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棚膜经营显身手 乡村腾飞展鸿图

发布时间:2023-03-22 来源: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今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辽源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发展农村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就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振兴中,棚膜经济凭借可操作性强、普遍适应性良好、投入成本可调节等优点,成为东北地区农村产业中发展比较成熟并且非常受农民欢迎的一项产业。

  从近年来棚膜经济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棚膜经济在辽源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不仅取得了良好成效,更对带动更多农民创业增收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果。不仅如此,有了棚膜经济健康发展作基底,结合采摘、旅游、深加工、健康产业等发展方向,也让辽源的乡村振兴工作拥有更多发展空间。

  种旅结合聚人气蓄力奋发待腾飞

  2月28日上午,在永治村采摘园的樱桃大棚内,员工们正在为满枝的樱桃花摘芯,以确保结出的樱桃果实获得更充分的营养。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经营的永治村采摘园距市区仅10公里,主打以樱桃为主的四季果蔬采摘,在辽源地区很有名气,不仅吸引了大量旅客前来采摘和购买,也带动了其他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仅去年“五一”至“十一”期间,永治村五组的龙泉湖山庄就接待前来就餐的游客近9万人次。

  永治村打造的采摘园和涵养林花海引来大批游客,也让村里的山庄、农家乐和民宿等产业有了可观的收入和发展前景。永治村村书记正在酝酿新的投资计划:在村里的山庄与采摘园之间打造一条集餐饮、文化、特产经营为一体的商业街,在增加吸引旅客新看点的同时,为村民提供更多可创业、就业的机会。同时,涵养林产出的李子也将于今年开始结果。村里将根据结果的产量、质量等综合因素考虑开发新产品,计划打造李子饮品生产线。

  不仅如此,采摘园和满村花海也引来许多投资者的目光。目前,来自上海的投资公司正计划在永治村打造旅游项目,项目已经进展到设计阶段。

  走好前头路带动后来人

  2月28日上午,在永治村绿色棚室园区的一处辣椒综合暖棚内,几名员工正给地里的辣椒苗除草。这些员工都是永治村的村民,他们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可以选择外出务工或者直接在园区打工,除年底分红外,还能再赚一笔工资,可比自己种地赚得多多了。

  永治村“旅游+种植”模式给村民带来的好处还有很多。村民不仅可以入股合作社赚年底分红,还可以凭借村里采摘种植带来的人气创业就业。村里现有旅游山庄、民宿、农家院等许多旅游相关产业,尤其是去年村里的涵养林开出一片花海,为永治村引来许多前来打卡旅游的客人,也为村民创业增收带来良好的前景。去年8月底,趁着全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辽源举办的东风,永治村凭借采摘和花海吸引了大批外地来辽人员和辽源周边人群。市领导也看到了商机,建议永治村就地摆摊搞特色产品经营,把游客留下来、把口碑打出去。村书记大手一挥,喊来村民们带着自家的特色产品,不拘产品类型、无所谓东西多少,筐装车拉地带到观景地。采果蔬、看花海、品美食、买特产……场面十分热闹。没一会儿,村民们带来的果蔬就被销售一空,这也给村干部和村民们带来了强大的信心,使他们更加充满热情地继续投入到村里新开发的项目建设当中。村支书带领村里有想法、有意向、有实力的村民们,共同努力在现有基础上拓展思路,继续打造一条集餐饮、文化、特产经营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打造辽源乡村振兴的“永治特色”。

  小蘑菇有大市场埋头苦干向未来

  2月28日下午,在国庆村8组的一栋温室大棚内,村民张德强正带领员工们采摘新鲜的平菇,将它们打包后等待运往长春、四平等地。

  张德强过去一直在外地务工,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对土地的热爱深深刻在骨子里,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家乡发展。张德强现在一共拥有5栋温室大棚。头一年,他种植的绿叶蔬菜,虽然成本低、种植容易又收益稳定,但还是少了一份发展的冲劲和活力。去年,他又跟一位种植蘑菇的朋友学了技术,自己也搞起了蘑菇种植。

  张德强从最好养的平菇开始尝试,同时也尝试种植一些更有种植难度、营养价格更高的蘑菇。虽然蘑菇种植的成本比种蔬菜要更高一些,但市场前景和利润也都更加可观。自从张德强开始种植蘑菇,采购商就早早地主动上门联系,不仅承担了运输费用,并且根据每日市场实时变化给出不同的价格进货,使张德强实现足不出户完成销售。

  下一步,张德强将在平菇种植的基础上,继续尝试其他更优质品种蘑菇的种植。比如,他之前试种的一种黄玉菇,从口感、营养价值和市场价格都比平菇高上一大截,无论是自己食用,还是打包成礼盒送人,都非常合适。看着一筐筐刚采下的鲜菇被搬上车准备运走,张德强对蘑菇种植充满了信心。

