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焦点 > 正文

向共和国75周年华诞献礼 | 山西:不当“煤老大”,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4-10-09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保障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业开发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0月1日,共和国将迎来她75周年华诞。中国矿业报社策划组织推出“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巡礼”重大主题报道活动,组织调研采访组,分赴各矿业大省采访,用脚步丈量矿山矿城,用眼睛感知矿业精神,用耳朵倾听矿业呼声,用内心感应矿业脉搏,用文字记录矿业发展,陆续推出“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作为献给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珍贵礼物,今日刊发“山西篇”,敬请关注。

  巍巍太行,茫茫吕梁,汾河源远流长。

  这里,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造就两山夹一川的秀美山河,丰富的地下宝藏奉献了宝贵的能源资源。

  这里,有着许多响当当的称号——“煤海之乡”“乌金福地”……煤类齐全质优,埋藏较浅且厚度适中,便于开采,运输便利,原煤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被很多人贴上“煤多灰多”的标签,而亲眼目睹锦绣太原、大同蓝以后,又不得不将刻板印记彻底推翻。

  这里是山西省,一个具备稳当“煤老大”的天赋,却又努力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资源大省。这几年,山西着力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的做法和成效着实可圈可点。

  01 产业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众所周知,山西省位于华北平原西侧的黄土高原,因居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地方属晋国领地,因而简称晋。山西省地处我国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表里山河”之誉。

  走进山西自然博物馆,记者得以近距离感受山西矿业的发展脉络,领略矿业大省的独特魅力。根据山西自然博物馆的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山西能源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和建设。特别是“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大项目中,就有15个落户山西,与之前的山西工业体系一起运转,成为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重化工能源基地的厚重骨骼。山西这个宝藏之地,格局大得不得了!山西省地质工作者急国家所急,围绕煤炭、铝土矿、铁矿、铜矿、金矿等矿种不断实现勘查突破。1950年,山西省工业厅工矿研究所开展了五台铁矿调查,并出具了山西省第一份铁矿调查报告;1953年,大同矿务局钻探队编写的《山西省大同忻州窑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成为山西省第一份煤炭精查报告;1956年,华北地质局143地质队在铜矿峪矿区探明规模巨大的细脉浸染型铜矿,为我国首次;1958年,山西省地质厅吕梁地质队第三分队探得袁家村特大型铁矿,现已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露天冶金矿山。山西省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强大的运输能力,世界最大的铁路货运大秦铁路就从这里出发。1992年,大秦铁路全线贯通,从山西大同一路向东延伸至河北省秦皇岛市,全长653公里。这条铁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主要通道,承担了全国各大电网、发电公司、钢铁公司和300多家主要发电厂、6000多家企业的煤炭保供任务。山西省是我国煤层气开发的热门地区,丰富的煤层气资源让这里成了行业焦点。1993年,山西晋丹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沁水寺河建成了全国首个煤层气开发试验井组,为无烟煤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打下了基础。后来,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登记了山西省大部分的煤层气区块,让山西的煤层气勘查开发规模迅速扩大。说到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山西的发展势头挡都挡不住。从2008年至2012年,山西省投入约54亿元,完成了328个勘探项目。山西省可不仅仅只有煤炭和煤层气,铝土矿也是这里的优势资源。山西省铝土储量全国第一,孝义克俄铝土矿床就是代表。它的开发利用对山西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矿业权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山西省委、省政府率先在全国推行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让煤炭工业发展上了新台阶。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要求山西通过综合改革试点,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现在,山西省正在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效益,积极探索煤矿智能化,率先实施智能煤矿地方标准。2020年,我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在山西建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提速,华为煤矿军团全球总部落户山西省太原市。据统计,目前山西省已建成118座智能化煤矿,全省一半以上的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八成以上,采煤工效大幅提升。山西省还通过建立矿业权退出机制,率先试点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三气”共采。全省煤层气资源储量约0.92万亿立方米,稳居全国前列,其中2023年提交煤层气资源储量1638.08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不仅如此,山西省还在新型清洁能源勘查方面取得突破。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020年在大同市天镇县探获我国内陆中东部地区第一口温度最高(井口温度160摄氏度)、自流量最大(230立方米/小时)的地热井,改变了“我国内陆地区没有高温地热资源”的传统理论认知,建设完成我国中东部地区第一座高温地热试验电站,完成浅层地热“无干扰”“采灌一体化”供暖试验和地热温室大棚建设,初步实现发电、供暖、温室种植、科研、教学的梯级利用。

