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成为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重要依托
记者从国新办9月16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9月22日~2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介绍,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十年举办一届,本届在亚洲举办,也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将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参会。会议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目前,我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数量居亚洲首位。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建设。自然保护地在这次“人与生物圈计划”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介绍,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首要地位,也是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生态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解决了过去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分割、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通过整合120多个现有的自然保护地,设立了5个国家公园,实行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治理,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稳步向好。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30%和11%以上,近五年向下游年均输水量增长百亿立方米,地表水质稳中向好,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二是共建共享稳步推进。我国对自然保护地实行分区管控,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规划一些区域开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生态体验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的机会。首批5个国家公园规划了20余条生态旅游线路,建立了宣教馆、访客中心等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已吸引1400多万人次参与。
三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自然保护地内及周边生活着大量居民,为了让他们能够从生态保护中获益,我国实施惠民政策,支持发展绿色产业。现在,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地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持当地社区开发优质特色农林渔牧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一些生物圈保护区支持村民发展种植业,选聘村民担任护林员、科普讲解员,还为村民修建道路、桥梁等,推动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记者 焦思颖)
原文链接:http://lr.hainan.gov.cn/ywdt_312/hydt/202509/t20250924_39367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0-07-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热门资讯
2020-07-15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1-06-23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