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探索“五村”建设 助推乡村振兴——曲山镇石椅村探索乡村治理模式走上小康路

发布时间:2023-06-17 来源: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又名石椅羌寨(羌语称“拿巴日格”),位于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羌族聚居村,幅员3.5平方公里,辖3个组104户352人,其中羌族占60%,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林地覆盖率高达95%。过去的石椅村受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限制,生存条件恶劣,主导产业没有形成,群众增收乏力,法治意识淡薄,成为了头痛的“问题村”。如今,通过探索“五村”建设让石椅村先后获得全国羌族歌舞“一村一品”示范村等国家级荣誉9个、首批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四川省天府旅游名村等省级荣誉19个、绵阳市首批最美乡村等市级荣誉10个。培育北川石椅羌寨羌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群众住房、果园、土地、现金等入股方式,实行股份合作经营,预计2022年石椅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84元,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一、班子强村,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以把好“五关”为切入口,确保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活起来,让群众的生活富起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一是把好后备干部选拔政治关。建立后备干部储备库,深入挖掘、培养了3名作风正派、致富能手、办事公正、文化水平高的优质年轻干部共谋村庄建设。二是把好党员干部学习关。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接受知识洗礼,用活用好政策法规,做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讲解员、代办员。三是把好村庄建设的发展关。开好一事一议会、“坝坝会”,与群众一道研究村庄发展方向,科学规划编制石椅村村庄规划蓝图,依托自然资源发展农旅产业。四是把好党员干部的廉洁关。邀请镇纪委书记到村“以案说法”,发挥监督委员会职能参与村级项目建设、财务收支管理,设置匿名举报箱2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五是把好为民服务的作风关。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结合村实际设置致富信息收集、村情民意收集、旅游发展服务、矛盾纠纷调解、文化培训等9大岗位,23名党员主动亮出身份为民服务,沉下身子充分听取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分类梳理汇总群众意见建议,落实专人跟踪负责,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应。

  二、产业富村,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发挥临近老县城地震遗址纪念馆5A级景区和自然资源优势,带动全村产业升级转型,变穷山恶水为金山银山。一是夯实基础。实现政府补助、群众投工投劳筹资、企业投资多渠道发力,发挥好政府投入的乘数效应,完成5公里村道建设、104户农房提升、4处停车场(200个车位)、2处3A级旅游厕所基础配套项目。二是夯实农业产业。利用荒山荒坡全面发展枇杷、桐子李、苔子茶等特色种植2000余亩,采取“农户+合作社”方式,成立石椅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及友邻村107户入股合作社,发挥品牌带动效应,注册“羌山绿宝”商标,定制“羌山绿宝”品牌包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售途径,带动贫困人口就近就业20人次,荣获四川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三是夯实旅游产业。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三变“村落变景观、村民变服务员、农产品变商品”,成立拿巴日格旅游专业合作社,依托“一三产业互动”模式,培育接待经营户23户,从事农文旅产业92户,形成了集观光、体验、康养为一体的年接待20万人次游客的农文旅深度融合典型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三、“三治”治村,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一是聚焦自治激活力。创新“农民夜校”办学新模式,采取“田间课堂”“院落课堂”“指尖课堂”“直播课堂”等方式,培养“田秀才”“土专家”20名,让村民自己当老师,实现以教带学、以学促提升。成立“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乡风文明监督会”,由村组干部、老党员、新乡贤组成的“三会”常态化对全村群众开展监督教育工作,狠刹农村大操大办、聚众赌博、酗酒闹事等歪风邪气。先后荣获四川改革创新名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等荣誉。二是聚焦法治强定力。依托镇综治中心、派出所、道德法纪评议等平台,构建村1名法律顾问和1个群防群治组织、每组1名网格员(安全员)的防控格网络,建立村日收集、镇周研判的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制度,灵活吸纳“羌人”“母舅”“老命”等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实现全村近五年刑事、治安案件零发生。同时,依托村寨“议话坪”,对村级事务、群众纠纷、党员干部作风等情况开展监督评议,有效推动村级监督体系有机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三是聚焦德治促内力。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开展先进典型评选获活动,评选出“民族团结进步户”共计100户、2022年“好公婆”“最美儿媳”8人次,并积极拍摄《云端羌寨》等正能量宣传片,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和引导群众,形成人人争文明、个个讲风尚的浓厚氛围。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培育村、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四、文化兴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

  以“厚植乡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感恩文化”三化为手段,教育引导群众不忘党恩,以实际行动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党、坚定信心听党话、跟党走。一是建好文化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落实1名文化志愿者专职服务,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二是通过舞蹈培训、手工培训等方式激发出留守妇女、文化爱好者的“表演欲”,选出本土“明星”变身文化骨干感染更多的群众参与,有效减少“嚼是非”、“咬耳朵”、“说小话”现象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针对群众文化水平较低理解能力弱的问题,将党的方针政策与文化有机相融,采取歌舞剧、小品、相声、唱山歌等多种形式传递党的声音。四是搭建舞台,鼓励本土“明星”积极参与外界各类文化活动,荣获绵阳市举办的“越舞越好看”比赛三等奖等荣誉,成功唤回群众集体荣誉感。  

  五、生态美村,守住群众致富靠山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农村焕发生态之光、绿色之气。一是与群众多年来的不良生活习惯作斗争,通过门前五包、星级文明户评选、曝光宣传栏等方式,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的新农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二是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清扫、整理村庄公共区域和卫生死角,定期为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整理卫生。三是落实1名专职护林员,列出工作任务清单和奖惩措施,对偷挖盗伐、林区用火等进行不定期巡查,护好一山绿色。四是实行包村干部、村主要负责人双河长制机制,开展巡河工作,守好一河清水。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6/14/39f530b34fcf4546a31d34afddfbfc0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