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探索建立“四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
株洲市围绕“守底线、提质量、严执法、传文化”总体要求,稳步构建数量、质量、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
一是严守数量红线,做到稳总量。规范重大工程项目耕地占补管理,严格落实“占一补一”要求。全面推行五级田长制,建立覆盖全域的田长责任体系,布设千余个铁塔视频监控点位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有效遏制违法占地现象。积极开展“耕地找回行动”,有序推进历史流失耕地恢复工作,通过“农户自种+集体托管”模式恢复撂荒地1万多亩;在沿江易涝区实施汛旱并防及耕地置换工程,置换新增耕地1200余亩,连续25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二是提升质量根基,实现提产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平原地区配套智能灌溉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丘陵地带通过“小田并大田”和“坡改梯”解决田地零碎问题,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01.17万亩,粮食单产水平有效提升。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推广秸秆还田、土壤改良等技术,加强土壤酸化板结治理;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通过“一户一土样、一亩一档案”精准指导科学施肥,全市耕地质量平均提升1个等级。实施“水利+耕地”双保护工程,沿江地区强化防洪与渠系疏浚,山区增建水库泵站,显著提升严重干旱期间的耕地灌溉保障能力。
三是修复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从严管控土壤污染风险,制定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方案,完成8家涉重金属重点企业整治;通过农艺调控与工程修复双措并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提升至95%以上。系统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体系,回收率分别达71%和84.52%;创新推广"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模式,推动化肥减量增效;统筹矿山生态修复,年内完成多座矿区复垦工程,有效新增优质耕地。
四是传承农耕文化,激活软实力。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注重保留传统梯田、古灌溉渠等历史印记;在耕地集中区域设置农耕文化标识牌,系统介绍“稻作文化”等精髓内涵。同时,充分利用整治腾出的建设用地,精心建设农耕文化展馆,打造乡土文化展示窗口;在复耕的撂荒地打造千亩连片双季稻农耕示范片,促进传统农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原文链接:https://www.mnr.gov.cn/dt/dfdt/202509/t20250929_290269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0-07-15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
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
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
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
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
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
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
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热门资讯
2020-07-15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5-13
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
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4-01-12
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0-05-13
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4-28
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3
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4
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8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1-06-23
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