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制动态 > 正文

完善消费环境助力乡村旅游

发布时间:2023-10-24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推动旅游消费创新,可以开发更具特色的乡村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体验乡村生活;完善旅游消费环境,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体验。合理利用这些措施,能够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文旅产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截至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共遴选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3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238个;浙江余村和安徽西递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批“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正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修复,居民生活明显改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弘扬。例如,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四川省丹棱县的丹棱蜀道文化旅游景区成了热门景点,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可见,乡村旅游在推动经济、改善环境和传承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文旅产业发展政策。《“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驶上快车道。政策的发布与实施引领了乡村旅游战略发展,推动各地改善营商环境,促进旅游、文化等多业态产业融合。

  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完全摆脱自发式发展模式。整体上看,乡村文旅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尤其是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和品质。产业专业人才短缺,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导致行业内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不少地区的文旅营销和宣传能力较弱,许多优秀的资源和项目无法得到广泛宣传,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吸引力。产业发展缺乏明晰的长远规划,仍存在忽视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保护的观念、现象。长久下去,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优化乡村旅游消费环境。这是乡村旅游业“破圈”的关键,将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在产业政策层面,要明确发展规划,提供资金、税收等优惠支持,为乡村文旅产业提供整体战略引导与政策支持。应制定和完善长期性、综合性的乡村文旅发展规划,确立发展目标、路径和政策措施。加大对优质乡村文旅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设立行业专项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贷款和担保服务。此外,不少文旅企业是初创、小微企业,因而在税收政策上,可依据具体情况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

  在企业层面,要加强产业链整合和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当地龙头文旅企业担当起产业链整合引领者的角色,加强与农业、文化创意、特色商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形成更加合理的产业布局,强化产业间的协同效应。企业也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应不断提高员工培训和管理水平,通过绩效等奖励措施,激励员工提供更优质服务。加强利用科技手段,实施数字化服务创新。

  在消费层面,要提升消费者参与感和体验感,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和满意度。可鼓励企业结合当地特色开展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活动,比如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等,在丰富旅游项目的同时,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还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不良行为,增加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构建良好的乡村文旅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之举,将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310/t20231024_124638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