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实录】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23-11-08 来源: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4月12日10时,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出席,解读《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工作处处长李惠主持。

  李惠: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女士,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先生,请他们为大家解读《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孙矿玲厅长作介绍。

  孙矿玲: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春耕农忙的美好时节,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也就是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陕西“三农”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守底线促振兴、延链条兴产业、强统筹抓建设、推改革增活力,有力稳住了农业基本盘,有效夯实了“三农”压舱石,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一是“两条底线”守牢守稳。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26.25万亩、增加19.8万亩,总产1297.9万吨、增产27.5万吨,亩产286.75公斤、增产4.84公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扎实开展提升督帮行动,精准帮扶6.85万户、20.94万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苹果等9大全产业链建设,统筹实施产业集群、园区、强镇、强村等融合项目,深入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将农民嵌入产业链发展全过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04元,较上年增长6.5%,增速快于城镇2.3个百分点。三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8.1%,93.5%的自然村实现垃圾收运处理,34%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明显提升。四是乡村治理有效提升。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模式,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二轮土地延包和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深入实施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空壳村”基本清零、“薄弱村”降至三成。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之年。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对标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围绕贯彻落实“七个提升工程”,省委一号文件对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共九部分41条。  

  总体来看,文件有三个方面特点,就是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坚持对标对表与落地落实相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逐条对照中央一号文件,结合省情实际形成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和有效抓手。

  二是坚持一以贯之与改革创新相结合。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衔接2020年以来我省3个一号文件安排,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突出省级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明确2023年度节点性任务和针对性措施,既指导基层狠抓落实,又鼓励各地大胆创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推进乡村振兴逐年见效。

  三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树立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既整体部署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又聚力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关键任务,实化细化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文件内容体现为“三个统筹”:

  第一,统筹抓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和“中心任务”。一方面,坚决守好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任务”。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240亿斤以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促进就业增收和经营增效。

  第二,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二是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强化村庄规划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三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统筹强化党的领导、资金投入、金融服务、人才支撑、城乡融合五个方面“政策保障”。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点是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统筹开展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二是健全多元投入机制。重点是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重点是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及产品、服务模式创新,实施金融机构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行动,用好“银行行长+产业链长”机制,提升现代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质量。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持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五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重点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持续深化乡村振兴“十县百镇千村”创建工程。

  总之,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三个年”活动具体要求,以实际行动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陕西“三农”领域落地见效,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而踔厉奋发、再立新功!谢谢大家。

  下面,我们愿就有关问题,同大家再作深入交流。

  李惠:谢谢孙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之前,请先介绍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开始提问。

  陕西广播电视台:无论是中央一号文件还是省委一号文件,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重点内容,作了重点部署。请问今年陕西将采取哪些举措来稳定粮食生产?

  孙矿玲: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您对粮食安全的关心!

  抓好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去年,面对疫情灾情交织叠加、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等各种风险挑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26.25万亩、总产1297.9万吨、亩产286.75公斤,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在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一德书记提出要大力实施“七个提升工程”,其中第一个工程就是粮食综合产能提升工程。省委一号文件也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放在第一部分进行重点安排,这足以说明粮食安全在全盘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第一,强化领导、夯实责任。一是健全机构。省、市、县分别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抓总,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构,推动政策落地、措施落实。二是压实责任。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为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党政同责,逐级制定责任清单,定期研究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促指导,夯实工作责任。三是加强考核。制定产粮大县考核办法,增加粮食面积、产量贡献权重。加强对各市、县的耕地保护监督考核,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确保耕地稳定。调整完善粮食规模经营考核办法,鼓励引导国有企业积极参与粮食生产。

  第二,抓住要害、稳固根基。一方面,加快良种选育推广。坚持自我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发挥杨凌种业创新平台作用,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重点培育3-5个高产、优质、抗逆品种,配套建设集中连片的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油菜良种繁育基地,提高供种保障能力。另一方面,严格耕地管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带位置、带图斑分解下达,对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实行上图入册管理,确保4327.56万亩耕地保护任务不突破,划定的3379.4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分区分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任务到县,自上而下编制项目方案,统分结合组织项目实施,鼓励推行政企合作、国企代建模式,整区域推进、集中连片建设旱涝保收、高产高效的粮田。

  第三,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县申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项目,省级财政加大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力度。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两项指标收益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形成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同时,我们要求各地也要配套相关政策,研究出台园地转耕地、非粮作物改种粮食作物的经济补偿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粮食生产。二是创新支持保障政策。完善粮食生产补偿机制,重点投向粮食主产区。积极争取中央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安排省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设立产粮大镇、大村奖励资金,调动种粮积极性。整合粮食单产提升、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项目资金,集中支持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整合中央和省级关于扶持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高素质农民及带头人培育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粮食生产大县、大镇,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高效发挥乡村振兴产业衔接资金作用,大力支持产粮大村购买新型农机具、建设粮食烘干设施、组建农机服务队,发展代耕代种的全程社会化服务。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简化贷款程序,加大对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种业企业、粮食收储加工等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保险补贴支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创新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产品,做到三大主粮作物保险品种全覆盖,降低粮食生产风险。

  当前,各地春耕春播正如火如荼,全省“三农”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供给、稳价格、强指导,目前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服务到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坚决打赢今年夏粮生产“第一仗”。

  李惠:请继续提问。

  国际在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三农”工作的“两条底线”之一,请问今年陕西将如何守牢守稳这一底线?

