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收官“十三五”贵州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实现十项突破
“十三五”是贵州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贵州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切实履行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职责,主动作为,实现十项突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一、破解数据获取难题,实现丰富资源储备
贵州地形复杂、气候特殊,影像获取窗口期短、有效率低,外业测量通视性差,是全国测绘最困难的地区之一。五年来,我省加强部省沟通建立数据推送机制、调动市场力量整合各类优势资源、优化技术方法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加大创新力度实现产研相互促进,不断拓展多源渠道,积极破解获取难题,创新开展了全省遥感影像统筹、成果线上汇交、测图统一模板等工作,全面完成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产品CGCS2000坐标系转换等任务,地理信息资源储备得到极大丰富。全省现有大地控制、航空摄影、卫星影像、模拟地形图、4D产品、地理国情普查(监测)6大类归档存储地理信息成果。较“十二五”成果提供情况相比,大地成果增长近50%,4D产品增长128%,共向900余家行业单位,提供服务近3000批次,实现了为政府决策、工程建设、行业管理、社会需要等领域提供高效保障和便捷服务的成果应用价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
二、构建遥感监测网络,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十三五”初期,为精准展现贫困现状、致贫原因、作战部署、脱贫举措、脱贫成效,使脱贫攻坚实现挂图作战,我省创新研发了准扶贫作战图管理系统,在全国开创了“测绘地理信息+精准扶贫”先河,也开启了我省“遥感大数据+监测”的探索之路。随后,利用遥感监测方法,仅用时六个月完成了全省精品水果调查。五年来,我省共开展了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FAST无线电设施及建设等十余项遥感监测,多次获得省领导批示和有关部门肯定。
五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一套适合省情的遥感监测模式,构建了一张以政府统筹和群专结合为理念,以3S、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多技术融合为手段,以航空、航天遥感解译和实地核查互补为方法的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网络。克服了贵州内陆山区喀斯特地貌,全年多云雾,高质量影像获取不易,地物监测困难的问题,平均节约3/4时间,即可完成对监测对象客观真实的反映,速度快、成本低、数据准,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高水平保障。
三、实施遥感影像统筹,实现影像高频覆盖
“十三五”中期,为高效获取、科学管理、深度应用遥感影像,基于省情,我省创新实施了全省遥感影像统筹。与省财政厅协同工作,统筹落实专项经费,将所有涉及省级财政资金的遥感影像获取全部归口到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公开征集需求科学制定计划,多源拓展渠道提高获取力度,同时,强化成果汇交,开展绩效评价。仅2020年,累计获取各类遥感影像790万平方公里,域内覆盖167万平方公里,共提供成果127批次,面积626万平方公里,数据量156TB,服务项目46个,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已基本建成以《贵州省遥感影像统筹管理办法》为中心,《贵州省遥感影像统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贵州省遥感影像统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年度贵州省遥感影像统筹方案、年度贵州省遥感影像统筹绩效报告、贵州省遥感影像统筹质量管理办法为基础的“1+5”统筹体系,各类遥感影像累计年度覆盖7次以上。并具备高效应急获取能力,2020年8月,省委紧急安排安顺至六盘水高铁、六盘水至威宁迤那铁路沿线271公里监测任务,通过统筹,紧急协调2架载人飞机航飞,2天内获取了任务区高质量影像,并夜以继日进行影像判读,保障了监测任务顺利完成。
四、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实现高适应性保障
贵州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地区, 现有地灾隐患点13659个,应急测绘在地灾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省现有应急测绘专业技术人员38人,现场数据获取系统、应急数据库系统、快速传输网络和远程视频会议终端等装备,可提供事前历史本底数据、事发现场监控视频和无人机航拍、单兵地面视频监控、移动测量车三维扫描、直升飞机大区域航拍和巡查等保障,已基本建成应急测绘保障体系。五年来,累积排查地表形变异常点1626处,先后执行了2016年大方山体滑坡、2019年水城7.23特大滑坡等十余次特大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任务,第一时间为判断灾情、救灾部署、灾后治理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期间,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出台《贵州省应急测绘保障预案》,全要素、各环节确保应急测绘保障高效有序。完成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贵州单项工程。坚持平战结合、以备应战,每年开展全科目全流程应急演练10余次。创造性融合InSAR、LiDAR、倾斜摄影测量等多种技术辅助地灾排查,实现科技预警。我省现已具备快速、高效、机动高适应性应急保障能力,做到装备实时运转,流程实时高效,队伍实时能战。
五、建成北斗基准站网,实现优建严管好用
“十三五”后期,我省基于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贵州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建设了89个基准站、1个大数据分析处理中心和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每个站点设施依照国家级站点标准建设,100%为地面站,超过70%为基岩站,设施水平属全国前列。省委编办批准设立贵州省北斗导航位置服务中心作为专门机构,负责推进北斗宣传和政策落实、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运维保障、预算编报、应急管理、公共服务。通过安全运行环境管理、出入登记、台账建立、定期效能检查和突发情况处理对数据中心进行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实现数据存储、处理、播发、用户管理、在线业务、数据隔离衔接以及故障处置等功能。做到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制度、专门平台。
高效推进“北斗+公共服务”,搭建贵州“问北位置”北斗卫星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可线上提供标准化基础性服务。实现与湖南省高精度位置服务跨省漫游,足不出户办理业务。秉持“边建设边完善边应用”原则,已向近400个用户提供服务,服务账号近3000个,服务类型包括本公共服务、高精度位置服务、坐标基准转换服务、高精度授时服务、定位大数据服务、定位数据分析服务、定位产品精度检测服务,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六、完成数字城市建设,实现一城市一平台
