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何以赋能基层治理?
桐城六尺巷其实很“窄”,三人并行都显得有些拥挤。六尺巷又很“宽”,由此延伸出的“六尺巷调解法”“六尺巷工作法”以及谦和礼让思想深深融入了桐城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成为桐城的精神标识之一。
2024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来到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总书记说,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桐城被誉为“中国文都”,位于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因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至今已有1200余年建城史。从高空俯瞰,桐城老城形似金龟,数不清的街巷如同龟板上的纹路。行走其间,可见它们宽窄不一、往来交错。这里自古有“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之称,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六尺巷,这条长不过百米的窄巷连接着一个关于礼让的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要追溯到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发生土地纠纷。张家给远在京城的张英写信求助,张英回复的《让墙诗》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张家得诗后主动退让三尺,吴家备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六尺巷。
桐城六尺巷其实很“窄”,是一条长约100米的狭窄巷道,宽度只有六尺,相当于2米左右,三人并行都显得有些拥挤。六尺巷又很“宽”,由此延伸出的“六尺巷调解法”“六尺巷工作法”以及谦和礼让思想深深融入了桐城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成为桐城的精神标识之一。桐城市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基层治理结合,为乡村治理又带来了哪些启示?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社区治理的“星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无数动人故事。六尺巷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这番话的人是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他是张英的十二世孙,已经从事社区工作20余年。在“六尺巷调解法”还未进行总结提炼之前,他所在的六尺巷社区就用六尺巷中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化解社区里的各种矛盾。在“六尺巷调解法”的基础上,张耘倡导“得理可让人”和“德法相依”相结合的矛盾调解方式。
几年前,桐城市民孙先生合法购买了一个废弃厂房的地块,但由于历史久远,院墙已倒塌,旁边的邻居已经将房屋建在院墙根基的里面。2021年上半年,孙先生想对年久失修的厂房进行改造,以消除安全隐患。但邻居认为,厂房离自家围墙太近,改造时自家围墙也有安全隐患。此外,邻居还担心厂房空调噪声太大,影响其休息和生活,提出要孙先生让出两到三米距离。双方久未达成一致。
张耘了解情况后,立即上门实地察看,对双方进行多次调解。“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我经常引用六尺巷的故事,让矛盾双方都能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一致。”张耘说,“为了这点小事如果去法院起诉,不但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企业的经营也会受影响,我这样和孙先生算了一笔账,并说服他让步。”最终,孙先生同意以原来的墙角为界,让出一个空调的距离砌厂房院墙,邻居也让出一米左右距离。
六尺巷社区大约有人口7000人。每个月张耘都要处理多起类似的矛盾,包括邻里纠纷、婚姻家庭、拆迁安置等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融在萌芽,“六尺巷调解法”为六尺巷社区平安和谐持续“加温”。“一方能先让一步,很多问题就能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时候让步很难,尤其是对于占理的一方,但如果占理的一方能先退一小步,将心比心,往往会收获另一方更大的理解与回报。”张耘感叹。
六尺巷社区网格员戴华前不久就处理了一起空调漏水事件。五楼住户的空调外机漏水,水滴到三楼阳台的雨棚上。三楼住户说影响了自己的睡眠,五楼说你那雨棚是违规搭建,三楼说无论如何你漏水在先,双方因此产生纠纷互不相让。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解下,最后三楼住户同意先让一步,愿意出维修空调的200块钱。五楼住户一听也不好意思了,坚持是他家的责任,他得出钱。工作人员最后劝说一人出一半,这起纠纷至此圆满解决。