  孙矿玲: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聚焦重点群体,健全机制守底线。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常态化推进督帮提升,提高监测水平和效率。强化精准施策,对家庭有劳动能力的,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引导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力半劳力,要创造条件探索开发式帮扶措施。

  二是抓实产业就业,增强动力促发展。把促进增收发展作为根本举措,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在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方面,主要是通过产业就业帮扶,稳住增收良好势头,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在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方面,主要是在资金投入、产业培育、项目建设、人才支持、社会帮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实施好教育、科技、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打出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重点帮扶县迎头赶上。同时,还要促进重点帮扶镇村加快发展,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若干措施》,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

  三是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帮扶强支撑。持续调整优化帮扶政策,统筹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的支持。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用好各类帮扶力量,凝聚各方合力,巩固好、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李惠:请继续提问。

  陕西日报:近年来,陕西的苹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请问今年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促进产业振兴?

  孙矿玲: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陕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纵贯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大气候带,既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也有我国第二大富硒区。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陕,每一次都亲临产业一线考察指导,每一次都作出重要指示,为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聚力打造苹果、猕猴桃、茶叶等9大产业链,苹果、猕猴桃、奶山羊产业实现“三个全国第一”(苹果产量占全国1/4、世界1/7,猕猴桃产量占全国1/3、世界1/4,奶山羊产业占全国61%),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特色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抓紧制定部省支持延安苹果,厅市协同支持柞水木耳、平利茶叶加快发展的工作方案,突出抓好示范引领,全力推动我省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具体情况,请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同志介绍一下。

  罗创国:好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刚才孙主任从宏观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具体来说,今年我省将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建体系。就是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一方面,坚持纵向延链,推进优势特色种养业全链条升级,巩固提升9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水平,促进全链增值。另一方面,推动横向建群,聚焦区域优势特色,推进规模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形成聚集效应。

  第二,搭载体。就是搭建不同层级平台产业发展载体,促进要素聚合、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做强“一县一业”,做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农业特色经济,引导县区集中资源培植1个主导产业、打响1个优势品牌、开发出一系列特色商品和服务,逐步打造“一县一业”示范县。二是立足“一镇一产”,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强镇,充分发挥镇级联城带村纽带作用,聚焦“一镇一产”建基地、育主体、拓市场,推动强镇连城带乡、产村融合、产城融合。三是围绕“一村一品”,建设多种功能的专业村,突出标准化种养、产后初加工、乡土手工业等上下游配套产业,布局一批省级专业村,分级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平台,厚植村级产业基础。

  第三,育主体。就是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场社铺天盖地,加快构建起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一是突出龙头企业培强梯队,实施龙头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和规上企业倍增计划,省级培育一批规模以上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市级注资组建农业投资集团,县级组建农业投资发展公司,打造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二是突出补短延链招商引资,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突出加工、流通、营销三个重点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链完整度和融合发展的匹配度。三是突出联农带农培育场社,培育以小农户为主体、联农带农紧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推进示范家庭农场省市县“三级联创”,在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探索建立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

  第四,提质效。就是完善县域商业体系,让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一是健全市场流通体系,支持农村商业设施设备升级,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组为基础的农产品流通营销网络,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损耗,促进乡村特色产品出村进城、卖上好价钱。二是打造名优品牌,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发展,打响叫亮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做足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三是巩固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提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第五,配要素。就是强化政策供给、要素聚集。加大财政支农,深化金融服务,强化人才支撑,注重科技赋能,落实用地保障,强化融合发展支撑保障。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李惠:再提一个问题。

  西部网: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老百姓对此非常期待,请问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此作了哪些安排?

  孙矿玲:感谢这位记者的关注。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深远。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和美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具体情况,请省委农办秘书处处长罗创国同志介绍一下。

  罗创国:好的。刚才孙主任说了,一字之变,内涵深远。一字之变的背后,反映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乡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寄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省委一号文件重点从三个方面作了安排部署。

  第一,抓绿色发展,促和谐共生。主要是三个加强:一是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健全农业生产标准体系,推动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循环发展。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两减四提”为抓手,防治结合、循环种养,推动化肥农药持续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受污染耕地分类管控。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严格落实黄河禁渔期制度,持续实施秦岭、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实施“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

  第二,抓环境改善,促美丽宜居。主要是提高三个度:一是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着眼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合理安排水电路气讯等项目建设,优先补齐产业路、通村组路、仓储冷链等设施短板,让“硬件”更加过硬。二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度,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普惠共享,推进农村防疫、养老、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的优化配置,让乡村“软件”持续跟上。三是提高人居环境舒适度,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让乡村环境更优、风光更美。

  第三,抓乡村治理,促和睦相处。一是赋能扩权做强基层,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基层政务服务深层变革、集成创新、迭代升级,最大限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便利村民生产生活。二是创新载体加强治理,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统筹整合各方力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三是传承美德弘扬新风,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坚持倡导性和约束性并举,持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强化乡风文明正向引导。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孙矿玲:总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我们将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体现农民需求,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农民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此,也衷心希望广大农民朋友积极投身乡村振兴,踊跃献策乡村建设,我们齐心协力让美丽家园焕新颜,大家携起手来让三秦乡村更和美。谢谢!

  李惠: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相关链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bm7831/20230413/98303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