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是找矿突破的主力军
写在前面
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是什么?是为我国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奠定资源基础的主力军;是把青春点燃了矿山万家灯火、自己却终老白头于山野的献身者;是寻得黄金万两却甘居贫困的功勋队;是在所有的国有企业早已转型进入市场后、自己仍然渴望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回归主业的找矿人。
地勘单位作为找矿主力军是我国工业化的历史选择,是时代所需。尊重这种选择,让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体转变,继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之举。
与现代战争是多兵种协同作战一样,现代意义的找矿突破也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地勘单位是主力、地质调查为基础、科学技术要先行、政府行政破难关。四者缺一不可,而在第一线参与战斗和解决战斗的,是地勘单位。
地勘单位是主力不意味着它们仅是矿产勘查项目的施工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有企业,地勘单位是一个占有、经营国家出资形成的资产的市场主体,矿产权(我国的探矿权资产)是它们的核心资产。进入市场、经营发展都需要这笔资产;但地勘单位同时又可以以市场的方式自我承包勘查施工项目。经营探矿权加勘查施工,就是未来市场环境下从事矿产勘查地勘单位的两大主业。只有具备从事这两大主业的能力,才能称之为找矿突破的主力军。
历史的选择
“地勘单位”源于我国的地质队系统。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当时的建设目标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建成我国的能源、钢铁、核工业、有色金属和化学工业体系。矿产资源是发展重工业的物质基础。于是地质队伍在数年之间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地质人员200人左右。国家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到1952年,发展到1.8万人;到1957年发展到29万人;到1960年发展到62万人;1998年十一个部门共有965个地质单位,74万人;到2019年有企业性质地勘单位1451家,其中非油气地质队伍为41.43万人,从事矿产勘查的16.42万人,相当于160个地质大队。由于地勘单位目前都在市场上承包各种地质与多种经营项目,很难说清楚哪家是专业矿产地勘单位了。因此只能说这16.42万人相当于160个大队。它们应该通过回归主业、加以扩大和通过改革组建为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矿产勘查的主力军。
“地勘单位”一词在我国的地质勘查机构名称中原本没有,是改革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地质工作的机构序列,由中央—省(地方)—大队—分队四级组成。当时我国地质部门和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十大工业部门都设置有地质工作机构,共十一个“山头”,其中地质部门的中央机构称“部”,其他部门的中央机构一般称“总局”,省或地区的地质工作机构称“局”,局下设大队,大队下的分队是工区项目执行机构,不具独立性。个别部门的地方地质工作机构有“总队”“支队”之称。从机构功能看,部和总局是独立的行业地质工作管理机构,是国拨地勘费的计划分配对象;省或地区局级机构负责地质工作项目实施管理;大队是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的技术、财务和后勤管理;分队是项目具体执行单位,负责项目的全部野外施工、室内整理与报告编写工作。在所有四个层次中大队是最主要的层次,当时人们称呼的“地质队”,就是指的大队。文末图表显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地质机构体系。
图表中的这个体系,是一个以地质队为核心的地质工作机构体系。到20世纪80~90年代,地质队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已经认识到地质队的计划经济体制面临新的选择,“地勘队伍”一词出现了。这个词既不代表计划经济的地质队,也不代表转型后的矿产勘查市场主体,而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临时身份名称。因此“地勘队伍”不可能永久存在,等到改革到位,成为市场主体后,这个临时身份就消失了。
在这个庞大的地质队体系中,20世纪90年代之前,从事矿产勘查的地质队数目最多。地质部门除区调、水文外均属矿产勘查队伍;工业部门几乎全部是矿产勘查队伍。总体而言,矿产勘查地质队伍的数目应占全部队伍的70%以上。随着国家发展对工程勘察、灾害调查和生态环境调查需求和多种经营转产的增加,地质队伍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19年在41.43万人中只有16.42万人从事矿产勘查,数目大为减少。从事矿产勘查地勘单位的这个规模下滑趋势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在市场中自我生存发展,将来恐怕就没有懂得矿产勘查的队伍来找矿和勘探了。
为什么找矿突破的主力军必须是地勘单位
说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是找矿的主力军,基于以下理由。
第一,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队伍亟待回归主业。
当前国家已看到矿产资源安全存在隐患,重视找矿突破,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但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由谁来找矿,谁来突破?
