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31 来源: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引言

      水环境是生态环境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生命之源。在现阶段,水资源也是一个城市的命脉,对城市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水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面对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对水环境形成破坏这一问题,为有效改变水的整体质量,应当积极地寻找解决策略,保护水生态。

      l、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生存的根本。地球上含水量约有14亿立方千米,但是使用的水量其实不足4.5万立方千米,仅为地球含水总量的0.003%,而可供人类使用水量,仅在9000~1.4万立方千米。淡水资源在全球各地分布不均,据美国太平洋研究院两年一次的不完全统计显示,全球65%的饮用水集中在13个国家二在当前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淡水资源排进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仅有1800立方米。

  在我国国内,水资源分布也较为不均,水资源多分布于南方,而北方水资源较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多次建设水利工程,例如著名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但在现时代化建设背景下,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质变,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等“产量”急剧增加,部分的废水未得到处理便直接排入自然中,降低了水环境质量,水生态遭到破坏。为保护环境,水资源污染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及政府的重视,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2、水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2.1植树改善水生态

      环境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是现阶段政府的主要关注点,并围绕此重心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我国各行各业应跟随政府的号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源的排放。

      我国经历过一段高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中由于发展过快存在许多疏漏、无暇顾及之处,使得生态环境已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植树造林口号回响于各行业中,意在提高社会整体的环保意识。我国各大城市、乡镇围绕相关政策发布一些法规,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完善,确保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等工程的落实。在此势头之下,各地区的水环境有明显改善,但依然存在着些许问题等待着解决。

      2.2农业调整

      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根基,是各行业发展的支撑力。现今科技发展促进农业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有更高的需求,而收获符合需求的农产品,农业种植中使用有大量的化肥,为农产品提供充足的营养。

      这也带来了大量使用化肥之后的弊端,农药残留通过农产品进入人们身体,影响人们健康,并且大多化肥无法被农产品、土壤充分吸收,通过农业灌溉、雨水进入附近的水源中,造成水源污染。为改善此间题,我国倡导使用生态有机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且采用生态除虫手段,减少杀虫剂的应用,并且于2015年启动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计划,截至2020年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地区效果明显。但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部分地区农业发展较为滞后,此计划任重而道远,需要持续的推进。

      3、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

      3.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变化的影响及水土流失影响两个方面,两者中水土流失产生对水环境的影响略大。气候变化是现代化建设所导致,时代发展趋势,重工业、化工厂不断的拔地而起,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大量的污染气体未经处理,直接排人大气中,地球表层土壤温度持续升高。另外,有害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破坏了臭氧层,紫外线从臭氧层薄弱区进入地球,使得大气温度升高,水体在高温情况下大量蒸发,由学者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发现地球表面的河流、湖泊在持续缩小,含水量不断的被蒸发,肉眼难以可见,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对比可清晰发现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是每个城市、每个地区都在关注与迫切进行解决的。

      我国部分地区有着或大或小的水土流失问题,过度的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估量,水土流失带动土壤流进附近的河流中,降低河流水环境质量,且流入河流中的淤泥沉淀于河底,对河流生态造成破坏。水土流失使植被面积不断缩小,而植被是锁住土壤与水分的主要作用力来源,植被面积缩小导致水土大量流失,而水土大量流失导致植被面积不断缩小,如此在缺乏有效治理的情况下,陷入恶性循环。若遇到特大暴雨等情况下,发生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在意料之中。

      3.2工业废水的影响

      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工业、化工厂等企业纷纷拔地而起,随着数量的增多与规模变大,这些企业对水环境造成的破坏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设备的冷却、生产所需液体稀释等都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据相关数据显示,工业用水量占人类用水的80%左右,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工业废水有多种类,废水中包含的成分比较复杂,废水成本处理高、难度大,很多企业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刻意疏忽废水处理环节,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自然中,对周边环境、水生态在成极大的破坏。

      此外,工业也有不同分类,造纸工业、医药工业、燃料工业等,大多大型企业在废水处理方面都有着完善的废水处理流程,而将为处理的废水直接排除的多是中小型工厂,一家小型工厂造成一个区域水源、土壤重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不罕见。燃料工厂制造的废水中含有高色度、化合物等,排入河流中使河流生态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医药工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尤其是部分制造抗生素的工厂,废水处理难度特高,并且进入自然环境中造成的危害更大网。

      4、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4.1水资源配置优化

      应强化水资源环境保护效果,确保对水资源的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管控,提高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利用GIS技术,可对水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进行仔细分析,明确水资源具体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因素等产生的水生态污染问题。

      另外,应通过法律方面的行政手段,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效果,切实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为提升水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是一个关键点,需要增强城市生产与生活废水等的治理力度,有效处理废物问题,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可大幅减少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废水经过处理后,应重复进行检测,确保经过处理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废水内不含有有害物质,或者在规定之内才可排放。地下水的开采需要管控,合理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对地下水的消耗,加强保护力度,避免水资源恶性循环,尽可能恢复水生态,各地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水生态的质量检测与分析,动态化展开管理,及时对水生态出现的各类变化做出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保障水生态的安全。

      4.2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开展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等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各地区水利局应立足本职工作,切实做好主题宣传活动,保护珍贵的地下水,让更多人成为节水护水的传播者、实践者、示范者。水是生命之源,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联合团区委、社会各界组织开展“巡河护河、保护水生态环境我助力”系列志愿活动,并组织开展学习《地下水管理条例》。在活动中共发放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通过宣传使公众了解了水资源的有限性、缺水的严重性、节水的必要性、水污染的危害性以及保护水生态的紧迫性。切实提高了公众对水生态的认识,让公众从旁观者变成了环境治理参与者、监督者,形成了“人人关心河道、保护河道、美化河道”的强大合力。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水,保护水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只有每位公民自觉行动起来,水生态保护才能够高效推进。

