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助力南通通州迈向农业强区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到“机械化”作业,再到发展现代“智慧农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南通通州的农业种植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耕作方式主要靠人。那时,每到农忙季,农田里满是农民躬耕的身影。“15年前,我们采用的是人工栽插,一个人一天只能栽插8分地,一块田需要百十个人,所有工人一天也只能插80亩田。”南通通州万亩示范方负责人黄健从事农业生产多年,他告诉记者,因为作业效率低,作业周期相对长了很多。“比如夏季插秧,我们大概是从5月25日开始,一直要到7月7日栽插才能结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小型农机具得到推广使用。农机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农民根据生产需要和收益预期自主选择、自主投资、自主经营,传统的耕作方式被机器悄然替代。
从2020年起,通州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并全面启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到2022年,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3.1%,共有万余台农业机械投入农业生产,其中无人插秧机和无人植保机被广泛应用。
智能收割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植保机……农忙期间,在金沙街道的万亩示范方,不时看到无人驾驶农机在田间忙碌。“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智慧农机”正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我们运用无人机开展巡田作业,采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播种机使用北斗自动导航,不但作业精准度高,作业效率也提高了。”黄健告诉记者,目前农场的农事工作全部由机械完成。
不仅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生产,智慧农机在通州区种植大户中也得到普及。2020年初,全省首家无人化农场落户十总镇育民村,为南通乃至全省粮食生产从全程机械化到全程无人化转变探索经验和路径。2022年8月,大利家庭农场通过市级无人化农场验收。“基本上从插秧、耕种到收割都是机械化作业。”大利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花告诉记者,从农民“会种地”到农机“慧种地”,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也增加了。“小麦亩产比去年增加了将近150公斤,今年水稻种植面积1000多亩,目前长势良好。”
随着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两大行动”的深入推进,通州区成功建成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目前,全区有各类智能机具1342台套、无人化农场11个,“机器换人”正助力通州向农业强区铿锵迈进。
原文链接:http://nynct.jiangsu.gov.cn/art/2024/10/11/art_12435_113826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