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召开“百年鸳鸯龙”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
11月29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现的窃蛋龙新种——“百年鸳鸯龙”研究成果。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白慧君出席发布会。
2021年,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在阿拉善左旗的毛儿图野外考察点发现两具较完整的紧邻恐龙骨架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等单位科研人员通力合作、潜心研究,认定两具恐龙骨架化石来自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属于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经研究对比,发现其形态学特征组合区别于其他已知的窃蛋龙类成员,代表了一个较小型的窃蛋龙类新类群。由于化石标本中包含两个个体,令人想起“得成比目何辞死”的鸳鸯,故以“鸳鸯”属名;种名“百年”则是纪念窃蛋龙类恐龙命名一百周年(最早为1924年命名的纤瘦纤手龙和嗜角窃蛋龙)。
窃蛋龙类是一类与鸟类关系比较近的兽脚类恐龙,具有十分独特的身体构造和筑巢行为。“百年鸳鸯龙”体长不足1米,有一双长长的后腿,是一种灵巧的小恐龙。该化石中还保存有精美的胃石,证明这种恐龙生前和现代很多鸟类一样,也会吞食小石子储存在消化道中帮助研磨食物,这些胃石的保存为了解恐龙的生态习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截至目前,我国发现恐龙新种属近400种,内蒙古发现47种。“百年鸳鸯龙”的发现,为自治区“恐龙家族”再添新成员,为认识窃蛋龙类的多样性以及演化历程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这一发现也进一步丰富了自治区毛儿图地区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的生物多样性,表明这片温和湿润的白垩纪“恐龙故乡”不仅供养了鲨齿龙类的毛儿图鲨齿龙、禽龙类的戈壁原巴克龙以及甲龙类的屈眼戈壁龙等大型恐龙,也孕育了这样小巧灵活的似鸟恐龙。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将以此次战略合作为契机,推动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进行资源共享,加强优势互补,开展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和普及工作。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参加发布会。
原文链接:https://zrzy.nmg.gov.cn/xwdt/zxdt/202411/t20241129_26170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