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鄠邑:小麦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23-04-21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门户网站 作者:佚名

  

  图片20.png

  

  一、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俗称“黄疸病”,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危害面积大等特点。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麦芒上也有发生。感病植株呈现叶片早衰,灌浆不良,籽粒秕瘦等症状。

  发病条件及特征

  当麦田菌源量充足、冬季温暖、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且之后多雨时,小麦条锈病容易发生。小麦苗期染病时,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病斑。成株叶片初发病时病斑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受害叶片光合作用大幅降低,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防治措施

  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建议亩用头等功(30%己唑醇悬浮剂)8-12毫升或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

  图片21.png

  

  二、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红麦头。小麦齐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的易感期,穗部和穗颈部均可发病,在病部出现红褐色的病斑,其上附着稀薄的粉红色霉层,后期形成“枯白穗”。

  发病条件及特征

  小麦赤霉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玉米秸秆中。当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时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穗部发病。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麦田湿度较大,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时若遇连阴雨天气,对其流行蔓延极为有利。

  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重在预防,要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原则,抓住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全面喷施农药,减轻危害。每亩用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80-140克或每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也可选用45%戊唑·咪酰胺水乳剂30毫升。

  图片22.png

  

  三、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小麦白粉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中期病部表面附有一层白粉状霉层(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霉斑早期单独分散逐渐扩大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发病条件及特征

  早春气温回升早,温度偏高,田间湿度较大,病害发生早,较高湿度有助于病害侵染和流行。在春季发病期间,遇阴雨天有利于病害流行。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每亩用头等功(30%己唑醇悬浮剂)8-12毫升或每亩用43%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

  图片23.png

  

  四、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又名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昆虫,小麦蚜虫包括苗蚜和穗蚜,苗蚜以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为主,穗蚜主要是谷缢管蚜。蚜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每年“一喷三防”的主要防治对象,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同程度危害。

  小麦蚜虫主要通过成虫和若虫刺吸叶片、茎秆、嫩穗的汁液为害小麦(直接为害),再加上蚜虫排出的蜜露,落在小麦叶片上,严重地影响小麦光合作用(间接为害)。在小麦苗期时,蚜虫危害可造成麦苗发黄;在小麦生长后期,蚜虫危害可造成被害部分出现黄色小斑点,麦叶逐渐发黄,麦粒不饱满,严重时麦穗枯白,不能结实,甚至整株枯死。

  发病条件及特征

  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中温低湿有利于蚜虫的大发生,尤其以前期多雨气温低,后期一旦气温升高,常会造成小麦蚜虫的大爆发。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性。

  药剂防治:当田间平均百株虫量达500头以上时开始喷药。每亩用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叫停)30-35克,或每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克,或每亩用25%吡蚜酮悬浮剂20毫升。

  图片24.png

  

  五、小麦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又名火龙、红旱,主要种类有麦长腿蜘蛛和麦园蜘蛛,以麦园蜘蛛为主。一年发生2-3代,以成、若虫越冬,发生高峰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小麦红蜘蛛个体非常小,成螨体形椭圆、锈红色或深红色,幼螨近圆形、浅红色。小麦红蜘蛛主要以成螨、若螨和幼螨刺吸叶片汁液并分泌毒素,破坏叶绿素,妨碍光合作用,受害叶片呈白色斑点,严重时整片麦苗变白枯死。

  发病条件及特征

  麦圆蜘蛛多在上午8-9点以前和下午4-5点以后活动,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喜阴凉湿润,不耐干旱,生活适温8-15℃,气温超过20℃大量死亡。因此,水浇地、低湿或密植麦田发生严重,干旱麦田发生轻。早春温暖,多雨,后期温度上升缓慢,有利于其发生为害。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采用轮作倒茬,精细整地,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增强作物自身抗虫害能力,麦收后浅耕灭茬降低虫源。

  药剂防治:当每尺单行虫量达200头时,开始防治。亩选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图片25.png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zbjs7155/20230421/98204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