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关于印发2023年油料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01 来源: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市、州、县(区)植保站(局):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粮油生产“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的工作安排,做好2023年油料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我站制定了2023年油菜、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现印发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落实好各项防控技术措施,推动油料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控提质增效。

  

  附件:1. 2023年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2. 2023年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3. 2023年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4. 2023年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办公室

  2023年3月26日

  附件1

  2023年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2023年油菜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油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主攻防控对象处置率总体达到9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5%以上,常发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下,重发区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2%以下。

  二、防控策略

  坚持“分区治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各类防控措施,突出油菜主要病虫害,抓住防治关键时期施药防治,大力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进行统防统治。

  三、防控重点

  重点防治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根肿病、蚜虫等。

  四、重点防控技术

  (一)油菜播种期。

  一是选种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种耐密、高产、抗倒、抗(耐)病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根肿病重发区可选种华油杂62R、华油杂5R、华油杂115R、圣光165R、中油893、中油827等抗(耐)性品种。二是实行轮作。条件适宜地区建议广泛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大麦、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同时降低根肿病、霜霉病等病原的菌源量以及小菜蛾、跳甲等虫源基数,减轻油菜病虫害发生程度。三是土壤处理。菌核病常发区结合深翻播种和科学施肥,选用盾壳霉、木霉菌以及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处理,可加速腐烂土壤中菌核,减少田间菌核数量。根肿病常发区可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钙)提高土壤pH值,对于育苗移栽油菜,应采取苗床消毒措施,移栽后选用氰霜唑、氟啶胺等药剂浇苗定根;直播田处理药剂参照其他十字花科根肿病防治药剂,也可选用含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菌肥进行土壤处理。四是种子处理。对于直播油菜,针对防控对象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对油菜种子进行包衣或拌种,减轻苗期病虫为害程度。防治病害选用生物农药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包衣或拌种,防治苗期虫害可选用噻虫嗪等进行包衣或拌种。五是加强田间管理。菌核病常发区要深耕深翻,清洁田园,铲除田地周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栽培,清沟排渍;科学施肥,增强抗(耐)病能力和抗逆性。根肿病常发区,育苗移栽田块应确保无病苗移栽;可适当推迟冬油菜播种期,避开易感染环境。

  (二)油菜苗期。

  重点挑治蚜虫和霜霉病,压低发生基数。蚜虫田间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进行及时防治,药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霜霉病病株率达20%的田块,可选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乙蒜素乳油等喷雾;根肿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可喷施生根剂、免疫诱抗剂等,提高植株抗逆性。跳甲、猿叶甲发生区可喷施辛硫磷等药剂进行兼治。

  (三)油菜蕾苔期。

  重点防治蚜虫、预防病毒病,兼治菌核病、霜霉病等,关口前移,压低花角期病虫发生基数。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噻虫嗪等喷雾控制蚜虫危害,预防病毒病发生流行。长江以南地区菌核病田间明显可见茎基部感染时应及时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腐霉利、咪鲜胺等,药液要能喷施到植株茎基部。霜霉病重发田块可添加代森锌、乙蒜素等兼治。

  (四)油菜花期。

  重点防治菌核病,兼治白粉病等病害。菌核病重发区全面落实油菜开花始盛期(油菜主茎开花率达80%左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左右)的药剂预防,如遇连阴雨、花期持续时间长等适宜病害发生流行天气,盛花期须进行第二次药剂预防。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啶酰菌胺、腐霉利、咪鲜胺、异菌脲、菌核净、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药剂,以及盾壳霉或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配药时可向药液中添加具有增效作用的磷酸二氢钾、速效硼等,以达到“一促四防”的效果。

  (五)油菜角果期。

  重点挑治蚜虫、白粉病。当田间有蚜枝率达到10%以上时,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噻虫嗪、溴氰菊酯等喷雾防治;当田间白粉病发病株率达到20%,且天气条件适宜时,可喷施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等进行兼治。

  五、注意事项

  (一)注意保护蜜蜂。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对蜜蜂毒性高,油菜花期施药时要停用此类药剂,以防影响蜜蜂采蜜安全。

  (二)注意抗性治理。菌核病、霜霉病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药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停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改用其他药剂,加强抗性治理,提高防治效果。

  (三)注意科学用药。各类农药要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注重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性,保障油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附件2

