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市场 > 正文

《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正式印发施行

发布时间:2024-09-14 来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是实施规划管理的重要抓手和指导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为积极适应建设市场需求新变化,更好满足新阶段城市规划管理需要,指导绵阳城市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转、高水平管理,近日,《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版)正式印发施行。相较2016版技术规定,主要有以下亮点。

  科学配置空间资源

  突出绵阳山水城市特点,科学划定城市形态分区。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结合绵阳城市空间特征,将居住、商业服务业等建设用地划分为核心区、特别地区、一般地区三类控制区,分区进行用地指标管控。以功能实用需求为导向,创新建设用地混合利用。为满足土地多元化、复合化使用的需求,明确住宅用地可配套建设不超过10%的零售商业,持续激发社区活力。

  优化城市规划管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水平。慢行交通方面。倡导街道空间复合利用,新增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慢行过街设施管控要求,规范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建设标准,新增绿道建设引导内容,实现与步行、非机动车通行空间顺畅衔接。公共交通方面。新增公交场站与公交停靠站接驳要求,提高接驳效率,构建高效便捷的接驳体系;新增道路公交停靠站建设形式引导,提高各类停靠站建设标准,增加候乘舒适性。立体交通方面。新增桥梁及下穿隧道的平面、立面、横断面、纵断面及净空管控要求,为立体交通空间规划管理提供依据;新增轨道交通车站及线路规划管控要求,强调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提高空间利用率。静态交通方面。新增公共停车场选址要求,引导轨道交通站点建设“P+R”换乘停车场,缓解城市中心交通压力;新增公共充换电设施的建设要求,鼓励现状加油加气站、路内停车泊位增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足的现象。

  建立健全规划管理政策,规范绵阳城市建设有序开展。为提升城市规划合理性、科学性,精细化的管理需求,明确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具体规范和标准,形成建筑和市政两个分册,并分别新增建设工程和市政工程规划核实及土地核验管理篇章,提升城市管理质量和效率。为提高重点地段的建设水平和管理审批层级,新增中心城区“重要地段及节点”要素示意图和“重要城市道路”示意图,强化重点地段管控力度,助推塑优城市形象。为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新增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管控要求,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并补充雨水管网设计重现期的取值范围,增强城市韧性和治理能力。

  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降低住宅用地容积率。全面落实《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管控要求,引导住宅小区高品质建设,将住宅用地容积率上限由5.0降低到3.0,促进居住环境和住房品质提升。

  提高非公共活动空间建筑面积比例及单层计容层高。规范阳台等非公共活动空间设置规则,将住宅建筑非公共活动空间(板率)建筑面积由17%提高到20%;提高居住舒适性,住宅建筑标准层单倍计容层高由3.3米调整到3.6米。

  提升住区公共空间品质。鼓励住宅建筑首层架空,建筑高度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首层架空建筑面积不宜小于其部分建筑总基底面积的20%;建筑高度小于等于33米且层数大于6层的住宅建筑,首层架空建筑面积不宜小于其部分建筑总基底面积的10%。新建住宅建筑首层架空部分层高不应小于标准层层高且不应大于6米。位于旧城区或经批准的旧城更新类项目,确需在住宅建筑下部设置底商的,鼓励商业屋面(住宅塔楼首层)全部架空,架空部分保证至少两个方向通透。架空部分层高不应小于标准层层高且不应大于6米。上述住宅建筑架空部分用作住宅业主公共活动使用,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鼓励住宅建筑架空部分植入绿化景观、文化体育、公共休闲等公共服务内容,切实满足居民休闲、文化、交流等全时全龄友好需求。

  打造高品质住宅小区。鼓励新建住宅小区通过设置公共风雨连廊,强化小区各楼栋、各架空层、各开敞空间的有机连接,形成复合步行系统。积极探索推进城市森林花园建筑建设,符合规定的空中花园、载车电梯、空中立体停车场及车道按要求计入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空中花园及公共活动平台与主体建筑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同步实施、同步验收。优化机动车停车位配比标准。将原每100平方米商品房配套1个机动车停车位,调整为按建筑面积≥200㎡、≥144㎡且<200㎡、≥90㎡且<144㎡、<90㎡四个面积梯度区分配置,户型面积越大,机动车停车位配比标准越高。充分考虑新能源车辆充电需求。住宅类建筑机动车停车位需100%预留充电设备建设安装条件,按不少于配建车位数20%的比例直接建设充电车位,满足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优化建筑间距控制要求。优化住宅建筑次要朝向建筑间距的控制要求,增加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营造更多的公共空间。

   责任编辑:李雪蕊


原文链接:http://dnr.sc.gov.cn/scdnr/scszdt/2024/9/12/a2726efa565241b8b35df4fa1522ec0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