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分类与再利用模式

发布时间:2023-09-24 来源: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分类与再利用模式

  O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以该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与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肖劲松等,2009)。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许多资源型城市相继进入衰退期(张复明,2011),其中矿产资源型城市由于长期进行大规模采矿,产生了大量未经整治而无法使用的裸露采矿矿坑、采矿塌陷区、排土场及尾矿库等矿业废弃地(格默尔,1987),严重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刘海龙,2004;常江等,2008;高占平等,2008),成为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多元经济的刚性约束(田苗等,2006)。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与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转型迫在眉睫,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进行梳理和分类,探讨再利用模式,为后续废弃地修复提供参考。

  我国矿业废弃地再利用起步较晚,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由于技术手段、经济条件的限制,该时期以小规模、零散的自发修复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得到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以推动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正规化(李晓丹等,2018)。目前,国内对矿业废弃地的研究主要涉及生态修复理论与政策(束文圣等,2000;周小燕,2014)、修复技术实践(孙百歌等,2009;魏远等,2012)、景观规划设计(罗萍嘉等,2011)、景观重建评价(潘叶等,2019)、矿山公园(郑亚男等,2009)以及矿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模式(戴佳铃等,2021)等方面。前人对矿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模式进行了归纳与描述,但其涵盖范围小,模式不全面,再利用思路不够清晰,难以系统地为我国矿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提供参考。

  对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筛选,从矿业废弃地的地表形态、分布区位及矿产类型3个方面建立矿业废弃地分类体系,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视角对矿业废弃地发展模式进行系统归纳,探讨其改造方向,提出矿业废弃地综合再利用思路。

  1数据来源

  通过《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获取262个资源型城市名录。在相关网站以“矿业废弃地”“矿业修复”“矿山修复”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矿业废弃地相关资料数据。因单一生态复绿和复垦的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信息庞杂且难以获取,故只对有明确地理位置与面积规模数据的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整理,共获取117个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其中较为典型的改造项目有12项。

  2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类型划分

  以地表形态、分布区位、矿种类型3种内源性因素作为分类依据,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分类。

  2.1根据地表形态划分

  根据矿山开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与危害程度,将矿业废弃地分为挖损型、塌陷型和压占型3类,各类型属性、构成要素、主要分布特征、主要危害及景观重建难点各不相同(常江等,2017),据此对117个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分类。其中,挖损型矿业废弃地67个,塌陷型矿业废弃地34个,压占型矿业废弃地16个。

  2.1.1挖损型矿业废弃地主要由露天矿坑与破损山体构成,其中露天采矿坑由于规模巨大、修复投入大、技术难度高等问题,其生态修复较困难,资源独特的露天采矿坑往往会被保留,开发为矿山公园的主体部分。临近城市区域的破损山体,可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积蓄水源,改造景观,以打造立体式城市山体公园。

  2.1.2塌陷型矿业废弃地塌陷积水型矿业废弃地主要通过挖深等措施,利用水体建设湿地公园或修建鱼塘;塌陷非积水区则可通过垫浅等方法将其复垦为耕地。

  2.1.3压占型矿业废弃地排土场、矸石山与尾矿库主要通过实施地形整理、土壤整治、污染治理等技术措施恢复土壤肥力,进行复垦或生态复绿;废弃厂房多开发为房地产以获得经济效益,或建设创意园区以挖掘其艺术价值。

  2.2根据至城市中心的交通距离划分

  以矿业废弃地距县(区)级人民政府的最短交通距离为依据,划分为城中型(0~10km)、近郊型(10~20km)和远郊型(>20km)3类。117个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中,城中型矿业废弃地数量最多,为51个;近郊型和远郊型矿业废弃地数量相同,各33个。

  2.2.1城中型矿业废弃地破坏城市生态景观,可能限制城市的规划与发展,所以对其治理往往更加紧迫,需选择能充分发挥城市优越条件、符合城市合理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再利用模式。

  2.2.2近郊型矿业废弃地主要位于城乡交界处,建设用地的扩张不断蚕食耕地,故该区域可按照交通便利条件将矿业废弃地转变为工厂、仓储等建设用地,以缓解耕地侵占速度,保护耕地红线;也可在修复矿业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复垦,以维持耕地动态平衡。

  2.2.3远郊型矿业废弃地一般位于乡村或人迹罕至的区域,交通相对不便且基础设施差,以复垦耕地、修建鱼塘或生态复绿等再利用方式为主。

  2.3根据矿种类型划分

  根据采矿种类将117个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分为能源矿类、金属矿类、非金属矿类3类。