  02 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1-2020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山西取得了丰硕成果,共有14个地质勘查项目获得了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优秀找矿成果奖,这个数量在全国各省中算是相当多的。

  在总结了上述找矿成果后,按照自然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山西省实行了“四到位”的工作法,也就是“经费保障到位、组织机构到位、规划方案到位、推进举措到位”,以便全面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首先,山西设立了省级地质勘查专项资金。从“十四五”开始,山西省一直在加大找矿的力度,每年省财政都会投入3亿元至4亿元用于公益性地质勘查,到现在已经投入了14亿元。其次,山西成立了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为主,相关地勘单位提供技术支持的“山西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的职责就是指导和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落实,编制《山西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四五”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山西充分考虑了国家对山西省能源资源的需求,以及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部署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截至目前,山西“十四五”找矿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呢?新增铁矿石4.92亿吨、铝土矿3.82亿吨、铜3.75万吨、金26.16吨、钛1.9万吨、镓1.21万吨。其中,铝土矿作为国家“十四五”目标中完成难度较大的矿种,山西不仅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还有望取得新的突破。同时,山西还加大了对煤炭、煤层气、晶质石墨等优势矿种的勘查找矿力度,新增的矿产资源分别为5.23亿吨、3478.79亿立方米、772.47万吨。下一步,山西将继续加大对钛(金红石)、铜等两个矿种的勘查力度。此外,山西还编制了《山西省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高了基础地质调查的程度,为找矿勘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全省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现全覆盖,主要成矿带1∶5万磁法测量实现全覆盖,全省基岩山区1∶20万区域化探实现全覆盖,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化探测量实现全覆盖。山西还编制了《山西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2021-2025年)》,以落实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促进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多年来,山西省的国有地勘单位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和基础支撑。山西省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主要依托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山西地质集团、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中国建材山西总队等国有地勘单位,通过实施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找矿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山西省将继续加大找矿力度,重点部署实施铁、铝、铜、金、晶质石墨以及煤层气等战略性矿产勘查、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地热资源勘查等,切实增强山西省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03 厚植美丽山西生态底色

  初夏的太原城,汾河穿城而过,碧波荡漾,绿意盎然,沿河两岸已形成绿色生态长廊,人们晨跑锻炼或傍晚散步很是惬意,这里已经成为太原市的新名片。太原人总是很乐于介绍这里的变化,而且很骄傲地说:“感觉很舒适,特别好!”

  近年来,太原市正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部位于该市的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主动把矿区建设融入城市建设,配合太原市政府完成了西山矿区“三河三路”的西延工程,河道两侧施工快速路及景观工程,方便了西山矿区居民的通行,美化了西山环境。

  位于太原市郊的中国宝武太钢集团东山矿在实践中提炼出新型生态修复路子,采矿作业遵循“集中采矿、动态复垦、自主绿化”一体化作业模式。传统露天矿山的综合治理模式是将矿山复垦绿化工作安排在矿山开采结束后集中实施,但该矿结合开采技术条件,经过分析研究,创新开采和排土工艺,推出矿山开采和绿化一体规划实施的作业模式,优化采矿推进方式,缩减开采区域面积,及时回填、绿化采空区,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在矿层厚度范围内整体推进,尽快在采场局部出露矿体底板形成采空区,利用后续开采剥离的岩石回填、覆土、绿化。

  ……

  近年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履行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科技创新、抓实工作机制等方面齐发力,加强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坚决完成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任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统筹谋划,首先在完善顶层设计上下足功夫。

  立规划明方向,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行动指南。在《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架构下,山西省自然资源厅2022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山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根据山西省的地形地理和自然资源禀赋特点,《规划》以山西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为框架,系统划分生态修复单元,分区研究生态问题,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修复举措,科学布局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从而实现统筹推进生态修复系统治理。《规划》的发布,标志着山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重大工程。两山,即太行山、吕梁山;七河,即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一流域,即黄河流域。