桐城市文昌街道翻身社区七里香溪小区二期有420户居民一直使用临时电,深受动不动就停电的困扰,时间一长,不少居民拒绝缴电费以示抗议。业主与物业、开发商之间的关系紧张,物业管理一度陷入瘫痪。2022年3月,翻身社区依托“六尺巷工作法”,设立“睦邻会客厅”,形成社区事务综合调处机制。社区党总支书记叶鲜和网格员张红多次深入该小区,邀请开发商、物业和业主代表到“睦邻会客厅”交流,一边推动开发商履行义务,另一边发动社区党员群众带头缴纳所欠电费,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共识。仅用一周时间,便完成了入户智能电表的安装,电力顺利移交,居民用上了国网电,拖欠的28万元电费全部收齐交到了物业账户。“睦邻会客厅”促成了开发商、物业和业主亲切“握手”。
在桐城大大小小的街道社区里,像这样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的案例比比皆是、信手拈来。眼下,桐城设立了300余处覆盖基层单位的“六尺巷调解室”,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品牌。
街巷依旧在人们脚下,亲仁善邻的和文化被种进心里。在桐城市,六尺巷从一条巷子变成调解方法乃至社会治理方方面面的工作法,关键在于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人民调解的“法宝”
桐城市人民法院孔城人民法庭是“六尺巷调解法”的发源地,这里有安徽省第一个“六尺巷调解室”。走进这个窗明几净的调解室,里面布置着绿色的盆景绿植、白色的沙发、整齐的书架;形象生动的六尺巷文化墙、精致古朴的六尺巷法治文化走廊都向人们展示着法院融合传统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花园式法庭、温馨的摆件布置更有利于双方当事人在放松的氛围中展开调解。”桐城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孔城人民法庭庭长张诚解释。
孔城人民法庭地处城郊接合部,辖区还包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以来矛盾纠纷急剧增多,诉讼案件数量上升很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孔城人民法庭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用判决方式处理这些案件的实际效果并不好,于是法官尝试以调解方式来化解矛盾,让矛盾纠纷用调解方式进行结案,从根子上解决了问题。
2013年,桐城市人民法院对孔城人民法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进而提出“四全调解法”(全员上、全面听、全力办、全过程调解)。经过探索实践,又将六尺巷谦和礼让精神融入诉讼调解,2015年6月提出凝结了集体智慧的“六尺巷调解法”,并提炼了“听、辨、劝、借、让、和”六字操作规程,还在孔城人民法庭设立了安徽省第一个“六尺巷调解室”。又在2015年7月出台《关于推进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实施的意见》,全面推行“六尺巷调解工作法”。2024年1月至9月,桐城市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调解率达35%,居于全省领先水平。
“六尺巷调解法”的精髓就在于用柔性方式钝化矛盾。张诚认为,与社区治理讲究的“有理者先让”不同,孔城人民法庭在化解基层矛盾时更遵循“强者先让”原则。“比如说公司与员工发生矛盾,我们肯定先做公司方面的思想工作;债权人相对于债务人而言可能就是强者,所以也会先做债权人的思想工作。强者先让,互谅互让。”
2023年8月,桐城市民都金姑遭遇交通事故后立即住院治疗,要求肇事方赔偿3.8万余元,但涉事车辆的投保公司因不认可对方单方面进行的伤情鉴定,并不同意赔偿方案。“六尺巷的故事咱们都知道,连大学士都能让,咱怎么就不行呢?”在调解现场,张诚充分倾听双方心声之后,运用六尺巷典故对双方进行劝导,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赔偿3.5万余元的协议。
2023年9月2日,伍某在某园林公司工作期间,不幸被带有剧毒的野蜂蜇伤,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伍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双方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死者家属情绪激动。
接到调解请求后,张诚立即前往孔城镇综治中心,对双方展开“背对背”调解,释法明理。最后,经过两次调解,在多部门联动下,双方达成和解,某园林公司赔偿死者家属60万元,立即支付30万元,余款30万元分期支付。为巩固调解成果,依据双方的申请,孔城人民法庭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这起毒蜂伤人致死事件在诉前得到圆满化解。
“当年的张英不愧是大学士,通过一纸《让墙诗》巧妙化解邻里矛盾,放在今天就是金牌调解员。”张诚感慨道,调解员的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调处的效果,但优秀调解员不容易培养,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强大的共情能力,而且最重要的就是热爱这份工作的情怀和责任感。
