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公开自然资源厅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的通告

发布时间:2024-04-11 来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2023年,自然资源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发挥自然资源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作用,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按照《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川环委〔2023〕1号)要求,现将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形成协同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第一时间召开厅党组会议、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等,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和相关工作要求,认真领会“五个重大关系”“六大战略部署”精神实质。厅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在相关会议上安排部署自然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解决重点问题。二是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等要求,结合自然资源管理职能职责,制定《贯彻落实“六大战略部署”重大任务分工方案》《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保护事项清单》等,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具体工作和责任单位。督促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职责做好生态保护修复等有关专项工作。三是健全工作制度机制。坚持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整体联动,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沟通联络、推动落实、问题排查等制度,织牢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网络。全面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实行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月调度机制,加快推动国家、省级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销号。

  二、全面摸清自然资源家底,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印发《实景三维四川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统筹推进实景三维四川建设,初步完成耕地保护、水资源调查、矿山生态修复三个应用示范场景建设。持续开展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编制四川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二是积极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启动1300余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全面完成四川莲宝叶则国家湿地公园等10个省级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主体工作,按时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确权登记公告登簿。三是稳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全面完成省本级和成都、德阳、宜宾、巴中、阿坝等5个市(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和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

  三、加快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格局

  一是基本形成“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筑牢“两区三屏、一轴三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报国务院待审批,其余20个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通过省规委会审议;159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进入省规委会审议环节,782个乡镇级片区总体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此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已通过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已通过省规委会审议。二是逐步构建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全力推动《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落地实施,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一盘棋”整体联动。21个市(州)均已完成生态修复规划编制,88个重点生态县已形成生态修复规划初步成果,规划任务全部落实到图斑、传导至市县。联合重庆市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2—203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区域、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编制《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22—2035年)》,在全国率先以流域为单元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四、深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一是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设立五级田长和网络员27万余名,基本实现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扎实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持续开展耕地变化双月动态监测,深入开展成都平原及全省耕地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全省耕地面积净增加50万亩以上,连续三年实现耕地净增加。二是加快推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利用。切实增强矿产资源安全保供能力,加快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锂、铍、稀土、晶质石墨、磷5种矿种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乐山马边磷矿、甘孜雅江锂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39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同步启动2023年省级绿色矿山遴选工作。加强砂石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推进绵阳、乐山等5市建设一批千万吨级建筑用砂石生产基地。三是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坚持“凡用地、先挖潜”,扎实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处置批而未供土地55.7万亩、闲置土地6.5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处置任务。全面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清理整治,盘活低效工业用地401宗、3.4万亩。指导支持14个县(区、市)创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数量位居西部第一。四是从严查处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严厉打击土地、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一大批自然资源违法典型案件,在全省形成强力震慑。

  五、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治理,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绿色本底

  一是有序推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高质量推进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1.9亿元,生态保护修复面积19.2万公顷,超额完成下达绩效目标任务的22.1%。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生态保护修复面积739公顷,圆满完成年度绩效目标任务。深入开展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等历史遗留矿山“清零行动”,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资金7.5亿元,生态修复面积3778公顷。全面启动“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二是探索创新生态修复实施路径。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在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安宁河流域、“9·16”泸县地震灾区等区域,探索开展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土地综合整治实践。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探索建立“谁修复、谁受益”的市场化机制。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印发《四川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碳汇试点示范。三是强力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退出。全面完成全省1226宗生态红线内矿业权退出任务,最大限度减少矿产勘探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2024年,自然资源厅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保护与开发,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不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加快推进美丽四川建设、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四川贡献更多自然资源力量。

   责任编辑:周子琦
原文链接:http://dnr.sc.gov.cn/scdnr/scgsgg/2024/4/11/bfa47dd905eb40889edf5cbcbc54cc8c.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