  为有效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山西省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进行全局性统筹、系统性保护、整体性修复,打破部门界限、资金事权匹配有偏差等制约,成立了“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主任由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兼任,办公室负责统筹各项工作,强化指挥调度,抓好推进落实等工作。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协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牵头建立了“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抓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将相关部门和各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纳入专项考核,狠抓落实工作机制,切实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山西省从资金、治理方案、审查备案、监管责任、验收要求等方面多维度强化机制建设,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机制基本健全。前不久,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山西省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今后采矿生产项目土地复垦费用预存,统一纳入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进行管理和使用,规范矿业权人基金缴存和生态义务履行,督促矿山企业缴存修复基金和复垦费用650余亿元,专款专用,推动实现“边开采、边修复”;山西省规范开发治理方案的编制和严格实行审查备案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由自然资源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审查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四合一”编写,自然资源部门牵头一次性审查,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从生态保护能力和修复水平决定矿山开采方式,为矿山生态修复系统性提供了科学指引。

  山西省分别针对矿业权人、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印发通知,确保矿业权人生态修复义务全面履行到位,明确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监管责任,监督矿业权人自主履行矿山生态修复义务。

  此外,山西省还出台矿山生态修复规范,制定了露天煤矿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3个方面,建立露天煤矿准入机制、生态修复机制等8个长效制度,加强全省露天煤矿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建立山西省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管理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和动态监测技术,对全省矿业权人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行信息化监管,开创了山西省有主矿山生态修复新局面,同时无主矿山生态修复制度机制建设有质的提升。

  山西省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先后出台了《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细则》《山西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办法》,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山西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管理。四梁八柱建起来了,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根基就稳了,接下来关键在落实。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的决策部署,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60.3亿元,实施总投资近200亿元的重点生态修复工程。特别是2023年,山西省成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最多的省份,为该省生态修复与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山西省科技赋能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强化科技创新,开展数字自然资源建设,创新月度卫星影像、综合地理信息和实时视频技术,对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时监管。2022年8月,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入选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名单,这是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平台。该创新中心聚焦山西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矿区生态复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以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黄土高原重度侵蚀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重度开采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和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监管技术为研究方向,致力于开展黄河中游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和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1+N”体系建设,打造山西省特色鲜明的生态保护修复政产学研用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高地。

  项目的实施,以科技赋能,且卓有成效。

  一是完成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动总投资81.8亿元的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试点工程涉及太原市、忻州市的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古交市、娄烦县、宁武县、静乐县6个县(市、区),施治80个子项目,施治内容主要包括河流水系及水生态保护恢复、造林绿化治理、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农用地综合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六大类,最终完成汾河流域各类治理面积1302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特别是汾河山水工程试点工作形成的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山西省黄河重点生态区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遴选18个生态修复单元,布置了62个子项目,总投资55.08亿元。在西部直入黄河冲沟密集区、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中山丘陵区分别遴选8个、5个、4个生态修复单元,以提升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以“水沙调控、整沟治理、固沟保塬”为手段,实现“西部植被提质增效与水土保持、中部土壤保持与耕地保护、东部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二是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完成山西省历史遗留矿山调查,确定历史遗留矿山未治理图斑8352个,面积22836公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调查评价工作,为科学谋划组织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依据。截至目前,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项目法、因素法等奖补资金支持的项目共8个,支持山西省生态系统受损、开展修复最迫切的重点区域和工程,通过项目实施,可实现朔州市、临汾市、运城市历史遗留矿山“清零”,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

  山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双向发力,规范持证矿山修复“控增量”,推动无主矿山治理“减存量”,同时绿色矿山建设常态化。截至目前,山西省共遴选入库省级以上绿色矿山达标企业196个,其中国家级80个。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从长期保障全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功勋省,到断腕刮骨式的矿山企业兼并重组、矿产资源整合,再到追新逐绿厚植生态底色,勇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在理论上创新、在实践中突破,以新作为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一路征程,山西地质人扛责奉献,矢志报国。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410/t20241001_28698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