  2023年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有效防控大豆主要病虫害,确保大豆产量和品质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保障大豆生产安全和有效供给。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健身栽培为基础,综合应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控措施,实施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切实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危害损失。

  三、防控重点

  重点防控根腐病、病毒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卷叶螟、点蜂缘蝽、稻绿蝽、豆秆黑潜蝇、豆荚螟、高隆象、地下害虫等。

  四、主要技术措施

  (一)播种期。选用耐抗病虫品种,合理密植;防治大豆根部病害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地下害虫、叶甲、象甲、大豆蚜等苗期害虫可选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生物防治可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颗粒剂随种肥沟施。

  (二)苗期至分枝期。防治食叶类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喷雾;刺吸类害虫选用吡虫啉、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喷雾,同时喷施氨寡糖·链蛋白等预防病毒病;大面积连片大豆田害虫防治可采用灯诱、性诱和食诱等绿色防控技术,集中诱杀金龟子和鳞翅目害虫成虫。

  (三)开花至鼓粒期。开花后如遇多雨天气,及时喷施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防治大豆叶斑类病害;选用咪鲜胺、氟唑菌酰羟胺和菌核净等药剂适时防控菌核病;田间蜗牛、蛞蝓类害虫发生为害时可撒施四聚乙醛颗粒剂防治。在大豆植株现蕾、开花期,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选用烯效唑等生长调节剂控旺。防控点蜂缘蝽可选用聚集信息素或喷施噻虫嗪、噻嗪酮等药剂,同时可兼治其他刺吸式害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成虫盛发期洒施食诱剂诱杀,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初孵幼虫防治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老熟幼虫开始脱荚入土前,田间湿度较高时,可选用白僵菌粉剂均匀撒施于田间地表防治越冬幼虫。

  (四)收获期。病残体及时离田处理,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耙降低病虫基数。

  五、注意事项

  (一)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二)大豆营养生长期可适当放宽食叶害虫防治指标,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注重开花结荚鼓粒期的防控。

  (三)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注意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

  (四)大豆登记用药品种有限,本方案中提到的药剂仅供参考,各地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指导科学选用药剂。

  

  附件3

  2023年花生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2023年花生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有效保障花生生产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防治处置率达到85%以上,综合防控效果达到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化田间生态系统,推广抗(耐)病虫品种、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科学使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推进花生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花生生产安全。

  三、防控重点

  播种期至苗期:根腐病、茎腐病、冠腐病、根结线虫病;甜菜夜蛾、地下害虫、蚜虫、蓟马、叶螨、棉铃虫。

  开花下针期至饱果成熟期: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锈病、疮痂病、白绢病、果腐病、根结线虫病;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叶螨、地下害虫。

  四、主要技术措施

  (一)播种期。

  因地制宜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适时深耕。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根据土传病害、地下害虫、刺吸性害虫的发生情况,选用咯菌腈、精甲·咯·嘧菌等杀菌剂和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腈等杀虫剂合理混配进行种子处理,预防部分苗期病虫。拌种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或糠氨基嘌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氨基寡糖素等免疫诱抗剂,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抗病虫能力。播种时亦可结合白僵菌、绿僵菌沟施防治地下害虫。

  (二)苗期。

  在茎腐病、根腐病、冠腐病等发病初期选用四霉素、噻呋·戊唑醇、噻呋·吡唑酯等杀菌剂喷施植株茎基部;当蚜虫、蓟马、叶螨等刺吸性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阿维菌素、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同时可预防虫传病毒病;在蛴螬、金针虫、地老虎发生初期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氟氯氰菊酯、甲维盐混配毒死蜱喷淋灌根,也可用毒死蜱颗粒剂拌沙土撒施。

  (三)开花下针至饱果成熟期。

  开花后是多种病虫发生为害的高峰期和防治关键期,注意合理排灌,保持适宜田间湿度;开花至结荚期对植株密、长势旺的花生田,合理使用烯效唑、调环酸钙或多唑·甲哌鎓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增强通透性,提高抗逆性,降低病虫发生危害风险。根据病虫发生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剂防治,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农药助剂等科学混配喷洒,防治多种病虫害,达到一喷多防、节本增效的目的。

  在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锈病等叶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唑醚·氟环唑、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在白绢病、根腐病、茎腐病、果腐病发生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噻呋酰胺、氟胺·嘧菌酯、噻呋·戊唑醇或氟酰胺等杀菌剂喷淋花生茎基部。