  2.3.1能源矿类矿业废弃地数量最多,为56个,其中煤矿废弃地数量占绝对优势,煤矿城市在资源型城市中数量占比最大,采煤遗留废弃地(如露天矿坑、采煤塌陷地、煤矸石山等)分布广、规模大,且对煤矿废弃地治理的相关研究时间较早,经验丰富,是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的重要对象,故改造项目最多。

  2.3.2非金属矿类、石材类矿业废弃地数量居次,为35个,其中石材废弃地占比最大,在矿产资源相对匮乏的东部经济发达区域分布较广,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为石材类矿业废弃地再利用奠定了基础,利于生态复垦与景观改造,故改造项目相对较多。

  2.3.3金属矿类矿业废弃地占26个,其中以铁矿、铜矿废弃地居多。

  3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模式与特点

  根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维度,归纳出生态复绿模式、单一复垦模式、遗迹保留模式、湿地公园模式、产业基地模式、开敞空间模式、娱乐场地模式7种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模式,其主导效益侧重不同,可能存在交叉。根据改造项目的具体情况,在各种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模式下设立不同的改造方向。

  3.1生态复绿模式

  生态复绿模式是指通过使用地形改造、土壤基质改良、污染处理及植物生态恢复等技术手段,对矿业废弃地进行植被种植的初级生态修复模式,主要针对区位条件较差、复垦难度大、缺乏观赏价值或无其他再利用计划的矿业废弃地(赵双健,2017)。

  在环境修复时,对废弃矿山的生态复绿是矿山面积下降的主要因素(徐星等,2018),同时生态复绿模式因成本低、适应性强和环境负荷小等特点成为矿业废弃地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废弃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应在强调生态效益的同时,重视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白中科等,1999)。故生态复绿模式除单独运用外,多与其他再利用模式相结合,以促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3.2单一复垦模式

  单一复垦模式是通过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地形改造与土壤修复,将其恢复为农林牧渔业用地等,使土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得到改善,主要针对交通条件较差,但具备相关产业基础且接近乡村地区的矿业废弃地(赵双健,2017)。我国矿业废弃地早期以复垦为农用地为主,主要通过地形改造、土壤改良及污染治理等生态修复措施,以满足粮食或经济作物的种植条件,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增加当地的经济收益。随着时代发展与技术进步,矿业废弃地复垦逐步向多方面扩展,需因地制宜采取复垦措施。例如,对于常年积水的采煤塌陷地,常用的复垦措施是根据地表塌陷积水区的面积和深度,在较深积水区域建设深水水产养殖基地,在浅积水区种植水产经济作物,并在其周边建立禽畜饲养基地,以构建立体养殖模式(蒋波等,2019)。

  3.3遗迹保留模式

  遗迹保留模式指在保留部分废弃矿坑、矿道、厂房等矿业遗迹的前提下,对矿业废弃地及周边进行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打造以保护矿业遗迹、传承矿业文化为目的的遗迹开发项目。

  3.3.1矿山公园指以展示人类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公众游览观赏以及进行科考和科普的特定空间地域(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7)。国家矿山公园在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中占比较大,其主要再造方式是在对露天矿坑、矿道等矿业遗迹进行保护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矿业废弃地的特征对其周边进行土地平整、复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将矿业博物馆、研学旅行等形式与传承及科普矿业文化相结合,打造集公众游览、环保宣传、科研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科普生态公园。

  以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为改善铁矿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建设了全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并将园区定位为科普教育基地、科研教学基地、文化展示基地、环保示范基地。园区建设时,在硬岩废石场不敷土的条件下种植刺槐等树种,形成了面积达366万m2的绿化复垦基地,缓解了区域环境污染问题,修复了矿区生态系统;同时,将科普设施及项目建设纳入景区经营建设发展规划,先后建起矿业博物馆、井下探幽、科普教育长廊等一系列科普设施,以满足科普教育,传播科学精神,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要求。

  相比国家矿山公园,省级矿山公园的建设面积相对较小,投资规模不大,大多与城市距离较远,在开发过程中常与周边乡村合作,在保留矿业遗迹、传承矿业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周边区域的休闲娱乐项目,将矿业遗迹保护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以河北迁安金岭矿山公园为例,通过对矿业废弃地实施修复、复垦等措施,解决了因采矿带来的土地荒芜、环境破坏等问题,并通过“景村连体、园民连利、绿富连兴”的“三连”模式促使公园建设与周边乡村旅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随着矿山公园知名度的增加,吸引了更多游客参观游览,为公园周边的农家餐饮、乡间民宿提供大量客源,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同时,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吸引了更多游客到金岭矿山公园游览,达到了科普矿业知识、传承矿业历史文化的目的。