这位在基层法庭工作了近30年的法官眼中,最重要的核心无疑是人。他认为,人民调解法出台已有十余年了,无论是“枫桥经验”还是“六尺巷工作法”等,全国各地的社会治理经验都越来越重视基层调解。但工作步骤再完备,操作流程再规范,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调解员队伍。好的办法最终是要靠人来执行,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贯彻。桐城市政法系统正在探索这方面的经验,比如通过评选十佳调解员、开展常规培训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这支队伍,只有这项工作推深做实,才能把经验发扬光大。
乡村治理的“良方”
桐城市金神镇万新村苏庄组有一幅新绘的墙画,上面“六尺于心、心宽者无界”几个大字非常醒目。
原来,十几年前村民苏杨生在路边新建了房子,不久后同村村民苏姚才在旁边也建起房子。两栋房子墙对墙,中间空出约4米宽的巷道,权属不清。为了占地界,两家人都在这里种了树,时间一长,也分不清哪棵树是谁家的。“两家都说地是自家的,平时相安无事,但只要有一家想动一下,另一家就会找上门争论。”村民王彩霞说。十几年过去了,树和荒草越长越高,从前望不到后,两家都把垃圾往中间倒,这块充满争议的地界逐渐成为脏乱差地带,再加上其位于进出苏庄组的路边,脏乱差现象尤为碍眼。
2023年8月,万新村争取项目资金对苏庄组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和美乡村。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这块地越发显得格格不入。村里找到苏姚才和苏杨生,希望两家让出中间这个地界统一整治。为此,村委会工作人员跑了3次,前两次两家都摇头摆手不同意。第三次,工作人员跟他们讲起了六尺巷的故事,“几百年前张英大学士都能‘让他三尺’,你们也学学六尺巷的精神,互相让让,为大家让出一条休闲路。”听着村干部的劝说,看着村里新种的草坪、新栽的花木、新铺的石砖路、新修的亭子,两家人最终做出让路的决定。
随着“六尺巷调解法”的深入推进,“六尺巷工作法”也应运而生,桐城市众多司法行政机关甚至乡镇、街道、村(社区)纷纷跟进,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解读其精神要义。
“六尺巷的精神在基层永放光芒,时刻提醒基层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和为贵。在农村基层工作,有的矛盾纠纷既要讲法,也要讲情。”新渡镇党委书记潘东香认为,正是秉持着这种认知,借助于六尺巷的精神内涵才让很多基层矛盾得以化解。在基层工作与“六尺巷工作法”结合的基础上,新渡镇还聚焦村民小组这一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出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四说四提升”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村民自治和杰出乡村能人的作用,提升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动性、积极性,有效化解基层风险隐患,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潘东香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棘手的案例。2023年10月2日,新渡镇新安渡村村民李某应邻村胜圩村村民王某邀请,到其家中贴瓷砖。当天上午,临近工程结束的时候,李某不幸倒地不醒。120急救车到场后,医生宣布李某已经死亡,考虑心源性猝死可能。事情发生后,李某妻子与王某就赔偿金及人文关怀方面始终难以达成一致看法,事态陷入僵局。镇派出所接警后,公安、综治、村“两委”等部门联勤联动,镇综治工作人员、新安渡村及胜圩村“两委”干部和村里的老党员等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积极介入协调,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动员双方坐下来,听心声、辨曲直,借古喻今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达成和解。
“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基层镇村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有所减弱,有的群众会抱怨或反映村干部很少到村民小组去了。通过开展‘四说四提升’活动倒逼村干部深入到群众中间去,要求包组干部每半个月入组一次,做到党员干部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潘东香介绍,他们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党员说党”,邀请本村民小组或附近村民小组的老党员、优秀党员开展宣讲活动,动员村民小组的党员、群众参加,说生产生活中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等。宣讲形式上不拘一格,场地选择上灵活多样,目的就是引导并鼓励党员、群众分享自己的感悟、思考和建议,让老百姓明白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奋斗出来的,进一步形成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良好氛围。