因此,如果要加强矿产勘查和找矿,第一件事就是要使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队伍回归主业。地勘队伍是一支久经考验、技术过硬、勇于献身、找矿勘探经验丰富、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我国之所以建成了今天的全面工业化体系,地勘队伍是立了头功的。目前除地勘队伍外,还没有哪支队伍比地勘队伍更能找矿,更能勘探。然而,目前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队伍已高度涣散,由于主业不旺,在地质市场和多种经营市场上有什么干什么,勉强维持生存,难蓄发展实力。在国家建设迅速发展、地质工作不断拓展的今天,地勘队伍从事多种地质勘查和多种经营的方向是应该肯定的,但也不要忘记,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仍然是地勘队伍的头等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让地勘队伍继续发挥找矿和勘探的主力军作用,让他们强大起来,是国家找矿突破之需,也是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队伍深化改革、回归主业之需。
第二,国家资源安全需要地勘队伍。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品第一消费大国,主要大宗矿产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同时是世界上矿产品第一对外依存度大国,主要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也在50%以上。两个50%,凸显我国矿产品供需矛盾的尖锐性与供应链的脆弱性。而这个供应链的源头,就是找矿突破,发现新的矿产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国家计划来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的资源安全是由企业以市场的方式来保障的。企业强则国家强,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基本理念。我国为什么芯片被卡脖子,为什么发动机被卡脖子,皆因企业不强。矿产资源安全取决于矿产品供应;矿产品供应取决于储量供应;储量供应取决于找矿突破,发现更多新的大中型矿产地。因此,找矿突破是整个矿业供应链的源头,找矿突破停顿了,人们可能并无感觉,但等到矿山挖光了,储量吃完了,整个矿业供应链就“熄火”了。这时再想到找矿突破,就太晚了。
我国的地质队伍在计划经济时期成功完成了为祖国找矿勘探的任务,那时它们只是一个执行者,而不是责任主体,因为人财物都由国家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地勘单位应该首先成为了矿产勘查的责任者,条件是要按“企业国有资产法”把属于地勘单位经营的资产交给它;其次地勘单位也是一个矿产勘查的执行者,以市场的方式承包施工项目,当然也可以以市场的方式发包施工项目。如果地勘单位有了矿产权作为初始资本,又有了勘查资本市场提供常态化资本,就可以承担在源头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任了。在国外,矿业权(mining right)和矿产权(mineral property)是两个分立的术语,矿业权是授予矿业权人开展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的权利,矿产权是矿业权人投资勘查、占有矿产勘查形成的资产——勘查靶区、勘查发现、资源量和储量的权利。地勘单位如果有了矿产权,就有了产权保障,就能形成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源头上肩负起国家矿业供给链安全的重任。我国把矿业权和矿产权视为同一个概念,难免为“矿业权”侵犯“矿产权”提供机会,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第三,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最熟悉所在区域的矿产资源状况。
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最熟悉所在区域的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地质构造、矿床类型、工作程度;其资料室藏有自建队以来的大量找矿信息,通过对资料室矿点检查、简测、验证和未成功的普查项目信息的挖掘,构建一宗初级探矿权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其他任何单位、任何个人都没有条件做到这点。
第四,让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回归主业有利于原始地质资料的保存、保护和利用。
让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回归主业等于挽救了我国矿产勘查的全部原始资料。上述第三条利用大队资料室的资料构建初级探矿权的机会是有期限的。如果不重视对从事矿产勘查地勘单位的挽救和保护,今后5~10年内,如果这些地勘单位不能进入主业市场,它们必然会以各种方式消失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届时再也没有地勘单位,国家花巨资积累起来的我国矿产勘查原始资料,也就不知所终了。原始资料是最宝贵的资料。成果地质资料消失了还可以用原始资料重建;原始地质资料如果消失了,就无法重建了。原始资料的流失甚于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还可以再培养、原始资料流失就永无回归之日了,是国家真正的损失。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我国的找矿勘探历史资料的积累,就要从头做起。原始地质资料永远是后来找矿者的宝贵依据。我的一位朋友2002年到匈牙利考察,档案馆拿出100多年前地质学家在湖北做的地质图和原始资料。老外对地质资料的爱惜竟然如此,我们对此绝不能忽视。
第五,找矿勘探的人才在地勘单位。
找矿勘探是一项野外产业活动,有严格的规范和职业要求,一个地质人员,必须经历专门的职业训练和多年的实践,从野外编录到独立主持编写报告,才能成才。具备这些条件的地质人员,主要分布在地勘单位。但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矿产勘查项目日趋减少,从事矿产勘查的技术人员留不住。如果地勘单位转型能成功,正常进入广阔的市场,把矿产勘查业办成在业务发展和个人收入上有吸引力的产业,技术人才才能回归。要是地勘队伍不能振兴主业,任由目前这种在市场上自由发展的趋势延续下去,主业萎缩,地勘人才将尽失,找矿也就无法突破。
第六,如果没有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队伍参加,还有谁来承担找矿突破呢?