      4.3实施水生态环境修复计划

      破坏容易建设难,水生态环境也是一样,轻轻松松便可将一片水生态污染,但要治理一片被污染的水生态,需要下大功夫,耗费巨额资金与时间,具有着内容繁琐及周期长特点。水生态环境修复中,相关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做好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循序渐进完成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首先应全面对水生态环境进行维护,实行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计划,意识到良好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推动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其次,水资源相关管理部门,应实施保护水资源的相关计划,比如居民用水配置、农业种植水源消耗等,从大局出发,依据长久目光规划水生态的保护工作,准确评估水生态环境中管理的各项工程,结合信息技术及监控设备,动态化管控水生态环境修复计划。制定专项技术中,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区域的水质进行自己分析,相关项目规划也应重视关键的区域工作治理,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及措施的详细步骤,探讨措施的可执行性,有效落实水生态环境修复计划。

      4.4重视水质分析

      在保护水生态环境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纳新技术做好水质分析,确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时代性、有效性。比如结合相关信息技术、监控设备等,对水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检测,收集统计数据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策略,进而强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效果。

      此外,工作人员应对流域中所有的植被等进行监测与分析,获得当地荒漠化详细数据,结合水土流失管理策略,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如此不但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并且推进水土保持规划的落实,强化水循环的效果。

      4.5有效治理水污染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中,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水污染的治理,逐渐改变治理地区的水生态环境。首先是水污染的源头控制,水污染源头一般情况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工业废水未处理直接排放,二是生活废水未处理直接排放。部分的工厂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为获取更多的收益选择将未净化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荒地中,在多次的排放中,水污染向四周、向地下迅速延伸,造成严重的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对工业废水进行管控,可在工业废水排放处实行实时监控管理,若有工程未按照工程废水处理步骤将废水净化至合格标准,则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多次触犯此法律的工厂,处罚力度层层叠加,避免以往存在的处理力度轻,无法引起工厂重视,使得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律令如同废纸的问题。

      生活废水处理与排放问题,应做好集中式处理的工作,禁止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另外做好垃圾堆放工作,将生活废水等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经过净化后排放。若发现未处理便直接排放的生活废水,对当地负责人进行处罚,并查找排放废水的居民,并做出相应的惩戒。

      此外还有农业污染问题,部分的农业种植地紧靠水源,由于农业种植户的水生态保护意识较差,在对农田进行施肥、灌水时,使得大量的化肥、农药流入水源中,造成水污染问题。因此需构建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提高农业种植户的水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基层群众的水生态认知意识,同时借助多项政策及管理措施,切实做好水污染的管理作业。

      4.6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过滤,实现水资源的自然净化,同时也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促进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的湿地生态环境并不理想,湿地生态拥有面积在逐年缩小,湿地管理相关部门应提高重视,关注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设,结合地区的特点,管控湿地生态破坏问题,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接触,以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此外,湿地生态保护中,重点关注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管控污染物流入湿地,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相关的行为作出嘉奖与鼓励,贯彻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4.7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相结合

      水生态治理中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是流域治理,河流水生态的有效治理,才可促进水生态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流域治理中,应遵守因地制宜工作原则、重点治理原则、优先治理原则,以点带面带动水生态的整体治理。将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相结合,可增强水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赋予河流自我循环、发展的能力:另外是在治理中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现代发展理念,提高流域治理的质量、效率。具体而言,河流修复大致可分为两个治理阶段。

      一是河流污染净化,将河流水源恢复正常,通过生态修复技术,人为改造河流生态,比如消灭河流中过多的藻类植物,增加其它的微生物与植物。河流的生态环境是河流治理的关键内容,以往很多沙土的来源都是在河流附近,这给河流两岸的生态造成破坏,在短时间内修复可能性较低。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时做好长久准备,设定长期治理目标,通过修复河流生态,实现河流治理的目的。

      二是将河流生态恢复正常,并且可发展景观、旅游等业务,共同促进河流治理和经济发展。此方式可有效避免污染源流入河流中,同时可帮助河流生态的修复。有两种开展思路,首先是建立沿河公路,拉开附近居民与河流的距离,可避免生活废水、垃圾等排放入河流中,公路的建设也可避免河流两岸被居民开垦种田、种菜,给河流带来农业污染。其次是建设生态保护区,政府主抓此项目建设,在河流两岸造林、植树,可降低居民在河流附近的活动,也改善了河流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护岸得以建立,产生的作用较大且持久,因此成为河流治理的首选方案。(植树在多篇文献中都有体现,这不是主要的水生态保护措施,但可行)

      在这两个阶段中,主要问题是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向模糊,很多地区的河流治理工作,依然停留在如何净化水质的问题上,具体建立良好的河流生态,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其次便是乡镇河流的监管,跨度从、监管难度大,部分的附近居民缺乏河流生态保护意识.基层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有较大阻力,污染源问题得不到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而地方政府经济不允许有此项大支出,导致部分的有利措施无法落实。最后是河流生态多样性恢复的基础上,从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让河流的生态系统恢复自我稳定功能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仅要利用很多综合技术,还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回收与利用,保持生态的正常化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工业废水的影响、自然因素等降低了水环境的质量,并使水生态遭受到破坏,尽管现阶段针对水生态保护已有相关措施落实,但收效甚微。为保证人们的生活所需,也为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需展开重视水质分析、湿地保护、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相结合等措施,有效推进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工程。

  

  

  

  

                  摘自《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年8期

  


原文链接:http://zrzy.hebei.gov.cn/heb/gongk/gkml/kjxx/kjfz/108061957188347781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