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焦点 > 正文

从“有学上”到义务教育有保障再到“上好学”——一位乡村教师眼中的教育之变

发布时间:2024-11-11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简直不敢想,现在山里的教学设施和城里差不多……”

  10月30日一大早,云阳县江口镇千丘小学教师陈波在“朋友圈”发了一段10秒钟的视频。视频中,40多名学生通过智能化教学“一体机”,聚精会神地回看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

  视频下方点赞不断,其中就有10多年前陈波教过的学生“火炉女孩”刘兴敏。看到她的留言,陈波很感慨。

  从青涩小伙到骨干教师,陈波扎根大山深耕教育事业已有17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他见证了云阳县近20年乡村教育的变迁:从刘兴敏提着火炉上学到义务教育有保障,再到“上好学”的蝶变。

  为了安心听课,

  孩子们提着火炉上学

  2007年,17岁的陈波通过公招考试,分配到云阳县农坝镇云峰村小担任教师。

  当时,农坝镇是云阳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其中云峰村小又是农坝小学最远的一个高山教学点。大山阻隔,山里的教学条件十分落后。

  村小共有3个年级,20多名学生,大家“蜗居”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共用几张破旧的条桌。由于坐落在1500米的高山上,每年到了11月山上就会飘雪。严寒笼罩下,孩子们安心听课,就成了一种“奢望”。

  “特别是到了寒冬,气温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由于教室没有保暖设施,冷空气直接往衣服里钻,冷得人直哆嗦。”刘兴敏说。后来,大人们用废弃的油漆桶制作小火炉,里面放几块烧红的木炭,孩子们提着火炉去上学。到了学校,再将火炉放到课桌下,身体暖和了,就能安心听课了。

  担心炭火熄灭,上课期间,他们要时不时钻到课桌下,掏一掏木炭;课间休息时,男同学还要将火炉在空中使劲抡几圈。

  “别看动作简单,要是抡不好,还会被炭火烧到衣服。我那时胆子小,只好靠在墙根,摇一摇火炉里的炭。”刘兴敏回忆道,“2009年,重庆日报记者拍下我穿凉鞋提火炉上学的照片,发到网上,引起全国网友的关心。后来他们便亲切地叫我‘火炉女孩’。”

  2011年,在爱心人士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云峰村小进行了修缮,并配备了烤火炉。至此,山里娃提着火炉上学成为了历史。

  送教上门,

  让每一位孩子都接受教育

  2015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山上的村民集中搬到了山下,云峰村小撤并到了农坝小学。

  那时,很多村小也陆续开始撤并。搬下来的村民为了生计,都选择外出务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在家照顾。“最大的变化是,哪怕再穷再困难,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当时都很少有适龄儿童没有接受教育的,即便是一些特殊儿童。”陈波说。

  特殊儿童黄慧(化名)就是受益者之一。

  家住江口镇千丘社区的黄慧,从小患有先天性脑瘫,导致双腿和手指变形,无法独立行走和抓握东西,只能坐在特制的轮椅里。父母为了给黄慧看病,选择外出打工挣钱,照顾孩子的重担就落在奶奶李天碧肩上。

  “吃和穿都不是问题,就是担心孙女的教育。”李天碧说,黄慧父母读书少,也不认识几个字,看到其他同龄孩子都在上学了,自己也很着急。但黄慧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她出门上学。

  李天碧一筹莫展时,2018年,千丘小学教师蒋代久带着各种各样的教具来到了黄慧家。

  “当时黄慧见家里有陌生人,便躲在了墙角,不敢抬头。后来,熟悉了大半天才不再害怕。”回忆起第一次送教上门的经历,蒋代久记得清清楚楚。

  蒋代久经过和李天碧沟通,又为黄慧量身定制了特殊的教案。第一节课是康复训练,第二节课是数数,第三节课是讲故事。

  “她的记忆特别好,只要教一遍,基本都能认识。”蒋代久说,“从那以后,我就坚持每周送教上门两次。家访次数多了,黄慧也变得乐观开朗了很多,还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

  如今,得益于送教上门、控辍保学、教育资助等政策的延续不变,当地的适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温度的教育,做到了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建立“学区制”,

  山里娃在家门口上好学

  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后,乡村教育更是迎来质的飞跃。

  这一时期,为了保证农村孩子享受好的教学条件,不少乡村学校补齐了硬件上的短板。比如,水泥地变成了防滑塑胶操场,“班班通”升级为智能化教学“一体机”,多功能教室增添了钢琴等。

  “要说变化,我的感受是,城乡教育更优质均衡,这就要提到‘学区制’。”陈波解释,这几年,随着家长们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不少孩子都进城上好的学校,一些乡村学校出现了“学生荒”,千丘小学便是其中之一。

  “高峰时我们学校有700多名学生,现在仅有201人。”千丘小学校长康凯说。

  如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云阳借鉴集团化办学经验提出了“学区制”,即在一定辖区内,多所学校组成一个学区,其中教学资源条件最好的学校为学区长,通过定期派遣骨干教师定岗交流等形式,实现教师、课程、设施设备的资源共享。

  按照这一设想,江口、盛堡、千丘等多所学校组成“学区”,建立了教育合作结对帮扶机制,定期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37岁的张燕是千丘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已有15年教龄。去年5月,她被学校派到江口小学跟岗学习半年。“去优秀的学校跟岗学习,比听一些教育讲座来得更快,效率更高。如重点章节怎么处理,如何跟孩子有效沟通,我们学习后,在教学中优先使用。”培训归来,张燕与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分享学习心得,还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江口小学是我们的学区校,我们统一课程建构、制度建设、评价考核等,他们也会定期派遣骨干教师到千丘带教。同时,千丘的教师也定期到江口跟训学习。”康凯说。

  在“学区制”的助力下,去年,千丘小学获得了云阳县2022-2023年度“教育教学”一等奖荣誉,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411/t20241111_1378520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