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近镜头·落实|干好头等大事 端牢“中国饭碗”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每年的全国两会前夕,正是春播春种之时。放眼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备耕火热,田畴葱绿,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广袤田野上散发着勃勃生机。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无不体现着粮食安全在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分量。
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带领亿万农民群众攻坚克难、奋战不息,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从中央到地方——
紧绷安全这根弦千方百计抓生产
仓廪实,天下安。从2017年到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克服极端天气频发、重大病虫害威胁以及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等困难,粮食总产量持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和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2018年9月25日,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稻田里,看稻粒、观成色,强调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今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充裕功不可没,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就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再次作出深入阐述和科学部署,引发会场内外的强烈共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再次创下新高。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面积是产量的基础,种下去才有希望。”2021年秋季,小麦播种时期遭遇罕见秋汛,迟迟播不下去。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将责任扛在肩,加密农情调度,每日跟踪调度播种进展,逐县逐乡、挨个村组调查土壤过湿、晚播弱苗田块,会同大数据中心利用遥感等技术手段,及时绘制苗情分布图,挂图作战,分类指导,最终换来了夏粮逆势增产。
2022年夏季,湖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12个省(市)经历高温少雨天气过程,是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平均强度最大的。各地加大抗旱救灾投入力度,受灾地区各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70.4亿元,支持提水调水、打井灌溉、改种补种等措施落实。
“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把粮食生产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四川广元市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斌介绍,今年,该县继续围绕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将粮食面积、产量等目标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乡镇,细化到地块,并建立种植台账,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我们一定要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恩兰告诉记者,今年两会上,她将更加关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及预防问题,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即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将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从耕地到种子——
抓住要害夯根基多措并举提产能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关系着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把有限的耕地保护好,才能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严格落实党中央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为核心的耕地保护法治体系;民法典、刑法对耕地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和耕地保护法,为耕地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农田是农田,农田还要是良田。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有力夯实了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明显,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抗灾减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功不可没。今年要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
“以前租借水泵、架设水管、打坝子防渗漏,现在只需手机一扫码,清凌凌的水就哗哗地流进稻田,让秧苗吃饱喝足。”安徽省天长市万寿镇忠孝村,种粮大户陶开银说起这5年农田的发展变化乐得合不拢嘴。
地为粮基,种为粮源。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2年3月,新修改的种子法正式施行。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紧抓部署五大行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和市场净化,扎实推进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阶段性成效明显。
其中,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可圈可点:新收集和移交国家库圃农作物种质资源均超过12万份,超出任务数2万份;畜禽资源普查覆盖了全国62万个行政村,已发现新资源21个,特别是摸清了青藏高原畜禽遗传资源家底,填补了前两次普查的空白。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指出,种业振兴的关键是种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科技企业,提升整体科研能力。
“目前我国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作物超过50%。我们要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培育出适合生产需求的品种。这样才能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万建民认为,种业振兴指日可待。今年要继续加大科研力度,让科研人员围绕重大需求开展研究。
从两稳到两扩——
加大力气调结构满足消费新需求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到2022年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稳住口粮的同时,不断扩大大豆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油、肉、蛋、奶的消费新需求。
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大豆油料扩种目标任务落实到各省市县。其中,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实现两者相融发展、同向发展的方案,被各方寄予厚望。
“这是一项新技术,农民担心产量上不去,有些农技人员对复合种植也不熟悉。”全国农技中心经作处处长汤松告诉记者,第一年大面积推广复合种植过程中,各方面都遇到了不少困难。农业农村部组织制定分区域、分模式绘制技术挂图7册、印刷40多万份,确保各地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主体人手一份,让大家看得懂、学得会。
“去年夏天罕见高温干旱,我们团队每天守在地里,指导经营主体通过喷灌、增施抗旱剂与叶面肥等方式保住大豆和玉米产量。”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雍太文说,他们攻坚克难,努力实现了“玉米基本不减、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
经过科学探索和扎实实践,大豆油料扩种取得了明显成效:2022年大豆面积达到1.54亿亩,比上年增加2743万亩,是1958年以来的最高值。大豆产量405.7亿斤,比上年增加了77.8亿斤,首次迈上2000万吨新台阶;油菜种植面积1.09亿亩,比上年增加391万亩,连续第4年恢复性增加。
冬去春临,去冬扩种的油菜已经在田抽薹,绿色的田间生机勃勃。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2023年全国油菜高产竞赛,挖掘一批油菜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将试验产量转化为实际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去年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取得明显效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告诉记者,大豆油料和玉米是关乎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扩种大豆油料已经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两会上,他计划在粮食安全科技创新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议案和建议,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吕珂昕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303/t20230301_116893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