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公民监督 > 正文

辽河入海口:湿地修复焕发生态活力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八月的辽河口湿地,芦苇荡随风摇曳,碱蓬草铺就的“红毯”与纵横交错的水系相互映衬。天空中,黑嘴鸥掠过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几只丹顶鹤舒展着翅膀悠然盘旋。曾经水系淤堵、植被退化的辽河口湿地,如今通过生态修复焕发出新活力。

  

    斑海豹

    辽宁省盘锦市地处辽河三角洲核心,是丹顶鹤、黑嘴鸥等497种野生动物的家园,也是全球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基地和斑海豹在我国唯一的产仔地。这里湿地资源得天独厚,既是辽河入海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鸟类迁徙路线上的“能量补给站”。

    多年来,受相邻区域农业活动影响,加上湿地内环沟长期未疏通,导致水循环不畅、水质下降。“曾经,这里芦苇稀稀拉拉,鸟儿也越来越少了。”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刘野拿起一张老照片,照片里的湿地受损严重,与如今的葱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2015年起,盘锦大力实施“退养还湿”工程和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截至2020年,周边598户养殖户全部退出滨海湿地,366个入海排污口全部取缔,8.59万亩养殖滩涂重现“潮起潮落、芦苇摇曳”的自然风貌,新增自然海岸线15.77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

  

    红海滩

    如今,曾经淤堵的环沟已被疏通,新修水渠纵横交错。“这些沟渠解决了补水问题,可调节水量分配,让每片湿地都‘喝得上水’。”刘野介绍,项目施工时特意保留了原有地形,通过土方平整调整高程,模拟自然群落,避免过度干预,让水流自然浸润滩涂。经过生态修复,湿地植被不断丰富,湿地中央补植的芦苇已长至一人多高,与原生植被浑然一体。

    同时,项目区水质持续改善,Ⅰ类水质从2018年的0.27%提升至如今的19.19%,劣Ⅳ类水质实现“清零”;土壤碳密度显著增加,湿地的固碳能力和净化功能稳步增强。

    生态好不好,动物来“投票”。环境监测数据显示,辽河口滨海湿地重要珍稀物种种群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黑嘴鸥繁殖种群由1991年的1200只增至如今的1万余只,丹顶鹤越冬种群从2014年的5只增至2024年的187只。今年春天,洄游的斑海豹数量达364只,较2021年翻了一番。更让人欣喜的是,部分斑海豹打破洄游习性,选择在辽河入海口“定居”,成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丹顶鹤数量的变化,我们是一天天、一只只数出来的。”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丹顶鹤野化基地饲养员何玲玲说,“以前喂食时总觉得丹顶鹤眼里带着怯生生的警惕,现在它们在滩涂上悠闲地踱步觅食,无拘无束,从容自在。”

    好生态带来好效益。修复种植的9603亩碱蓬草,秋日里铺就成绵延的“红海滩”,不仅扮靓了湿地,其提取物还可用于化妆品、药品等生产,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当地建设了生态监测点和观鸟步道。“我们在湿地外围规划了观鸟区,游客可在此远距离观察鸟类,不打扰它们的栖息。”盘锦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孙磊表示,辽河口的治理经验可为各地开展河口湿地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借鉴。

    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群鸟掠过,留下串串涟漪。这片重焕生机的湿地,正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原文链接:https://zrzy.ln.gov.cn/zrzy/ywbb/gzkx/2025081314050544854/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