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图闻天下 > 正文

云南省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发布时间:2024-05-23 来源: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4月22日上午,省自然资源厅召开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守护七彩云南生态 抚平云岭大地‘伤疤’”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宣传负责人 王延辉: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省自然资源厅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守护七彩云南生态 抚平云岭大地‘伤疤’”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为云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自然资源事业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指导责任落实,全力助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迈出坚实步伐。今年,我们征集了全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我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我们印发了《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高效统筹全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加速绿美云南建设提供行动指南。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拓宽“两山”理念转化路径的典型“案例库”和纵深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崭新“路线图”,今天我们在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解读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先生;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处长杨鹤龄先生;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张钒先生;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省环境地质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汪朝志先生;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温庆忠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省地质调查局、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相关负责人,驻滇新闻单位、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发布会有四项议程,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我们向大家发布云南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请看大屏幕。

  下一项议程,有请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乔贵先生发布新闻。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乔贵: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对我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关心支持!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下面,我就《规划》的编制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及特点、规划实施等方面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一、背景和意义

  2020年9月,为依法履行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和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要求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省自然资源厅牵头,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州、市人民政府,紧密衔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我省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省级有关专项规划,在专题研究、深入调研、5轮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查,并经省人民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4年4月8日印发实施。

  《规划》是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专项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统筹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途径,对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绿美云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编制在我省尚属首次,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在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重要经验。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湖泊革命”、绿美云南建设等工作安排,构建“三屏两带多点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持续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着力提升森林、草原、湿地、河湖、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规划》共6章28节。

  第一部分,生态现状与面临形势

  立足我省实际,提出我省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多样、生物物种丰富、自然景观壮美、资源环境分异等5大生态特征。总结概括我省近年来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森林资源总量、质量全面提升,草原生态功能持续改善,石漠化扩张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治理稳步推进,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初见成效,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持续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取得新进展。

  但仍然存在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农业空间环境质量有待提升,城镇蓝绿空间占比低等问题。面临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生态修复任务艰巨、生态修复机制尚不健全、生态安全风险增大这4大挑战。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

  《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育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打造全国碳汇高地、建设七彩云南·世界花园4个目标定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云南自身特色。

  规划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6%,森林蓄积量达到22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4.5%,完成国土绿化4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85万公顷,石漠化治理30万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万公顷;

  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1%,森林蓄积量达到27.5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地占全省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完成国土绿化120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618万公顷,石漠化治理186万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1.39万公顷。

  第三部分,总体布局

  构建以生态空间为主导,点、线、面相结合的“三屏两带多点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将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修复区、哀牢山无量山生态修复区、南部边境生态修复区、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带、滇东滇东南石漠化生态修复带5大生态修复分区,并确定森林草原湿地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石漠化治理等7类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第四部分,主要任务

  聚焦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修复,提出5大主要任务。

  一是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围绕森林、草原、湿地、河湖等重要生态系统,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

  二是维育世界生物多样性宝库。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增强自然公园生态服务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恢复,维护生物安全。

  三是提升高原立体特色农业空间生态功能。推进农业空间生态修复,提高农田质量,改善农田生态系统质量,增强农业空间生态功能。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建设韧性城镇空间。落实绿美城镇、社区、乡村、交通、河湖等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城市及湿地城市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协调城市与周边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关系,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修复山水格局,恢复水系循环网,连通蓝绿网络,提升城镇生态韧性。

  五是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以自然保护地为生态源地主体,建设生物廊道、打造河湖路网绿带、保护古道生态文化,构建完整生态廊道网络。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系统谋划重点工程及项目,共部署12个重点工程、47个重点项目,全域全要素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聚焦生态空间,提出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元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九大高原湖泊生态修复、国家公园建设、生态文化融合廊道建设、滇东滇东南石漠化生态修复带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37个重点项目。聚焦农业空间,提出滇西高原山地土地综合整治、特色农业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等6个重点项目。聚焦城镇空间,提出滇中城市群生态修复、滇西城镇群生态修复、滇东北城镇群生态修复、沿边城镇带生态修复4个重点项目。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为确保规划目标实现,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体系、强化资金保障、加强科技支撑等8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

