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图闻天下 > 正文

《北京市居住小区类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发布

发布时间:2025-09-28 来源: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作者:佚名

  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为科学保护城市文脉、改善人居环境,北京市近日发布了《居住小区类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为全市居住小区类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提供了详细的操作规范。

  目前北京市已公布的1056栋(座)历史建筑分为合院式、居住小区类、近现代公共建筑类等五类,其中,居住小区类历史建筑有275栋。

  居住小区类历史建筑承载着市民的集体记忆和独特的社区风貌,其修缮工作既要严守历史建筑保护标准,又要同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本《导则》对居住小区类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的查勘测绘、材料、施工及验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守护城市文脉根基、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修缮的核心原则:修旧如故,安全宜居

  《导则》明确居住小区类历史建筑修缮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则,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保障居民生活品质与建筑安全。

  原真性与完整性优先:《导则》强调修缮过程中必须使用“同质材料”或“类似材料”,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工艺、形制和风貌。针对门头、雕花、特色饰面等“有价值部位”,要求制作1:1样板比对确认后施工,确保历史建筑的原真韵味得以留存。

  以用促保,提升品质:在严格保护有价值部位前提下,《导则》允许适度更新设施设备,提升建筑防火、抗震、节能性能,改善居民厨卫、采暖等基本生活条件。同时规定,新增管线需隐蔽处理,减少对建筑外观的视觉干扰。

  安全为本,消除隐患:要求修缮前必须进行详尽的查勘测绘和结构安全鉴定,针对地基沉降、结构老化等潜在隐患,需制定科学加固方案,确保建筑安全耐久。

  将质量把控放在首位修缮全流程精细化管理

  为确保修缮工程准确还原历史风貌并切实提升居住品质,《导则》构建了一套覆盖修缮全流程的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

  前置深度“体检”:修缮前必须完成对场地环境、建筑结构、设备管线、防灾能力的综合查勘。

  材料严把关:对修缮使用的木材、砖瓦、灰浆等传统材料制定了细致的检测指标(如木材含水率、砖体密实度),确保其性能符合保护要求。

  施工精细管控: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尤其对“有价值部位”和结构加固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管控。特别规定,拆除的构件需编号存放,复建时严格遵循“原位归安”原则。

  工艺标准化:附录详细列出了清水墙清洗、木门窗修复、坡屋面瓦作、水刷石修补等数十项传统工艺的操作要点和质量控制标准。

  数字化护航:鼓励采用三维扫描、动态监测等数字化技术记录建筑信息,建立数字档案,并与城市智慧化系统联通,实现长效监测。

  验收多维把关:制定了涵盖院落环境、主体结构安全、有价值部位保护、节能性能等9大类16项的详细验收要点,并附有专用《交付验收记录表》,确保修缮成果经得起检验。

  《导则》的发布破解了居住小区类历史建筑“保什么”“怎么修”的核心难题。它既坚守了文化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底线,杜绝破坏性修缮,又以务实的态度拥抱“适用性”,通过技术创新让老房子在安全舒适中焕发新生,切实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文链接:https://zjw.beijing.gov.cn/bjjs/xxgk/xwfb/743671350/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