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资讯 > 正文

小丰营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4-12-10 来源: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位于康庄镇东北部的小丰营村,村域面积0.94平方千米,全村1240户、2225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这几年,小丰营村在加强支部建设、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等方面持续下功夫,并通过发展蔬菜产业、重启升级乡村大集、试种旱稻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村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用崭新面貌和蓬勃活力,绘就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从“软弱涣散”到和谐发展

  初冬时节,走进小丰营村,一条宽阔整洁的道路映入眼帘,两侧金黄色的树叶片片飘落,给这个季节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美好。村民们三五成群,或悠闲散步于秋日余韵之中,或交谈在巷尾街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能摘掉‘软弱涣散村’这个‘帽子’,确实不容易。”康庄镇小丰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军说。

  张建军告诉记者,在2021年小丰营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后,镇、村两级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武装部长、党委组织委员为组长,包村队长、第一书记、村党支部委员为成员的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方工作力量,找问题根源、明整顿思路、解干群矛盾、促产业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张建军深知,要改变村庄的面貌,必须从党支部自身建设抓起。为此,他带领全村党员,从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入手,不折不扣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并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章党规、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方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庄严的仪式感、亲切的代入感,深化党员身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上,严格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三务公开”制度,利用微信群、广播等渠道拓宽公开平台,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健全完善自治章程,发挥章程对全体村民的约束作用,既提出制约和要求,又保护合法权益。

  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村村都有烦心事。面对村民的多样化需求和复杂问题,如何能更好地收集民意,解决村民真正关心、着急的事情,成为了小丰营村“两委”干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始终把群众的小事当作‘两委’干部的大事来抓。”张建军说。

  为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确保村民需求能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小丰营村建立了网格化工作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张建军为一级网格长,负责统筹协调全村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其他10名“两委”干部为二级网格长,在政策宣传、信息收集、资源协调、矛盾化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常年在家、身体健康的74名党员担任街巷长,每人负责联系30至40户村民,他们既是政策的宣传者,也是村民需求的收集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在这一工作机制的推动下,每一个网格都像一个小的服务单元,共同构成了全村的服务网络,使小丰营村真正做到了“格中有人、人能管事、事能办结”。

  崔晏泉就是村里的一名街巷长,自打有了这个新身份,走街串巷、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就成为了他的日常。不管是村民家中的上水管道突然漏水,还是供暖管道因年久失修而效果不佳,崔晏泉总是第一时间接到消息、赶到现场,并从村民们的“急难愁盼”着手,解决了一批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作为一名党员,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我很自豪。”崔晏泉说。

  工作做到村民心坎里,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现在村里每月的接诉即办工单都稳定在了个位数,跟以前相比降了一大半。”从“软弱涣散”到和谐发展,张建军满脸欣慰,“有了村民的支持和肯定,我们干好工作的劲头儿更足了!”

  2023年12月14日,按照全市党组织整顿工作总体安排,经市委组织部批复,同意小丰营村完成转化“摘帽”工作。在张建军看来,这是对小丰营村工作成效的最好肯定。

  蔬菜大村焕发新生

  小丰营村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是京郊最早出口蔬菜的行政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小丰营村以蔬菜生产为基础,努力开拓市场,网罗各方商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交易中心。

  始建于1996年的小丰营蔬菜市场占地面积60亩,据小丰营村原党支部副书记王凤刚介绍,原来延庆区约有80%的蔬菜是在该市场完成交易,正常情况下市场每年交易量均在2亿公斤以上,交易额能达到5000万元以上。这里的蔬菜品质优良,不仅畅销于国内南方市场,还漂洋过海,出口到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赞誉。

  2019年,借助世园会在延庆举办的契机,小丰营村发挥紧邻世园周边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发展民俗旅游,做大做强蔬菜种植支柱产业,形成了发展一产带动三产、三产促进一产增收的新模式。

  如今,小丰营村的蔬菜种植规模仍然占据全镇近一半的份额。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小丰营村继续积极主动作为,多方争取小丰营村市场冷库改造项目,并于2022年完成,通过相关部门验收。目前市场内有高温冷藏库和低温冷冻库各8个,冷藏容量3000吨、交易大棚2400平方米,这些设施在促进蔬菜保鲜、延长销售周期、提升菜价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冷库改造项目激发了大家对未来发展的更多期待。去年开春,怀揣着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展村民收入渠道的目标,张建军和小丰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龚素娟,以及村“两委”干部一同去到了沙河、顺义、平谷等地学习取经。经过一番深入调研,他们带着宝贵经验和创新思路回到了村里,经过深思熟虑与广泛讨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几年前关停的小丰营大集重新启动并升级。

  这一决定不仅为群众创造了更加便利的购物环境,也让种植蔬菜的村民们又多了一个稳定营生,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大家可以把自己辛勤耕耘的蔬菜直接拿到大集上销售,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收益,还能与顾客面对面交流,了解市场需求,实现产销对接。”龚素娟说。