  三、主要特点

  《规划》具有以下特色亮点:一是强化统筹。将多个部门的生态修复任务作了系统谋划,构建“省级统筹、市县实施、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林长制、河湖长制协调推进全省生态修复有关工作,合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二是突出特色。结合我省实际,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城镇生态韧性、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等为主攻方向,为打造独具特色的“七彩云南”魅力空间提供生态支撑。三是注重实操。充分衔接各专项规划,吸纳各有关部门近期、中期、远期生态修复重点工作安排,制定生态修复负面清单,并将主要修复任务分解到州(市),指导各地科学编制市县级规划,层层细化落实《规划》指标任务,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四、规划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规划》目标,聚焦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细化完善任务清单,做实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继续督促指导各州、市、县、区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好本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动各级各类生态修复重大项目上图入库,加强动态监管,实现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管理;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鼓励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谢谢大家!

  王延辉:

  谢谢赵副厅长的发布。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云南政协报记者:

  我省现已发布的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有哪些成熟的经验模式可在全省范围复制推广?未来还会继续开展典型案例征集发布吗?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处处长 杨鹤龄: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为促进自然资源资产多元价值显化,推动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指明了方向。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明确通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形成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经验做法,并在全省逐步推广运用。

  自然资源是生产生态产品的物质基础,生态产品可以看作是自然资源的孳息。三年来,省自然资源厅立足云南实际,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做好自然资源权益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谋划推进,截至目前,共在全省范围内征集发布2批次14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我们将这些案例的开发经营模式同全省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工作深度结合,归纳总结经验,提炼出3种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模式:

  一是外溢共享型。生态产品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特征容易使其产生价值“外溢”,并非由区域内群体“独享”,而是维系了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由全体人民“共享”,需要由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方式进行“购买”或开展生态保护补偿,以显化其外溢的价值。比如,我们严防死守赤水河上游生态保护红线,为赤水河全流域生态安全保驾护航,获得了贵州、四川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又比如,我们持续开展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转移补偿。类似的保护补偿方式可以在省内九大高原湖泊、重要河流流域等地区尝试复制推广。

  二是赋能增值型。通过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相分离,明确或扩展自然资源资产及其产品的权能,如自然资源使用权、经营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等,促进自然资源资产及其产品的市场化运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所承载的生态价值。比如,在刚刚发布的第二批案例中,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引入省属国企控股公司,采取“经管分离”的整体合作运营模式,通过以协议方式约定,提取固定收益分成,基本满足了野象谷景区的每年管护成本,形成了收益到管护的自循环,实现了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和非消耗利用的资产有偿使用,显化了自然资源资产生态价值。这类模式可以在我省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地等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三是配额交易型。针对准公共性生态产品,政府通过法律或行政管控等,对自然资源、生态容量、生态权益等实施总量控制,在将非标准化的生态系统服务转化为标准化的“指标”和“配额”产品后,以市场交易方式实现价值。比如,德宏州盈江县通过政府和国内先进公司联合开展碳汇开发试点,搭建盈江县林业碳汇认定流转平台和盈江县双碳生态可视化平台,把盈江碳汇生态价值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量化出来,生成碳票,形成碳资产,推动无形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效益。此类模式可以拓展延伸到其他各类自然资源中。

  今年,我们将继续征集推广第三批典型案例,促进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目前,我们已经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林草局共同下发案例征集通知,下一步将联合开展筛选评审和发布推广,拓宽典型案例的覆盖领域,增强典型案例的影响力,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确保以更多可落地、可见效的实践经验,助推加快建立健全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前两批次典型案例中的抚仙湖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元阳阿者科村发展生态旅游、西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3个案例还成功入选了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在全国大力推广,我们也会持续将新征集到的典型案例及时推送给国家,为美丽中国建设源源不断地贡献云南智慧。

  中国环境报记者:

  机构改革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是如何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 张钒:

  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机构改革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迈上新台阶。

  一、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构建生态修复新格局

  一是调查先行。全面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图斑核查,将未实施治理的5800余座、20.80万亩历史遗留矿山,纳入国家、省、州、县四级衔接一致的历史遗留矿山数据库,并根据年度修复情况组织开展图斑变更核查和验收销号工作。

  二是规划引领。科学开展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构建“三屏两带多点多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生态修复工作由传统的单一生态要素转向多生态要素统筹实施,更加强调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理念。