  3.3.2创意产业园区是在保留矿业废弃厂房蕴藏的矿业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其艺术价值,进行景观和功能上的改造,以传承矿业文化、保护城市文脉。随着资源型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矿业废弃厂房逐渐被纳入城区范围,破败厂房对城区景观的连续性造成了严重破坏,若仅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直接拆除废弃厂房以开发房地产或转化为其他建设用地,可能造成千城一面、城市文脉破坏、居民地方认同感降低等问题。因此,对城市范围内历史文化悠久的废弃厂房,可结合其矿业文化底蕴与建筑特色,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

  以陕西铜川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为例,其前身为王石凹煤矿,随着矿业资源的枯竭及区域经济发展结构的改变而逐渐没落停产,由于该矿山不仅遗留下独具时代特色的苏式建筑与工业遗迹,还承载了当地民居的时代记忆及独特的煤炭文化,在保留建筑及工业遗迹的前提下,在地上和地下两大空间建设了集休闲、娱乐、科普、生态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实现了煤炭文化传承、国有企业转型、工业遗产保护、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目标。

  3.3.3采沉实景公园在保留采煤沉陷区原貌的基础上对景观进行合理利用。虽然采沉实景公园和湿地公园都是由采煤沉陷地改造而成,但两者的再利用目的、措施并不相同。①目的方面:采沉实景公园更注重对采煤沉陷危害进行展示,以普及环保知识及矿业文化,而湿地公园则更加侧重于恢复采煤沉陷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并打造休闲游憩场所。②措施方面:采沉实景公园除建造观景台、完善基础设施之外,极少对采煤沉陷原貌进行改造,而湿地公园则需要采用地形改造、串联水网和景观重塑等工程及生物措施对采煤沉陷地进行大规模改造。

  建设采沉实景公园对沉陷区改造幅度小,资金投入较少,适合财政收入较低、资金筹集困难的资源型城市的采煤沉陷区治理。以辽宁抚顺采沉实景公园为例,抚顺对境内地下和露天煤矿进行了大规模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陷区规模大,甚至淹没了民居及农田,已严重威胁民众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为此,在全力做好沉陷区居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在地表沉陷严重的榆林地区建设采沉记忆实景公园,通过对采煤沉陷区原景观的梳理、利用、整合、塑造、提升等,保留沉陷区现状,塑造沉陷灾害景观,以追忆矿业历史,传承矿业文化,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3.4湿地公园模式

  湿地公园模式是指对常年积水的采煤塌陷地实施挖深垫浅、串联水网、培育观赏性植物、配套休闲设施等措施,在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美化湿地景观。

  3.4.1城市湿地公园主要针对因煤矿开采导致地面塌陷、环境破坏的城市中心塌陷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采煤塌陷区占用了大量区位优越的土地资源,影响城市整体景观,限制城市发展。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可通过环境治理、土地复绿、净化水体等生态措施,修复沉陷地生态环境,还能依托其优越的区位条件推动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使其成为观赏娱乐活动的旅游景区。这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能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的开发与利用,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突破城市土地利用瓶颈。

  以河北唐山市中心区的南湖公园为例,该区域原为污水横流、垃圾满地的城市垃圾场,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制约城市的转型发展。通过对塌陷区进行整治,实施整治环境、绿化、净化水体、美化景观与道路建设5项工程,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因地制宜种植绿色植被,塑造特色景观,并建设饮食文化博物馆、足球公园及植物风情园等休闲娱乐场所,举行文化娱乐活动,建成集休闲、观光与水上活动为一体的城市休闲旅游胜地。

  3.4.2近郊湿地公园改造方向主要针对城市近郊区域的采煤塌陷地,相对于城市湿地公园改造方向,更加注重塌陷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因采煤造成的大规模塌陷区不仅会对周边区域造成生态破坏、地表下沉及耕地损毁等危害,而且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财产安全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①对塌陷较浅的区域,使用煤矸石和粉煤灰填充、平整,采用疏干法、就地取土法和客土法等,使塌陷区难以耕作的土地成为高产良田。②对塌陷较深的区域,继续挖深,使分散的塌陷区相连,引水形成开阔水面,以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栖息地。