基层的群众之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开展“村民说事”,针对村民小组内的闹心事、烦心事、发展事,让大家一起来商量,想办法、出点子,为群众搭建建言献策的平台,真正做到听民声、集民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仅可以感染人、鼓舞人,还可以带动人。通过“好人说德”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我们乡镇的杰出乡友众多,在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通过‘乡友说根’架起乡友与故乡间的桥梁,让他们爱故乡、信故乡,坚定对家乡乃至广袤乡村发展的信心,进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潘东香详细阐述了将“六尺巷工作法”进一步延伸到村民小组里开展“四说”的初衷。
治国理政的“智慧”
2016年7月,一张桐城交警对大货车驾驶员开出的空白罚单在网络热传,这张罚单上没有填写扣分与罚款,而是交警手写的警告:“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这张被称为“最美罚单”的空白罚单,是桐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柔性执法的重要体现。桐城市公安局拓展六尺巷的和谐内涵,将谦和礼让思想融入基层治理和社会管理,在全面推行首违警告、首违免罚等举措的同时,高度关注大货车驾驶员这一特殊群体。
在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文昌市场监督管理所里有一间特别的办公室——永红暖心工作室,创始人是副所长方永红,他也被文昌街道大大小小的商户和广大消费者亲切地称为“方能人”。
翻开厚厚的工作台账,各类消费纠纷的详情、证据、处理结果等一目了然。“你看这里面记录的很多纠纷,无非是三元五元、三斤五斤的事,但是群众事无小事,一旦调处不好,小争端就有可能演变成大祸患。”方永红说。
从事消费维权工作30年,方永红总结摸索出了一套“三快五心工作法”,即快受理、快办理、快反馈,热心接待、精心研判、耐心倾听、尽心办理、诚心反馈。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将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融入消费纠纷调解,并综合调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企业和志愿服务团队等多方力量,推动消费维权端口不断前移。
“以前一年可能都接不到100起投诉,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现在一年要接到1000多起投诉。”然而,在“六尺巷工作法”推动下,伴随着投诉量剧增的是办结率与消费者满意度的不断提升。“调解消费纠纷时,我们坚持以法为据释法理、以理服人评事理、以情感人讲情理,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市场公平有序发展。”方永红说。
2023年2月,桐城市民余某反映自己购买的新车油耗大、行驶时有抖动,要求换车,但是商家只同意维修。“双方自行协商时分歧较大,为此投诉人余某还采取了堵门、拉横幅等过激方式。我当时预判到如果不及时处置,后续可能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方永红回忆。他当即赶往现场,耐心倾听双方意见,并安抚好余某情绪,在余某答应不以过激方式维权后,约定择日再谈。“余某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借钱买车的目的是跑车养家糊口。调解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为此特别邀请了市消保委、街道综治办、派出所一同参与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商家同意为车辆更换发动机,并支付余某误工费1万元。”方永红说。
在新时代,六尺巷被激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大“法宝”,正不断续写着关于礼让与和谐的崭新故事。
今日的桐城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六尺巷文化元素无处不在,从邻里小争到诉讼大纷,六尺巷典故的运用贯穿始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启迪广大群众对标先贤、以礼为先,引导矛盾双方互谅互让、握手言和。六尺巷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代代相传,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
“怎样把六尺巷蕴含的谦和礼让精神运用于社会治理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区治理,发挥好基层组织的关键作用;大力弘扬好人好事,在全社会营造互谅互让的氛围。”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一直在思考这个大课题。
青砖黛瓦的印痕,掩隐着左邻右舍的质朴对白;清明高洁的牌坊,镌刻着礼让三尺的千古美谈……一条巷子,一个故事,一种文化。从社区治理到乡村治理,从“让”到“和”,从和谐乡村到和美乡村,六尺巷结合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必将在新时代背景下大放光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沉甸甸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rdtt/202410/t20241031_1375701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