答案是没有。因为找矿突破是一项商业性产业盈利活动,公益性事业单位,如地质调查机构与公益性研究所是不能参与的。非公益性单位除地勘单位外就是民营投资者或国有矿山投资者了。这两类企业对投资详查和勘探可能有兴趣,但对找矿不会有兴趣。笔者对2021年7月到2023年2月的矿产勘查项目做了一番统计,几乎全是普查以上的探矿权。所谓普查,就是已经找到了矿、估算了推断资源量的探矿权。对这类探矿权而言,矿已经找到了,不存在找矿突破的问题。国有矿山和民营企业可能对它们有兴趣;但对没有找到矿、没有资源量的初级探矿权,由于风险太大,就不会有兴趣了。找矿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在大量无矿探矿中、经过大量失败后,只有极少数取得成功,因此必须由主要经营初级探矿权的初级矿业公司来做。从事矿产勘查的地勘单位,就是我国未来的初级矿业公司,只有他们有能力做找矿工作并取得突破。当然,详查和勘探也是初级矿业公司可以做的事,但通常属于承包施工性质,而非矿业投资性质。
四位一体,共同打好找矿突破这一仗
从事找矿突破的主力军是地勘单位,并不是说其他地质领域的力量不参与其事。找矿突破是需要地质矿产界四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一件大事:一是地勘单位,二是地质调查单位,三是地质研究单位,四是地质矿产行政管理部门。四种力量各有自己的定位,缺一不可。
笔者对这四个方面力量提出一个28字定位观点:
地勘单位为主力
地质调查是基础
地质科技要先行
政府行政破难关
地勘单位为主力上文已经论述,此处从略。下面谈一下后三个问题。
第一,地质调查是基础。
地质调查是一种公益性调查,主要是做好区域性工作,为后续的矿产勘查提供找矿的基础性资料数据,缩小找矿范围,使企业规避投资风险。经过长期的地质调查积累,目前我国1∶20万地质图和化探扫面已覆盖全国,1∶5万地质图和矿调已覆盖重要成矿带部分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球物理调查数据也遍布各成矿区带,全国矿产地数据库已达到相当细化的程度。我国地质调查在对找矿的支持上有两个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强势:一是我国20万和5万地质图已完全制成空间数据库,可以在 GIS平台上运行,极大地方便了找矿突破的数据操作;二是我国1∶20万化探扫面覆盖面广,化验数据精度高,是国外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笔者曾经检索过美国地调局提供的全国地球化学数据库,圈定一片地区,检索出该区的所有采样点数据,在 Excel表上列有100余个数据项,取样和处理信息填得非常认真,但化验数据精度惨不忍睹,属于半定量级的,表上一片空白。我国五六十年代区调做过这种数据,但早已淘汰不用了,而美国仍然挂在网上提供服务。这两点是我国地质调查为找矿提供基础性服务的最大亮点。国外地质调查局的中比例尺地质图都以扫描方式提供,还没有一个国家全部制成空间数据提供服务。国外化探都是由企业在矿区做,更不要说全国扫面了,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就是区域扫面都没有。我国已经完成的化探扫面数据、两个中比例尺地质图空间数据、矿调数据、1∶20万航磁解释数据和全国矿产地数据库,是找矿突破的原始数据宝库,资料单位要服务好,找矿单位要用好。公益性地质调查就算为找矿突破尽力了。
第二,地质科技要先行。
找矿一半靠必然性——地质科技,一般靠偶然性——运气与机遇,因此一定要把前一半用好,否则落入到后一半,就完全是在盲目找矿了。
对找矿而言,地质科技先行不是指的地质科技创新,而是指的用成熟的地质理论与科学技术指导找矿。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需要积累,还要经历失败才能到达成功。在找矿过程中积累新的创新点是必要的,但对找矿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是用好成熟的成矿理论,用好成熟的找矿技术。所谓成熟的理论,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成矿规律,这是对找矿的区域理论阐述;二是成矿带划分,这是对找矿的区域空间评价;三是矿床类型,这是在点上(矿区)对找矿最终对象概念的或成因的描述。找矿是一个由面及点的过程,这三点就是由面及点的理论指导。
探测技术在找矿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化探扫面是一座找矿的宝库,是中国找矿技术的骄傲,一定要用好。首先是要解释好,为靶区圈定提供依据。所谓靶区,就是未来可能发现矿的一个矿区大小的范围。化探数据覆盖的矿种多,应用面广,要特别予以重视。物探数据可以反映地下深部情况,弥补化探的不足,物化探联用,靶区圈定就大致差不离了。在靶区基本圈定、进入确定验证孔位阶段,应该有更大比例尺的矿区物化探调查图件,以保证孔位的精确性。确定验证孔位是找矿突破最大的难关,80%初级探矿项目在这个阶段倒下。如果能通过钻孔验证顺利发现矿体,找矿突破的机会就大大提高了。
地勘单位在找矿科学技术方面需要得到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指导。在国外,有大量矿产勘查地质咨询服务公司承揽这种工作,帮助初级矿业公司圈定靶区和确定孔位,但我国尚无这方面的市场实体,只能靠研究所和大学了。建议今后搞矿的研究所分出一部分力量做矿产勘查、特别是找矿的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对一线地勘单位提供有偿服务,成熟后成立矿产勘查科技服务中心,成为真正的科技型矿产勘查咨询服务市场实体。