  以江苏徐州潘安湖公园为例,针对潘安塌陷地形复杂、塌陷程度不一、损毁程度严重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湿地公园规划,通过挖低垫高、削高填低、扩湖筑岛,将塌陷较深的部分挖为鱼塘或湖面,形成层次丰富、空间景观丰富、植被物种丰富的生态湿地空间;同时对公园周边的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以实现基本农田再造目标,最终成为集基本农田再造、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为一体的采煤塌陷地修复典范。

  3.5产业基地模式

  产业基地模式指在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平整、修复的基础上,将矿业废弃地土地利用类型改为工业、光伏用地等,在生态修复的同时发掘矿业废弃地的经济价值。

  3.5.1光伏发电基地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场地规模条件要求较高,而大规模的露天采矿坑、采煤塌陷地在经过治理后可以达到其建设要求,故将矿业废弃地改造为光伏发电基地的方法逐渐被采纳,这不仅可以解决光伏发电基地征地成本高的问题,还能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矿业废弃地及周边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主要方式:①对露天采矿坑非积水型塌陷地,首先进行地形再造,然后搭建太阳能光伏板,并改良土壤基质,种植经济作物;②对露天采矿坑积水型塌陷地,可对塌陷深度及面积较大的区域进行挖深处理,并引水形成大片水面,为太阳能光伏板铺设提供合适条件的同时进行渔业养殖。上述2类改造方式都可以将生态修复与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有效结合,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目的。

  以山西孝义西辛庄光伏改造为例,该项目位于煤炭采空区且采空区长期处于荒废状态,2015年开始在采空区建设占地面积为193.33hm2的100MW太阳能光伏电站,同时于太阳能电池板下栽植紫黄苜蓿、中草药等低矮喜阴耐旱植物,每月以光伏板清洗废水为土壤水分,起到了植物涵养、水土保持的作用,以此将清洁能源设施建设与农作物种植进行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还将发展规模化养殖产业,为周边地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3.5.2新兴工业园区是在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废弃厂房拆除、土地平整、复绿后,完善园区相关基础设施,颁布地方优惠政策,吸引新兴企业入驻园区,推动当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主要针对交通条件优

  越且周边有工业基础的矿业废弃地,以实现资源型城市周边矿业废弃地的二次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建设新兴工业园区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在建设中期或后期维护阶段都可能会因为技术问题及环保措施不到位而造成二次生态破坏,违背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的初衷。

  以河北张家口下花园区玉带山产业园区为例,其原址由于长期进行采煤活动,造成土地塌陷与环境污染,煤矿资源也日渐枯竭,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此,当地以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工业承载能力、推动区域转型发展为目标,将煤矿废弃地规划建设为玉带山经济开发区作为促进转型的平台,在完成土地平整、居民搬迁、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后,通过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美化工业园区等措施,促使生态与投资环境同步优化,吸引了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促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6开敞空间模式

  开敞空间模式是指对临近城市或乡村居民区的矿业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并配套休闲设施,以建设便利周边居民生活的户外休闲场所。

  3.6.1城市开放空间是在对城市居民区周边矿业废弃地采取环境治理、土地平整、绿化等措施的基础上,完善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休闲运动设施,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幸福感。临近城市居民生活区的矿业废弃地不仅会严重干扰城市交通、景观及排水系统的建设,而且会阻碍居民日常通勤、休闲活动,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将矿业废弃地改造为城市开放空间,有利于统一城市景观,调节局部小气候,便利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以广西南宁隆安点灯山健身休闲公园为例,点灯山采石场在停止开采石灰岩后遗留下百米深的采矿坑,不仅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缺失、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还因其与城市居民区距离较近,岩石裸露造成的粉尘污染及城市景观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市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危岩治理、园林景观建设等工程,消除地质隐患,修复生态环境,并在山脚处修建休闲广场、步道,配备各种运动娱乐设施,将其建设为便利市民运动、休闲的开放式公园。

  3.6.2农村休闲公园是在改善乡村矿业废弃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再造并配套相应休闲设施,以美化乡村环境,为周边村民提供运动休闲场所。改造方向常与新农村建设相关联,具体是在改善乡村居民住房、交通、照明状况的同时,积极对居民生活区周边矿业废弃地进行环境治理,并配套各种休闲、运动设施,以丰富村民休闲娱乐生活,提高村民幸福感。