  二、坚持系统治理,全方位推动生态保护修复

  一是大力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11.8亿元支持,组织实施长江经济带、青藏高原东南缘、赤水河流域、九湖流域、滇东滇东南石漠化生态脆弱区及高黎贡山重要生态区等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以及2023年获批的红河、昆明2个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正在修复或已完成修复占损土地9.5万余亩,有效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改善当地人居环境。

  二是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先后实施抚仙湖、洱海2个山水工程项目,现已完成保护修复面积535平方公里,流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和碳汇能力不断提升。抚仙湖山水项目被誉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活样板”,先后被列入自然资源部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实践典型案例;正在实施的洱海山水项目推动洱海流域从“一湖之治”转向“全域之治、系统之治”,被焦点访谈节目专题宣传报道。

  三是全面完成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工程按照“土地整治+现代农业+精准扶贫”的模式,系统围绕“田水路林村”开展综合整治,修复林草地12.67万亩,复垦土地1.08万亩,为项目区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更加坚实的要素保障。

  三、坚持多措并举,强化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完善制度体系。相继制定或修订完善了云南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验收工作方案,省级重大项目储备机制、调度机制,持证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机制等10余项规章制度,全省从制度到落实都取得重要进展。

  二是激发鼓励支持。聚焦腾退用地指标、产业用地支持、资源利用激励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三是提升信息化水平。部署并上线使用省州县三级空天地一体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动态监测监管平台,开展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上图入库,运用测绘遥感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我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现“一盘棋”管理。

  中国网记者:

  除了征集发布典型案例,自然资源部门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助推我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鹤龄:

  近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决策部署,聚焦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能职责,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目标,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我们完成了“国土三调”及历年国土变更调查,统筹推进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林草部门协同联动开展了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稳步推动水资源调查监测,首次编制云南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清了自然资源的底数,为夯实生态产品家底奠定了基础。

  二是探索开展自然资源价值核算。我们先后在玉溪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迪庆州、怒江州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建立清查价格体系并开展经济价值试算;在完成“两湖两县”(绿春县、西畴县以及抚仙湖与杞麓湖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础上,开展了玉溪市全域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进一步明确了自然资源的价值量,实现了为绿水青山“定价”。

  三是统筹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我们制定了自然资源清单,明确了产权责任主体和受托人的权利、责任、义务;通过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明确了权属和履职主体;积极推进九大高原湖泊、赤水河云南段等重要河流流域和高黎贡山等自然保护地的登簿发证,实现了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相统一,明确了自然资源生态产品的责任主体。

  四是积极开展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和修复。我们制定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拓宽了生态保护修复资金来源,凝聚起全社会主动参与的磅礴合力;我们启动“十四五”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实施长江经济带、青藏高原东南缘、赤水河流域、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滇东南石漠化生态脆弱区及高黎贡山、红河哀牢山与岩溶断陷盆地区、金沙江流域昆明片区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共约11.3亿元,通过生态保护和修复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资金补偿。

  五是认真落实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报告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我们按年度编制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向同级人大进行报告并接受监督;积极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考核评价体系,衔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形成资产管理成效倒逼模式,充分发挥了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总的来说,我们立足自然资源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定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全过程,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将自然资源资产查清“量”、确好“权”、算好“价”、厘清“责”,让绿水青山中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合理高效变现,更好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

  云南日报记者:

  《规划》的关键在于实施,就抓好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监督实施,近期有哪些工作安排?

  张钒: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规划》的有效实施,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省政府给我们提出的工作要求。下阶段,省自然资源厅将牵头会同省级有关部门,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一是加快形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纵向传导,指导州(市)、县(市、区)以省级规划确定的总体格局、修复分区和重点工程为指引,细化落实省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大工程,高质量完成本级规划编制,推动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加快推动各级各类生态修复重大项目上图入库,加强动态监管,实现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管理。

  二是建立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机制。强化部门协作联动,落实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全省生态修复有关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定期汇总通报生态修复工作相关信息。指导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围绕规划目标,聚焦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细化完善任务清单,做实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有力推进规划实施,形成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合力。

  三是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密切关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效果,动态监控规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规划实施中的有关问题。落实年度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制度,对规划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生态修复预期成效达成情况等开展评估分析,以年度目标实现推动规划目标实现。

