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奇闻 > 正文

防治外来入侵物种 筑牢生态安全防线——兴安盟全力打好刺萼龙葵歼灭战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在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安全生产中,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始终是一场无声却至关重要的战役。刺萼龙葵,这一原产于北美洲的不速之客,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繁殖能力,悄然成为威胁全盟部分地区生态安全与农牧业生产的潜在风险。 

  刺萼龙葵植株全身具毛刺,果实似茄却具毒性,不仅与本地作物激烈争夺水肥光热资源,导致作物减产、土地退化,其毒素更可能误伤人畜,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峻挑战。因此,系统开展其防治工作,不仅是维护农业经济利益的必要之举,更是守护生态平衡的长远之策。为扎实推进刺萼龙葵防治工作,兴安盟坚持系统治理、压实属地责任、强化技术指导,坚决遏制刺萼龙葵肆意扩散蔓延。

  严密部署防控任务 精准发力技术培训

  兴安盟农牧局高度重视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坚持高位统筹、压实责任,分阶段作出系统部署。先后制定并印发监测、防除外来入侵物种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旗县市以刺萼龙葵为重点,科学布局常态化监测点位,紧盯防治关键时期,以乡镇为单位统筹推进防控任务。8月,组织召开兴安盟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防除技术培训现场会,聚焦监测点布设规范与不同生境治理技术开展专题培训,并通过实地演示多种场景下的防治操作方法,为基层一线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撑。

  

  

  多维宣传构筑监测网络 技术赋能科学防治

  全盟各级农牧部门紧密围绕刺萼龙葵的生物学特性,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切实增强社会认知。充分发动基层农技人员与农牧民,化身田野间的“哨兵”,对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与常态化巡查。一旦发现零星植株,立即响应行动,力争在其开花结籽前予以根除,坚决掐断其传播链,为防控工作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

  农技部门根据不同发生区域——包括农田、荒地、林地及道路沿线等,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并深入各旗县市开展精准技术指导。结合“送科技下乡”“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等专项活动,累计举办专题培训12场,覆盖农牧民超1万人次,发放宣传手册、海报等材料3.2万余份,显著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和技术水平。

  全面摸排精准溯源 全力攻坚高效除治

  刺萼龙葵防治工作启动以来,全盟迅速响应,全面开展普查摸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各地区以乡镇和嘎查村为单位,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开展集中铲除行动,综合运用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等措施,扎实推进防除工作。同时,为确保防治工作有序推进,累计投入专项资金70余万元,调配药剂3600公斤,为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与资金保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经过集中攻坚,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日,累计完成防除面积64759亩,防除率达50%,部分旗县市已实现发生区域全覆盖防除,黄花蔓延、挤压作物生存空间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中攻坚,显著提升了农牧民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能够辨识出这一“生态杀手”,并主动参与到发现报告和清除行动中来,群防群治的生态保护氛围日渐形成。一套融合了监测、预警、响应和长效管理的防治机制已初步构建并经受实践检验,为应对其他入侵物种积累了宝贵经验。

  防治工作绝非一劳永逸。刺萼龙葵种子在土壤中可休眠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且可能通过水流、风力、动物携带、交通工具等途径远距离传播,反弹风险始终存在。下一步,全盟农牧系统将持续强化监测,加强防治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寻求更绿色、更经济的根治之道;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联合行动,防止跨区域传播;持续开展科普宣传,将防治知识更深、更广地传递到田间地头,筑牢农牧业生产和生态安全防线。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xam/202509/t20250919_279300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