根据国家统筹部署,结合省情,我省按照“先建各市(州)府所在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再选取有条件的县城开展试点、最后向智慧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升级”三步走路线,共建成了九个市(州)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开展了四个数字县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和四个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建设试点,为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一城一图一网一平台奠定了基础。
除省会贵阳市外,我省其他城市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壁垒深重,各类资源未形成有效整合。通过构建统一的、权威的、标准的平台,避免了重复建设,整合了各类信息,统筹了资源利用,以基础地理信息交换共享为基础,建立了各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互联互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也成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全省基于平台建设成果,已形成了60余个典型示范应用,在城市科学决策、精细管理、高效服务和低碳运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开展产业集聚建设,实现事业转型升级
随着我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也逐渐暴露,例如,全省现有资质单位646家,丙、丁级占比78%,小微企业居多,注册地在省会贵阳市占比42%,全省分布失衡,总产值74.06亿元,高端业务稀缺,远远没有挖掘出产业潜能。“十三五”末期,我省开始谋划产业集群发展,以解决高端人才缺乏、资质结构单一、业务偏于传统、创新能力不够、转型动力不足,产值总量不大、经济贡献率低的问题。
在大量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贵州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方案》,确定以贵阳国家高新区为集聚核心区,形成1+2+N的建设模式。即1个核心区+展示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N个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逐步在企业和高校相对聚集的市(州)建设拓展区。建设内容包括产业孵化、展示2个中心,智能装备、北斗应用示范、无人机创新示范、航空摄影与遥感应用示范、新型测绘服务示范、地理信息大数据开发和应用示范、教育培训7个基地基。力争用5年时间,在集聚区的引领下,由散、小、弱到聚、大、强转变,标杆企业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做精做深,打造龙头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实现产业潜能大幅提升,事业发展转型升级。
八、科技引擎动力强劲,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产带研,以研促产,项目带动创新,创新提升效率,我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突破,锻造出一批测绘地理信息标志性成果。遥感影像统筹项目中,产生了引入生产监理和入库质检两个控制环节的方法创新,和使用15种软件衔接配合同时处理各类遥感影像数据的技术创新。遥感监测项目中,探索了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模式创新。应急保障项目中,实现了多种技术辅助地灾排查的科技预警,和双波段结合的监测方法创新等。
人才力量更强、政策环境更优、成果亮点更多。全行业更加重视高端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激发,积极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和奖励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研合作。“十三五”期间,累计获得各类奖项227项,专利授权324件,制定11项地方行业标准。获部杰出青年1人,入选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及省津贴高层次人才6人。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了强大驱动。
九、依法开展行业管理,实现放管服优循环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切实转变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十三五”末期,我省创新开展测绘地理信息综合监管,省市联动,将资质单位自查、资质巡查、成果质量抽查、地图检查、地理信息安全检查全流程、全覆盖整合开展,有效减轻了基层和企业负担,提升了行业监管效能。创新开展测绘项目网上备案,1个工作日办结,24小时不打烊,实现“不见面”服务,已办理备案一千余件。压缩成果提供审批时限,由原10个工作日压缩到8个工作日。主动将测绘成果提供和地图审核事项纳入“全省通办”、“一窗通办”。建立贵州省测绘成果目录汇交系统,实现成果目录线上汇交,让数据多跑路,汇交单位少跑腿。
依法开展测绘资质审批、信用管理等工作,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厅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测绘法宣传日、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等平台,及时公告政务信息,加强与公众交流互动,提升服务水平。高效推进多测合一改革,引导企业转型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多举措推动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又快又好发展,实现放管服优循环。
十、聚焦地图公众服务,实现信息触手可及
“天地图·贵州”是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民生公众需要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省围绕公众衣食住用行兴趣点,持续完善“天地图·贵州”建设。包括充分整合各类地理信息资源,面向社会提供高效、标准的综合地理信息服务;按需导向,开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贵州省疫情图”;完成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省市节点维护更新,实现数据在线查询和预约;丰富公共兴趣点专题数据,满足图形与属性数据一体化和互查互访,实现政务信息空间化管理、共享和服务。现已基于“天地图·贵州”形成了近百个应用。
同时,积极丰富地图服务内容,优化地图服务形式,以测绘法宣传日、少儿手绘地图竞赛和国家版图知识竞赛为载体,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反响热烈,规范使用地图成效显著。不断开放服务资源,公众可在贵州省地图云平台上轻松下载省市标准地图,并享受免费在线服务。切实履行地图管理职能,优化审核程序,免费提供公开版地图技术审查服务。通过打造多元化地图生态圈,实现测绘地理信息地图服务高效便捷,触手可及。
原文链接:http://zrzy.guizhou.gov.cn/zfxxgk/zfxxgkml/chgl/chdlxxdt_54007/202102/t20210208_66714147.html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