  四是持续探索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聚焦矿山生态修复,探索“从资源到资产、从资产再到资本”的全链条式生态产品转化路径,通过“生态+”治理、利用型修复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服务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春城晚报记者: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对长江流域、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修复作了哪些安排?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温庆忠:

  云南省位于国家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关键区域,肩负着“西部高原”“长江流域”等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规划》聚焦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标任务,在长江流域、青藏高原东南缘部署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带、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修复区2个重点工程,以区域、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其中: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带,共部署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与生态修复、横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金沙江下游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牛栏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石漠化综合治理、渔泡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龙川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金沙江中游干热河谷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等7个重点项目,旨在保护修复金沙江干热河谷脆弱生态修复,维护长江流域上游地区生态安全。

  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修复区,共部署了独龙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三江并流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横断山南缘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3个重点项目,旨在加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三江并流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功能。

  同时,《规划》还在这两个重点生态区部署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工程:位于生态空间区域的,修复方向优先考虑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位于农业空间区域的,修复方向优先考虑恢复农业生产功能,鼓励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无法恢复农业生产功能的应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位于城镇空间区域的,修复方向优先考虑恢复城镇开发利用条件,盘活工矿废弃地利用,无法恢复城镇开发利用条件,应恢复生态系统功能、提升生态质量。

  云南网记者:

  《规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得益彰方面作了哪些努力?对我省建设绿美云南有何促进作用?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省环境地质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汪朝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规划》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从三个方面明晰了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生态安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韧性,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改善生态产品需求和供给的适配性。

  三是丰富乡村振兴内涵,围绕“生态宜居”,着力打造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统,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供给,助推乡村振兴。

  《规划》按照“保障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优先序,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针对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制定差异化修复任务,将绿美云南建设融入其中,着力打造“七彩云南·世界花园”。

  生态空间,主要围绕森林、草原、湿地、河湖等重要生态系统,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提升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增强自然公园生态服务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恢复,维护生物安全。同时,还提出以自然保护地为生态源地主体,建设生物廊道、打造河湖路网绿带、保护古道生态文化,构建完整生态廊道网络,极大推进生态保护和文化融合发展。

  农业空间,在提出加强耕地生态保护,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实施精细化、生态景观化的生态整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还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传承关系,优化村庄规模、结构和布局,对优化和搬迁村庄原有建设用地实施复耕复垦、生态恢复。增强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保护,保留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色,塑造特色田园大地景观,构建蓝绿渗透、田园融合的乡村山水田园画卷。

  城镇空间,落实绿美城镇、社区、乡村、交通、河湖、校园、园区、景区等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城市及湿地城市建设,协调城市与周边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关系,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修复山水格局,恢复水系循环网,连通蓝绿网络,提升城镇生态韧性。推进绿廊、绿环、绿楔、绿心等绿地建设,构建完整连贯的城乡绿地系统,加强河道、湖泊、湿地水生态和水环境修复,加强城市河湖岸线生态化改造,恢复河道自然形态,疏通“毛细”水系,恢复水网羽状结构,推进城镇沿路、滨河、沿湖、街区等绿化建设,拓展绿带宽度,连通蓝绿空间,优化调整废弃地土地利用结构,消除场地安全隐患,增加可安全利用的城市用地。

  绿美云南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云南实践,《规划》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推动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将不断夯实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基础。

  王延辉:

  谢谢汪朝志先生的回答。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全面专业的解答。最后一项议程,我们聚焦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制作了科普宣传片,请看大屏幕。

  各位媒体朋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和全面系统观点的实践创举,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做好云南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和《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宣传,关乎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观、全局观,关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天省自然资源厅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守护七彩云南生态 抚平云岭大地‘伤疤’”新闻发布会内容重要、信息量大、新闻点多,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宣传好、解读好,并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对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显著“新成效”和“十四五”以来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亮眼“成绩单”给予深入持久的宣传和全方位的展示,为云南省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当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今天主题活动的新闻发布会阶段到此结束,请各位记者稍作休息,稍后我们将组织大家一同前往弥勒市,带大家亲身感受红河州一体推进耕地保护和矿山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

  谢谢大家!


原文链接:http://dnr.yn.gov.cn/html/2024/huiyiqingkuang_0423/461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