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探索“土地整治+”模式让“生态包袱”蝶变“绿色财富”
近年来,肥城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列入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试点为契机,把改善生态环境、撬动乡村振兴摆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的突出位置,依托“土地整治+”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融合互促、共进共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径,让当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截至目前,实施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3个,治理面积6091亩;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13个,治理面积6.7万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33个,整治面积24.56万亩。
一、“土地整治+塌陷地治理”,北部“沉陷区”变身共同富裕“聚宝盆”
肥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历史悠久,特别是以湖屯、石横为代表的“北四镇”,因长期采矿形成了土地大面积塌陷,河道淤积,积水成涝、耕地减少等诸多问题。为此肥城市聚焦难题,依托“土地整治+”,做好塌陷地治理文章,修复生态“疤痕”。一是精准治理“地尽其用”。遵循“先输水、再造田、强基建”的原则,不同塌陷区因地施策、分类治理,立足实际、“地尽其用”。积水较多的,进行河道清淤、联通水面、开湖造景、畅活水系,打造了绿化面积24公顷,集游玩、观光、户外拓展于一体的丘明湿地公园。对于变形地、无积水或积水较少的,采取削高垫低、土地平整、栽植防护林网等措施,“宜林则林、宜耕则耕”,构筑了“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渠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新格局。相继完成湖屯镇、石横镇等塌陷地治理5.72万亩,恢复耕地4000余亩。二是对上争取“借势而为”。围绕中央、省生态环境资金补偿政策,聚合发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力量,在科学策划包装好项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倾向支持。累计争取省级以上采煤塌陷地治理专项资金1.96亿元,为开展治理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三是产业植入“红利共享”。结合塌陷地治理情况,指导“北四镇”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光伏发电等产业,实现了从“生态疮痍”到“绿色样板”的转变。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湖屯镇北张庄村,在塌陷地治理后,采取“支部+合作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藕虾混养”生态立体种养特色产业,藕虾综合种养面积近200亩,每亩利润达60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带动100余人家门口就业。
二、“土地整治+矿山生态修复”,中部“废矿山”变身绿色发展“摇钱树”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不规范开山采石致使山体遭受破坏,我市“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废弃矿山数量较大,以“泰肥一级路”贯穿西东、延伸里程较长的中部区域问题突出。为此肥城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施策修复受损山体。截至目前,全市“三区两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已全部整治完成,复绿山体6091.35亩。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一张图”。为合理有序推进其他破损山体的修复工作,下足调查研究“基本功”,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域历史遗留矿山普查工作,科学编制了《肥城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将摸排认定的33处历史遗留矿山位置、边界全部落到矿山生态修复“一张图”上,逐一明确了修复计划。二是探索矿山修复“最优解”。在实施危岩体卸载、废弃渣石堆削高填低、垒砌挡渣墙、栽植林网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对符合耕地后备资源条件的破损山体,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周边土地贫瘠、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缺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一并纳入项目综合治理范围,采取续坡重建、客土回填、栽植苗木植被等多种工程措施综合治理,确保整治效益最大化。桃园镇顾庄村,将多年废弃的采石坑同周边的残次林地、坡地、废弃地等一并纳入整治范围,将整治后的新增耕地流转承包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油菜种植基地220亩和高效藕池15亩,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3.2万元。三是用好宣传引导“放大器”。多措并举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干部、群众、山石矿山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镇街、村级组织积极性,压实属地责任,将生态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山体生态修复,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山体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取得长远成效。
三、“土地整治+旧村落开发”,南部“小山村”变身乡村振兴“新样板”
受社会发展及人口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肥城南部一些旧村庄逐步变得人烟稀少甚至成为了“空心村”。不仅带来了土地浪费更变成了“生态洼地”。为此肥城市立足旧村实际,特别是以孙伯镇全域整治国家级试点为契机,依托“土地整治+”铺展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一是旧村改造,“旧貌换新颜”。延伸土地整治链条,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载体平台,重点做好空心村的腾退工作,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南部乡镇立项增减挂钩项目34个,搬迁改造90多个村,复垦耕地9784亩,节余土地指标8214亩。二是土地优化,“闲置变优势”。指导村集体整治村内闲置土地,改造为公益或文体场地。引导村委会整理村内闲散“边角地”,进行苗木种植,打造共管共享的“绿色银行”。安站镇西陆房村发展“边角地”经济,盘活村内闲置土地105亩,种植红叶石楠、广玉兰等8类树种约2.5万棵,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7万元;安庄南红庙村对村内“闲散地”统一收回,拆旧复垦,用于种植经营。复垦村内闲置宅基地40余亩,用来种植粮食作物,由村集体集中管理,每年增收5余万元。三是打造亮点,“塑形特色村”。整治过程中,对传统旧村落,特别是有红色文化的古村落,本着“保护为主,修旧如旧,完善设施,强化服务”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综合开发、产业植入等举措,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工程。比如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线,围绕红色康养主题,将孙伯岈山村、五埠村等古村落打造成为生态美丽宜居旅游胜地。其中,五埠村年均接待游客超50万余人次,全村旅游年收入达960余万元,带动周边村民200余人就业创业,“伙大门”文化旅游品牌享誉全省,昔日的“旧山村”蜕变为“网红打卡地”。
原文链接:http://dnr.shandong.gov.cn/xwdt_324/sxdt/202308/t20230831_44032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