  一亩三分地养活三代人

  2月27日下午,在向阳村六组村民陈成军家的温室大棚内,陈成军和工人们正在收割蒜苗,一旁是刚清理好准备重新栽蒜的池子,陈成军请的帮工正在将一整推车的废弃蒜苗根拉走。

  陈成军仅有不到4亩地,其中适合进行大棚种植的只有3亩左右,仅能修建3栋大棚。正是凭借着这3栋大棚种植蒜苗和部分小叶菜的经营产出,平均每年都能赚个几万块钱。当年,陈成军的父亲正是借着大棚种植的营生,养活了一家三代人。现在,大棚主要由儿子陈成军经营,平时干活以雇人为主,既让忙碌一辈子的老人歇歇,也能带动几位乡亲就业,但闲不住的老人还是常来大棚,总是帮着忙里忙外。

  据向阳村书记屈景芳介绍,向阳村是近郊村,人多地少,仅靠种地赚钱养家是根本不可能的。穷则思变。向阳村的村民们早早地开始尝试其他赚钱项目,并且各组都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其中六组的棚膜经济搞得最为红火。110余户村民中,有90多户人家都在进行大棚种植。现全村共有200多栋大棚,六组就占了一半。这些年下来,不仅村里的棚膜经济发展成熟,还形成了以合作社统一代销的产业链,在市场竞争和应对价格变化上可以更加从容。

  很多农民除了种植外,没有其他特长,想搞创业更是没成本、没技术。向阳村积累了20多年的棚膜经济发展经验,而且种养结合和多样化、特色化种植等尝试都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成果,非常值得其他有创业想法的农民尝试借鉴。

  养老不愁减负担儿孙借光享天伦

  3月8日,在七一村六组村民郑成义家的蔬菜大棚内,记者看到一片长势喜人的水萝卜。郑成义随手拔出一颗,简单清洗后让记者尝了一下味道。他自豪地说,这个品种叫“红丁”的水萝卜,口感甜脆、不辣,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一转眼,郑成义种植大棚已有三十多年。最初种地,因为地处近郊村,种出的土豆、白菜卖给副食商店,一共也就有四千多块钱的收入,一斤白菜也只能卖上几分钱。发展大棚种植后,一年四季可种植,毛收入达到五六万元。从最初的木板竹竿到后来的钢金支架,现如今,郑成义家的2栋大棚包括一栋冷棚和一栋暖棚。平时自己买种子育苗,仅有冬季两个半月休冬养地,其他时间都有“营生”可干。从四十多天出棚的“红丁”水萝卜、油麦菜、苦苣、小生菜,到东北家庭餐桌必备的辣椒、茄子、西红柿……郑成义家的蔬菜一年四季不断地送往批发市场,不仅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更因为种得好、有口碑,收获了一批忠实客户。还有市民认准他家的菜,专门开车过来,只为买最新鲜的蔬菜。这也让郑成义觉得可以尝试一下新销售渠道,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搞些草莓和蔬菜采摘活动。

  郑成义有一儿三女,现均已成家。他的儿子原本在外打工,去年也选择了回村里创业,在家养了十来头牛,收秸秆、卖牛粪,养小牛、卖大牛,也算干得风风火火。而老两口凭借小型农机进行耕种,可以大量减少人工。棚里的活儿老两口自己基本就可以完成,平时子女们谁有空也都会过来帮帮忙。就这样,靠大棚收入,老两口不仅能够自供自足、减少儿女养老负担的同时,还能让孙子、外孙们吃到老人自己种的新鲜果蔬。

  合作赚钱带好头全村共走致富路

  3月7日下午,在新力村的种植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给葡萄藤浇水缓苗,为五月的挂果做准备。同时,为了不浪费棚内温度和良好的采光空间,他们还利用葡萄尚未萌发新叶这段“空档”,在葡萄藤间的空地进行蔬菜种植,给合作社的经营增加新收入。

  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的金穗种植养殖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办合作社优势,以“支部主导、农民自愿,依法组建、规范运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为基本原则,主要种植甜玉米、葡萄、甜椒、有机花菜等特色农产品,同时养殖黄牛。合作社流转土地60亩,建设了3栋暖棚、3栋冷棚,并引进“西门达尔”3代黄白花黄牛品种20头进行繁育。合作社以“村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户+社会资金”等形式入股,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供集约化服务,实现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双赢”。

  截至目前,新力村602名经济组织联合社成员全部加入到合作社当中。下一步,合作社计划用5年时间,把果蔬种植面积翻一番,黄牛养殖增至200头左右,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带动产业上游青储饲料种植、加工,带动产业下游牛粪养殖蚯蚓、蛋鸡饲养、发展蚯蚓蛋等循环产业以及产品深加工项目,实现种植、养殖、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和一二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目标。同时,探索生态农业研学基地和生态观光体验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打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303/t20230320_86806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