  在棉铃虫、甜菜夜蛾、蛴螬、地老虎等趋光、趋化性害虫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等诱杀成虫、干扰交配,降低虫源基数。

  在食叶类害虫幼虫低龄低密度时,可选用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制剂喷雾防治,应急防治可选用灭幼脲、氟虫脲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氯·甲维盐、氯虫·高氯氟等杀虫剂喷雾;花生荚果期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初期选用辛硫磷颗粒剂或噻虫嗪颗粒剂拌细沙顺垄撒施。

  五、注意事项

  (一)在病虫害发生初期优先选用生物、物理等非化学防治措施,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二)性信息素诱杀宜大面积连片使用,且不能将不同害虫的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三)使用灯光诱杀应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尽量减少对天敌和非靶标生物影响。

  (四)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注意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

  

  附件4

  2023年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省2023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棉花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采取“控害减药、保铃保产”播前和苗期预防、生长期和铃期控害策略。优先采用抗(耐)性品种、种子处理、生态调控、农艺措施和生物防治技术,充分发挥棉花的自身补偿能力和利用自然天敌持续控害能力;优先选用生物源和环境友好型农药,推行达标用药、精准用药,实现控害保铃保产。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益,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三、防控重点

  重点防治棉盲蝽、棉叶螨、棉铃虫、棉蚜、苗病,密切关注斜纹夜蛾、烟粉虱、棉蓟马、枯萎病、黄萎病、铃病。

  四、预防控制技术

  (一)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性较好的抗虫棉优质高产品种。

  (二)种子处理技术。针对苗期病虫害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再包衣。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杀菌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

  (三)生态调控和生物多样性利用。棉田周边种植蛇床子、波斯菊、百日菊等显花植物,为自然天敌提供蜜源,引诱、涵养天敌,增强天敌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和棉盲蝽的控制能力。

  (四)天敌保护和利用技术。一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小麦、油菜收获后,秸秆在田间放置2—3天,促进瓢虫、草蛉等天敌向棉田转移。棉花苗期至蕾期一般年份不施用化学农药防治苗蚜,充分发挥天敌控害作用。二是人工释放赤眼蜂。棉铃虫成虫始盛期人工释放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降低棉铃虫幼虫量。

  (五)昆虫信息素诱杀技术。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开始,大面积连片使用棉铃虫性诱剂和斜纹夜蛾性诱剂,每亩设置1个挥散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群集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连片施用生物食诱剂,于夜蛾科害虫(棉铃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主害代羽化前1—2天,以条带方式滴洒,每隔50—80米于1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可诱杀成虫。

  (六)农艺措施。清除田边杂草,中耕除草,减少害虫转移危害;及时打顶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棉花收获后及时清除棉秆、病虫残体;秋季深翻,秋冬灌水保墒,压低病虫越冬基数。

  五、合理用药技术

  (一)棉盲蝽。以保蕾保顶尖为重点,达标用药。新被害率3%或百株虫量5头时药剂防治。施药时间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由田边向内施药,药剂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啶虫脒、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等。

  (二)棉叶螨。当点片发生或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中心株,有螨株率超过15%时全田防治。药剂选用乙螨唑、阿维菌素等。

  (三)棉铃虫。当转Bt基因棉百株低龄幼虫超过百株10头、非转Bt基因棉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时进行药剂防治。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等微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选用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茚虫威。

  (四)棉蚜。伏蚜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时,全田防治。选择印楝素、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吡蚜酮等药剂交替使用。

  (五)蓟马。苗期和蕾期以种子包衣防治为主,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进行种子包衣。花期视虫情进行防治,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噻虫嗪等药剂。

  (六)苗病。以种子包衣预防为主,选用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拌种或再包衣。发病初期尤其遇低温阴雨天气应及时药剂防治,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噁 霉灵进行喷施。

  (七)枯萎病和黄萎病。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包衣。苗期至蕾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乙蒜素喷施或随水滴施。

  (八)铃病。发病前或初见病时,以花蕾和幼铃为重点喷药预防,或花铃期雨前预防、雨后及时喷药控制,药剂可选用三乙膦酸铝、多抗霉素等。

  六、注意事项

  1.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2. 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换和交替使用,避免一季多次使用同一药剂。

  3. 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


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zbzh/202303/t20230331_46083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