  以福建三明贵竹林公园为例,因无序开采导致山体破损及植被破坏,雨季常造成洪涝灾害,对周边村民的经济及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矿区企业虽然采取过相关治理措施,但因区内土壤存在各种问题,水土流失现象仍然存在。自该矿停产后,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施废土废渣回填、适宜植被筛选等措施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同时进行景观再造及休闲设施建设,以重塑乡村景观,打造便民利民的休闲公园。

  3.7娱乐场地模式

  娱乐场地模式指在对矿业废弃地进行土地整治、植被修复的同时,加强旅游娱乐功能,根据其所在区域经济、区位、文化、地形等方面的特点,因地制宜建设户外娱乐场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3.7.1乡村旅游场地改造方向是在矿业废弃地进行土地复垦的基础上开发休闲娱乐项目,以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并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主要针对交通便利、农业基础较好的近郊乡村地区,可将矿业废弃地修复与乡村振兴政策相结合,以独特的乡村景观与淳朴乡土人情吸引游客,不仅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还能振兴乡村产业,缓解乡村空心化问题。

  以重庆南川区远月农场果园为例,通过对采砂废弃地进行土地平整、复绿后,积极开发水果采摘、钓鱼等农家乐娱乐项目,并开设陶艺吧、书画室、摄影长廊等娱乐休闲场所。

  3.7.2主题娱乐公园改造方向是依托矿业废弃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因地制宜地开发建设相关休闲娱乐设施,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增加交通可达性,改造项目周围需配套较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及服务设施,若矿业废弃地临近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也可依托其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与交通系统进行主题娱乐公园的建设。主题娱乐公园的改造方向主要针对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或靠近旅游景区的矿业废弃地。

  以浙江湖州太湖龙之梦公园为例,在当地居民搬迁后,保留废弃石矿深潭和苍劲山壁的特殊景观,依托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及充足的客源,学习上海深坑酒店的建造经验,将废弃采石坑打造为吃、住、行、游、购、娱、养、展的“一站式”休闲旅游综合体。

  此类改造方向需要大规模投资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故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等级、区位条件等要求较高,普适性不高。

  4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综合思路

  通过对各矿业废弃地改造方向和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各矿业废弃地改造方向、适用条件、改造措施、投入及周期进行对比,为后期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提供参考。

  研究发现,当前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仍然存在不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迫切性导致其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成效良莠不齐,部分改造项目并不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以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违背治理初衷,故提出资源型城市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综合思路。在矿业废弃地模式选择时,应从战略任务、发展需求、再利用目标3个方面进行充分考虑。

  (1)在自上而下的战略任务指导下,对矿业废弃地再利用各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任务需求和整治方法进行梳理,将现阶段再利用现状与当地政策相结合,对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引导。

  (2)以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确定矿业废弃地类型、周边发展要素,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对矿业废弃地区位条件及再利用可能性进行判断。

  (3)结合战略任务和发展需求,根据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不同,确定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目标,最终完成对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模式的选择,以改善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价值,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凋发展,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5结论

  (1)在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中筛选出117个矿业废弃改造项目,并按照地表形态、分布区位及矿种类型3大标准进行矿业废弃地类型区分。

  (2)根据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归纳出生态复绿、单一复垦、遗迹保留、湿地公园、产业基地、开敞空间以及娱乐场地7大类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模式,并在该模式下依据遗产保护、产业转型、社会服务及资本投入等维度,划分为创意产业园区、采沉实景公园、城市湿地公园、近郊湿地公园、光伏发电基地、新兴工业园区、城市开放空间、农村休闲公园、乡村旅游场地及主题娱乐公园10类矿业废弃地改造方向。

  (3)提出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综合思路,综合考虑战略任务、发展需求、再利用目标3个方面进行再利用模式选择:根据自上而下的战略任务,将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现状与当地政策相结合;根据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对矿业废弃地区位条件及再利用可能性进行判断;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确定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目标,最终完成对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模式的合理选择。

  (4)数据收集以资源型城市为主,许多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并未收录其中,后续研究可扩大研究范围,增加数据说服力。同时,矿业废弃地再利用模式的选择、驱动因素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分布区域等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不应局限于狭隘的矿区范围,可从矿、乡、城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矿业废弃地综合治理为途径,实现区域生态、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摘自:《地质学刊》2023年第1期

  


原文链接:http://zrzy.hebei.gov.cn/heb/gongk/gkml/kjxx/kjfz/109026940689616896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