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株洲市探索建立“四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 自然资源部 作者:佚名

  

  

  株洲市围绕“守底线、提质量、严执法、传文化”总体要求,稳步构建数量、质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

  一是严守数量红线,做到稳总量。规范重大工程项目耕地占补管理,严格落实“占一补一”要求。全面推行五级田长制,建立覆盖全域的田长责任体系,布设千余个铁塔视频监控点位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有效遏制违法占地现象。积极开展“耕地找回行动”,有序推进历史流失耕地恢复工作,通过“农户自种+集体托管”模式恢复撂荒地1万多亩;在沿江易涝区实施汛旱并防及耕地置换工程,置换新增耕地1200余亩,连续25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是提升质量根基,实现提产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原地区配套智能灌溉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丘陵地带通过“小田并大田”和“坡改梯”解决田地零碎问题,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1.17万亩,粮食单产水平有效提升。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推广秸秆还田、土壤改良等技术,加强土壤酸化板结治理;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通过“一户一土样、一亩一档案”精准指导科学施肥,全市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实施“水利+耕地”双保护工程,沿江地区强化防洪与渠系疏浚,山区增建水库泵站,显著提升严重干旱期间的耕地灌溉保障能力。

  三是修复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从严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制定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完成8家涉重金属重点企业整治;通过农艺调控与工程修复双措并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提升至95%以上。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回收率分别达71%和84.52%;创新推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统筹矿山生态修复,年内完成多座矿区复垦工程,有效新增优质耕地。

  四是传承农耕文化,激活软实力。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注重保留传统梯田、古灌溉渠等历史印记;在耕地集中区域设置农耕文化标识牌,系统介绍“稻作文化”等精髓内涵。同时,充分利用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精心建设农耕文化展馆,打造乡土文化展示窗口;在复耕的撂荒地打造千亩连片双季稻农耕示范片,促进传统农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mnr.gov.cn/dt/dfdt/202509/t20250929_29026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