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时政焦点 > 正文

定格旧岁月 焕发新活力——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助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纪略

发布时间:2021-07-17 来源: 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八闽甲第,文化千年。7月16日至31日,福州,这座钟灵毓秀之城聚焦了世界目光——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此隆重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民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多年来,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学习领会《<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为目标,助力打造了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了261条传统老街巷,彰显了历史风貌与现代都市融合共生的城市之美。

  强化规划引领,做到应保尽保

  福州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城在山中,山中有城”“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古城格局保留至今,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空间格局被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75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9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个,中国传统村落47个。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基因,是福州得以传承的历史文脉。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既是在呵护城市底蕴,也有助于广大市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在保护中,福州局主动介入、关口前移,同文物、住建等部门会商,明确文物保护规定,并运用“多规合一”平台,强化规划管控,延续福州历史文化的“根”与“魂”。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中,以“三增一减”实现福州新时期、全时空、全方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一是增要素,在全域范围扩充大量保护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全遗产保护体系,实现应保尽保;二是重管控,重点管控12条景观视廊,“到边到点”制定高度与风貌管控要求;三是强活化,通过构建文化步道体系、创新运营模式等,全面提升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四是减存量、现格局,结合老城疏解,适度降低历史城区和环境协调区建设总量,彰显闽都格局和山水城市风貌。

  专项规划方面,在深入评估分析现行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新理念、新要求,统筹保护与发展,传承延续“三山两塔,一线贯穿”的古城结构,编制形成《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并于今年6月通过专家评审。

  同时,对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福州局着力建立联合编制工作机制,编制保护专项规划专章,纳入村庄规划一并报批,从源头上确保“多规合一”。

  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城市新名片

  夏日时节,走进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清凉的鱼塘里鸭鹅游过,茂密的大树与阵阵稻香令游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没想到现代化的都市里,还能保留下这么美丽的传统村落!”

  位于福州三江口的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现有唐、元、清等古建筑30多处。在经历数百年沧桑后,一度破败不堪。经过修复打造,这里发生蝶变——古厝错落有致、水绕聚落、江山掩映、田园秀美,成为具有古村落韵味的田园风格街区。

  近年来,福州市按照“五个展示”的原则(展示建筑风格、文物古迹、区域文化、地域风情、土特产小吃),通过精心规划、保护修复、文化植入,打造梁厝、烟台山等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新的城市名片。

  据介绍,福州市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三类模式,一类是在原有街区的格局上通过完善街区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优化配置街区功能,改善街区整体环境,按照街区“整体保护、有机更新”的原则进行打磨,如鼓楼鳌峰坊、晋安琯尾街、罗源后张街、永泰登高山、闽清梅城印记等。

  一类是结合旧改和征迁工作,进行不协调建筑的拆除、整治、改造,通过修缮保护文物、迁建保护历史建筑等方式,织补街巷格局,还原历史街区风貌。如福清利桥、台江南公园、长乐和平街、闽侯昙石山、连江温麻等。

  还有一类街区位于重要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周边,文化底蕴深厚,通过深入挖掘街区周边文化资源,将街区与周边历史沿革要素连点成片,形成规模,扩大街区影响力。如仓山梁厝、高新区水西林、台江苍霞、马尾船政、仓山烟台山等。

  “老街区‘宝贝’多,大拆大建容易伤筋动骨,改造要像‘绣花’一样温柔细心。”福州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微改造、微更新,实现了修旧如旧,创造出有归属感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及空间形态;实现了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让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三坊七巷”。

  鼓楼区鳌峰坊街区以“保留保护”为理念,统筹规划,对百年老校福州师范、鳌峰书院、高士其故居、李世甲故居等人文建筑进行精心修缮,让百年鳌峰坊再现光彩;闽清县梅城印记街区通过结合传统明清夯土木构风格与近代闽清华侨南洋风格建筑特色,采用微更新的方式,保持自身文化形态、文化元素等的独立性、多样性和自主性;永泰县登高山街区改造注重保留古城的肌理和脉络,遵循有据可依、修旧如旧的原则,深入挖掘街区文化特色和建筑风貌,展现宗教、宗族、忠义、文武四大文化,复原古街区和老街巷的人和事,还原历史……

  突出留根留魂,老街巷焕发新活力

  宽敞洁净的石板路、青砖立面的民国风建筑、刻着福州历代筑城图的广场……如今,漫步福州鼓楼区中山路,处处都能感觉到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

  福州城发源地冶山脚下的中山路,集中了中山堂、林则徐出生地、唐代马球场遗址等多个文化古迹。然而,这条历史积淀深厚的道路,却长期淹没在老旧杂乱的食杂、餐饮商铺中。2020年,中山社区被列入老旧小区整治项目,通过“留旧”“留文”“植绿”“整容”等,实现了华丽的变身。

  近年来,按照福州市政府统一部署,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以“老街巷?新生活”为主题,在全市12个县(市、区)开展传统老街巷保护与整治工作,织补重塑传统老街巷空间网络,保护修复了261条传统老街巷,打造承载老城味道与老城记忆、兼具时尚活力的街巷空间。

  在老城更新过程中,如何处理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福州局会同相关部门梳理每条老街巷存在的问题,按照传统老街巷区域与风貌特色,对症施策,一方面将传统老街巷全面纳入保护名录,突出“留根留魂”,保护好古街、古宅、古树、古道、古井,并按照“一街一策”精细化、精准化、可实施的要求,制定保护整治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文化植入,活化利用文化载体,提升老街巷活力与文化魅力,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神留乡愁。

  鼓楼区坚持成片修补、串点成线,划分为中山路—冶山片区、达明路片区、北后街片区、九彩片区分别进行修复,通过“挖掘老城记忆、展现古城韵味、形成特色品牌”三部曲,整合周边文物古迹、公共休闲空间等重要节点,打造“街巷游”。

  福州老街巷有机更新,挥别昔日杂乱街景,颜值不断“刷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古厝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相得益彰。【海峡资源报 赵勤恩何世忠林晶】


原文链接:http://zrzyt.fujian.gov.cn/xxgk/gtdt/jcdt/202107/t20210714_5648818.htm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