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产业专家团保障春季农业生产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许舜达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当前,正是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忙碌时节。
农业稳产增产、“米袋子”“菜篮子”拎得好,科技是关键。如何打通科技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科研人员有哪些新做法和感悟?记者日前在田野一线进行了采访。
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金黄的油菜花田、郁郁葱葱的树木、白墙黛瓦的房屋……春日的江浙地区,大地的“调色盘”色彩丰富。
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益飞家庭农场,水稻育秧正抓紧进行。通过恒温、增氧的办法浸种,采取叠盘暗出苗育秧方式,大大提升了效率。
在一间“暗房”出苗室,家庭农场负责人黄益飞说:“温度保持28摄氏度至30摄氏度、湿度95%以上,稻种48小时就能出苗,发芽率95%以上,苗又齐又壮、适合机插,既缩短育秧时间,还提高了移栽质量,节约种子约30%。”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员推广的这种方式,得到当地农户普遍应用;培育的“中早39”“中组53”等优良品种,明显提升了产量和品质。
这些变化是水稻产业专家团服务一线的缩影。
据水稻产业专家团副团长罗炬介绍,中国农科院协同院内外科研机构和农技推广部门,组建产业专家团,在全国18省份、五大稻区建立专家站,采取“专家团—专家站—地方农业部门—涉农实体”服务模式,由育种、栽培与土肥、植保、农机、加工和产业经济等领域120多名专家,把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一线。
近年来,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农科院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大规模应急性科技支撑稳产保供专项行动,并组建小麦产业专家团,探索建立科技支撑的常态化机制。
2022年中国农科院千余人次专家,在20余个省份、300余个县区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在主产区统筹部署油菜、蔬菜、茶叶、畜禽等20个产业项目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2023年1月,成立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蔬菜产业专家团,建立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新机制。
大组织、大协同机制合力攻坚
国家需要保障粮食安全、农民盼望增收致富,如何把两个目标更好结合?
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稻田生态复合种养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基地,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当地利用稻田养蛙—青蛙除虫—蛙粪肥田的循环模式,基本实现了稻田不施农药和化肥。
“品种、栽培、植保、土壤等各方面专家一起保障,实现了一田多收,附近农户积极性很高。”浙江长兴稻蛙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传意说。
产业专家团的一个特点,是不同课题组共同联动。有科研人员表示:“不是‘你去打一锤子、我去打一棒子’,而是体系化协作,围绕一线需求、国家需求,集成技术模式,全产业链发力。”
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李国荣说,组建六大产业专家团,通过“大平台”的组织形式,统筹从中央到地方的科研院所、创新团队,不同学科协同配合,建立了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正值春茶采摘时节,在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示范茶园,蒙蒙细雨中,采茶工人的手指在茶树尖上灵活地跳跃。
这里种植着“龙井43”“中茶108”等国家级茶树良种,集成了茶园防霜扇、太阳能杀虫灯、土壤养分监测系统、茶园喷灌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装备。
近年来,茶叶所与地方、企业深化合作,推广优良品种、绿色生产、茶叶标准化加工和深加工综合利用等技术,推动产品优质、产业兴旺。
“从以前传统茶饮到现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各环节科研人员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一片茶叶’助力乡村振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所研究员陈宗懋说。
从生产凝练课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服务一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给农民一点点技术,他们就能在田里走得更远。”水稻产业专家团合肥站站长王丹英说,农民有时会想出更经济、简单的办法,比如巧妙错开农机作业时间、自己改装农机等,专家把这些办法完善后吸收进智慧种田模式,再提供给年轻的“新农人”。
在实践中,不少科研人员收获了新思考和感悟。
“我们之前做绿色防控的示范试验,在田边种了诱杀害虫的草,但试验结束后农民却要把草挖掉,原因是‘走路不方便’。这让我们思考,更加注重从农民的角度观察科研成果,把好成果和农民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水稻产业专家团常德站站长傅强对记者说。
“经常有农户打电话过来,有人想找怀旧的老品种,有人想种植外国‘越光米’,有人声称发现了重要种质资源等。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有限,市场上品种又多,我会把目前主推的好品种、种植技术介绍给农户,让他们少走弯路。能帮助到农户,我也很开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副主任魏祥进说。
服务田野、从田间汲取智慧,双向互动产生生动的化学反应。
“只有走出实验室,深入田间地头,才能发现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凝练出接地气的科研命题;只有倾听农民诉求,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才会产出一批具有针对性和广泛适用性的农业科研成果。”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表示,要坚持把“科研命题从生产实践中来,科研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作为产业专家团的重要任务,为稳产保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303/t20230331_118365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