三角各地,这类服务组织积极提供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在惠州市博罗县,秋粮采收拉开序幕后,广博大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钟庆云的手机便响个不停。她一边接收来自全县各地的收割服务需求,一边要做好与农机手的沟通协调。“好在我们的农业机械都有卫星定位,通过手机或电脑可以随时查看工作进度。”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的背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不仅守住了粮食生产红线,更提升了产量和质量。

  秋收时节,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矮陂村的农户们驾驶着收割机轻松穿越田野,大规模机械化收割成为田间地头一道亮丽秋景,这得益于今年初2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改造,大大方便了机械化操作。

  “时间一点没耽误,现在秋收已接近尾声,马上进行冬种,我们计划大面积种植玉米。”看着眼前的农田机耕道便捷、灌溉水渠完善,惠州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靖新感到干劲十足。

  良种配良法

  撂荒土地变良田

  成为丰收“新粮袋”

  在珠三角各地,除了开展机械化收割夺取全年粮食丰收,还通过撂荒地复耕复种和垦造水田等举措,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来促进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10月底,亩产1000斤的“威整稻香1号”在肇庆喜获丰收并发布上市。“威整镇通过垦造水田项目整治了3000多亩地,我们承包了其中800多亩,种植‘威整稻香1号’。公司今年试种效果不错,明年将扩大种植规模。”广东华亿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火森说。

  可以说,通过撂荒地复耕复种和垦造水田,唤醒了“沉睡”的耕地资源。

  今年以来,肇庆新增复耕复种2.88万亩、累计复耕复种5.87万亩,总复种率达90.73%。目前,肇庆预计全市冬种粮食面积12.79万亩,同比增长0.08%,冬种蔬菜面积45.41万亩,同比增长1.52%。

  土地不撂荒,粮仓有保障,乡村振兴大有希望。

  “最终结果,亩产719斤!”11月22日,在惠州市惠东县铁涌镇河潭村,当惠州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种子部部长单泽林报出测产数据后,当地的农技人员和村民均为之感到振奋。

  这是惠州首次在盐碱撂荒地上实现水稻复种。“这块地常年因海水倒灌导致土壤盐分含量高,丢荒了30多年。”单泽林介绍,今年惠州农技人员联合一家本地种植企业,租下了这里200亩撂荒地,引进了来自省农科院的7个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如今,试种结果令大家满意。“我们将引进更好的水稻品种,指导企业提升耕种技术,让荒地变良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单泽林说。

  “长势健壮、有效穗多、抗伏倒能力强,米粒外形细长、晶莹剔透,米质优、饭香足、口感好。”在中山火炬开发区,看着正在收割测产的水稻,广东新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许小河赞不绝口,虽然今年晚造水稻生产在后期受台风影响,但产量却达每亩过千斤,远高于去年。

  丰收的喜悦,离不开该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实施的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配套项目。其集“新技术”、推广“新产品”、应用新机具于一体,配套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控释肥、无人机追肥等措施。如今,验收结果显示,示范基地水稻平均产量为561.5公斤/亩,比常规施肥对照区增产32.1%,增收节支546元/亩,成效明显。

  正是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有机搭配下,珠三角各地增产增效又增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ncfsj/content/post_40515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