  随着大集的不断升级与完善,小丰营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大集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本地,还辐射到了河北、内蒙古等地区。每到赶集的日子,周边村镇的居民都会慕名而来。11月1日,记者来到小丰营村,看到大集内摊位布局合理,商品种类繁多,从新鲜的蔬菜瓜果到日常所需的百货用品,再到各种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一应俱全。老板们热情张罗,笑迎八方来客。顾客们则结伴而行,一边挑选心仪的商品,一边感受独特的乡土气息。集市上,叫卖声交织着讨价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记者注意到,许多摊位前顾客一波接着一波。

  常国翀是小丰营村的老菜农,家里有5亩地、15个大棚,种了西红柿、尖椒、豆角等各种蔬菜。自从村里重启大集以来,每周一和周五,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自己的摊位上,将新鲜采摘的蔬菜整齐摆放好,供顾客挑选。“大集上人多,生意好,让我们的菜有了更好的销路,在集上摆一天,能挣六七百块钱!”

  常国翀不是个例。龚素娟告诉记者,如今的大集单日人流量已近万人次,部分生意好的摊位,单日流水可达千元。这些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和热闹非凡的交易场景、欢声笑语的交流氛围,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画卷,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的一个生动缩影。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乡村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更可以感受到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的生机与希望。

  旱稻丰收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这段时间,小丰营村一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十一假期,村北的百亩旱稻正式开镰。连日来,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作业,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把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将割稻、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村民们则忙着进行转运晾晒、碾米色筛、称重包装,确保“颗粒归仓”、稳产增收。

  “今年村里种了120亩旱稻,照目前的情况看,米质很不错,预计能收3万多斤新米。”看着一辆辆满载稻谷的农用车驶出田间,张建军高兴地说道。

  此次开镰收割的旱稻是我区首次规模试种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小丰营村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张建军告诉记者,眼前金黄灿烂的稻田,原来是一片撂荒地,一直处于荒废的状态,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影响了村庄的整体环境。

  为有效盘活土地、提高生产效益,今年4月,小丰营村启动了撂荒地整治工作。经过20多天的清表去乱、土地平整,撂荒地变成了适宜耕种的良田,并在精细管理的“加持”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清理翻耕的基础上,小丰营村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成功引进“旱香1号”这一适合旱地种植的优质稻种。据了解,旱稻成米属于低糖、轻食碳水,其稻谷香气浓郁,米粒晶莹剔透,富含丰富的微量元素,且在种植上耐旱、耐瘠、适应性广,通常只需要浇1—2次水就可以生长发育,降水充沛的年份单靠雨水也能成长,可有效节约农业用水,具有投入少、产出多的特性。

  小丰营村的这一创新实践,打破了水源对稻谷种植的限制,使得原本不平整、灌溉条件不成熟、水资源短缺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还推动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相比于水稻,旱稻种植还能省去育秧、栽秧、薅秧等环节,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既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10月2日,“康庄大道美稻香庆丰年”康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集暨小丰营旱稻开镰仪式延庆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展销推介会活动成功举办,活动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和农产品销售展位,充分展现乡村文化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开镰活动受到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劳动午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小丰营村村民也尝试玩儿起自媒体,自发制作并发布了150多条短视频,生动有趣地展示了旱稻种植的过程和丰收的喜悦。其中,“网红村书记,地边儿卖大米”“小丰营旱稻大丰收”等15条短视频浏览量过万,“插队知青回村看望老队长”半日浏览量15.4万+,仅1个月时间,小丰营的短视频累计浏览量达到50多万次。这些短视频不仅让小丰营村和旱稻种植项目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也为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国庆期间,小丰营村还购置了碾米机、色筛机等现代化农业设备,现场进行碾米销售。张建军告诉记者,10月1日至11月10日,已有上万人次到小丰营旱稻田打卡,每天销售大米500斤—1000斤不等,目前已累计销售近3万斤旱稻新米。截至记者发稿,小丰营自产的旱稻新米已经全部售罄。目前,“旱香1号”育种专家彭国威及销售团队正在和小丰营村委会商洽地区总代理事宜,此项目落地后,将让小丰营的旱稻事业拥有更广阔的平台和前景。

  丰收的背后凝聚着辛勤汗水与不懈努力,也绘就出小丰营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稳步前行的美好画卷。自今年5月播种以来,这片承载着希望的旱稻田便吸引了不少村民和周边村庄的目光。在收割现场,看着高效运转的机器,张建军心里充满了感慨:“这是我们村的一次全新尝试,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实属不易。这背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坚持创新、勇于实践的回报。”他计划明年着手进行土地平整和水利设施完善等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继续扩大旱稻的种植规模,力争种植面积达到350亩,以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如果我们加把劲儿,继续好好干,来年肯定能让村集体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张建军说。


原文链接:https://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543479860/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