第三,政府行政破难关。
找矿能否突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政府要针对性的提供政策支持,突破管理上的难点。当前从管理层面阻碍找矿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找矿突破需要的大量初级探矿权如何取得?
所谓初级探矿权,就是有异常等找矿标志显示、但还没有发现矿体,或者已发现矿体、但还不足以估算推断的资源量的项目。如果已估算出推断的资源量,就算找到矿了,之后的详查和勘探工作就不是找矿,而是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准备数据。在2022年出让的探矿权中,全是普查程度以上的探矿权,尚未找到矿的初级探矿权几乎为零。这里的普查,指的是普查终了,已估算出推断的资源量。针对这一情况,今后几年提供大量的没有找到矿的初级探矿权是找矿行动能否开展的前提。为此急需政府解除对探矿权申请受控的局面,让地勘单位和其他企业能按自己的地质策划拿到足够数量的探矿权,并以这些初级探矿权作为金字塔的基座,为上层的详查、勘探、可研和采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找矿突破的资金怎样落实?
找矿突破是需要大笔资金的。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已超过30年,不能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由政府出资了,应该通过市场机制获得这笔经费。将从事矿产勘查地勘单位的矿产权部分归还给他们,将其转化为进入市场的资本,就是一种市场机制的而非计划经济机制的筹集找矿突破经费的途径,因为全国的国有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都是以这种方式获得进入市场的资本的。这也是国务院1999年和2001年两个关于地勘单位改革方案的重要精神。按照这两个文件,把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出资形成的探矿权价款,转增国家资本金,就是把矿产权转化为资本金。如果这样做,地勘单位就可以与全国所有转型的单位一样,带着这笔资本金走向市场,自负盈亏,不再需要国家的资金投入了。但事到如今,地勘单位并没有走上这条路,当前如何操作,需要科学设计。虽然由国家再出资,等于退回到过去。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家再出一次资是不可避免的。但仅此一次,不能再有下次了。
三是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矿产勘查会计准则。
我国关于《地勘单位探矿权采矿权会计处理的规定》,是在1999年制定的,已经20余年了。当时全国还基本上处于计划经济年代,文件内容受计划经济影响很深。当前我国已全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出台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接轨、包括固体矿产与油气的矿产勘查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第6部分(IFRS6)——《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是一部成熟的市场经济矿产勘查财务报告标准,是各国制定矿产勘查会计准则的主要依据。如果我国有这样一部准则,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运行就会得到会计制度的支持。这也是我国矿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迫切需要。当一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勘查会计准则颁布后,地勘单位的产权将得到保护,具有了在市场上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国家就不必再注入资金了。
总之,当前找矿突破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有队伍、没有区块、没有钱。队伍是现成的,但要在找矿突破过程中深化改革;没有区块,相信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解决;没有钱的问题比较复杂,但可先部分解决,由政府再投入一次,之后通过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勘查会计准则,把政府资金转向市场资本,得以最终解决。把找矿突破、地勘队伍改革和会计制度改革问题捆绑在一起,以改革保找矿,以找矿促改革,定能取得找矿和改革双丰收。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会,如果错过,以后这两件事就更难办了。
原文链接:http://www.mnr.gov.cn/dt/dzdc/202303/t20230327_277937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