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公民监督 > 正文

蒙阴:无人机助力智慧林业从“人扛肩挑”变为“空中作业”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在林业发展迈向“智慧化”的今天,无人机凭借其灵活、高效、精准的优势,正成为守护广袤青山的“空中尖兵”。从造林绿化的“精准栽植”“持续管护”,到森林防火的“千里眼”“运输兵”,再到病虫害防治的“靶向施治”,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蒙阴县林业生产与管护的整体模式,从“人扛肩挑”向“空中作业”转化,不断提高的林业智慧化水平将为蒙阴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无人机助力科学造林,促使绿化效率“节节高升”

  蒙阴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1%,符合造林绿化条件的地块有限,地块相对分散零星,且多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干旱缺水地块,造林绿化难度很大。过去,造林绿化更加依赖人工挖坑、栽植、施肥,后期管护需要人力运水上山,不仅耗时耗力,还受地形限制,在山地、陡坡等区域作业难度极大。无人机的应用促进这一现状发生改变,实现了“空中造林”的突破。

  

  [人力运输苗木上山栽植]

  在栽植环节,无人机可根据林地土壤、植被类型等数据,通过预先设定的航线,将苗木精准运输到指定区域,此外,在造林后的管护阶段,使用无人机航拍造林区域,可以通过影像对比分析幼苗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缺苗、枯萎等问题,为后续补植、浇水、施肥提供精准依据,并且可以运水上山,大大减轻了人力成本和体力负担。目前,蒙阴县无人机助力造林绿化,效率提高五倍以上,苗木运输成本节约60%以上,保持苗木完好,能够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无人机运输苗木上山栽植]

  二、无人机助力森林防火,构筑生态安全“空中防线”

  森林火灾是蔓蔓青山的“头号威胁”,传统的森林防火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存在覆盖范围小、响应速度慢、隐患发现难、人力成本高等问题。无人机凭借其高空视角和快速机动能力,已然成为森林防火的“智慧哨兵”。

  

  [无人机操作实训现场]

  日常巡查中,无人机可按照预设航线对林区进行常态化巡航,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仪,能穿透茂密枝叶,精准识别烟头、未熄灭的火堆等隐蔽火源,无人机的巡察范围广泛、人力巡逻的精准细致、视频监控平台的24小时值守三者相辅相成,靠前发现森林火灾隐患的可能性大幅提高。一旦发现火情,无人机可迅速抵达现场回传画面,帮助森防指快速判断火势火情,帮助引导地面人员精准扑救。在火势较大时,大型无人机还能搭载阻燃剂、水等,直接参与灭火作业,有效减缓火势蔓延,帮助减轻火灾伤害。目前,蒙阴县通过积极对上争取项目支持,购置了无人机作战单元1套、侦查无人机5架,同时配备定位对讲机600余部,并安排县林业局、森林消防大队等单位共计12人进行了无人机操控技能培训,确保无人机操控使用更加专业、高效,进一步实现了森林防火地面、空中巡逻协同呼应,织密森林防火工作网。

  

  [无人机模拟考试现场]

  三、无人机助力病虫害防治,实现防虫“靶向治理”

  林业病虫害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对于松材线虫病等致命性病虫害,无人机在辅助完成疫病勘测、病木标记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县森林面积142.56万亩,其中松林面积占比较大,尤其是蒙山等重点生态区域周边存在松材线虫病传入风险,因此松林监测普查成为全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中之重。松林监测普查主要采取人工地面调查与无人机监测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难以进行踏查的松林, 拟借助遥感监测手段开展松林普查监测, 利用无人机获取全县松林范围的遥感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软件分析, 提取异常变色(或枯死)的松树的位置, 统计各村、乡镇的松林健康情况。监测过程中, 发现疑似感染病害松树可及时取样送检,截至目前,蒙阴县无松材线虫病情产生。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让县域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的精准化、智慧化水平实现跃升。(蒙阴县林业局  刘钰涵)

  

  [无人机运输防虫药物]


原文链接:http://dnr.shandong.gov.cn/xwdt_324/sxdt/202509/t20250923_485165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