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关注农地 > 正文

河北康保后照阳河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11 来源: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作者:佚名

  河北康保后照阳河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萤石的化学成分为氟化钙(CaF2),是一种低熔点(1270~1350℃)矿物,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陶瓷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因此开展萤石成矿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及战略意义。研究区位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太古宙、元古宙、中生代金银铅锌铁铀钼硫铁成矿区(Ⅲ-12),属于中生代大陆边缘岩浆活动带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地质构造汇聚和相互作用的成矿区,具有良好的萤石成矿条件。但近年来该矿区的地质找矿工作效果不显著,对矿床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比较匮乏,找矿思路不清晰。因此,本文旨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萤石矿的成矿构造背景及物质来源,探讨分析其矿床成因类型,为该地区进一步寻找萤石矿提供理论依据。

      1、区域地质特征

      本区属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I1)之康保褶皱束(Ⅳ1)。近东西向展布的尚义―赤城断裂和康保―围场断裂均为基底深大断裂,具有多期、长期活动的特点。北东向的张北―沽源断裂在早白垩世时期控制了张家口期和义县期火山喷发,其他次级断裂构造走向以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为主。

      区域沉积地层以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新近系等为主,矿区周边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三面井组(P1s)海相中性火山岩建造及碎屑岩建造、上新统石匣组(N2S)红色黏土夹砂砾层、深红色含角砾和钙质结核黏土夹砂砾石条带,分布在康保后照阳河村的西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不整合覆盖于三面井组及侵入岩上部。岩浆活动强烈,规模大、分布广,主要为晚古生代花岗岩和闪长岩,副矿物中多见萤石。中生代酸性侵入岩零星分布。受华力西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褶皱发育,主要分布在康保后照阳河村西部,为紧密线状、对称型向斜,轴向近北东向,长度10km以上,两翼倾角50°~60°。区域内近东西向发育的康保―围场断裂为基底深大断裂,具有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另发育有走向北西张性次级断裂,次级断裂倾角近直立,断面平直,长度>8km。断裂带宽度4~15m,也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范围内岩浆岩大面积分布,中间地势低洼地带覆盖有第四系粉砂质黏土及残坡积物。

      岩浆岩主要类型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是华力西构造运动晚期天山―兴蒙地槽系封闭的产物。区域上为岩基,在矿区内构成矿体的围岩。由于地处干旱地带,岩石机械物理风化较强,岩石裸露。风化面为浅灰红色,新鲜面为浅肉红色,为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钾长石(45%)、斜长石(25%)、石英(28%),次要矿物为少量的黑云母(<5%),副矿物为磁铁矿、萤石、钨、锡等。本花岗岩体为矿体的成矿母岩。

      构造主要为断层和与之伴生的节理裂隙。发育的主要断层有两条。F1断层以北北西方向斜穿整个矿区,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区内长度约2.6km,沿走向向北、南继续延伸。总体走向165°,倾向255°,倾角65~75°。平面形态上北部走向平直,南部呈舒缓波状、局部呈锯齿状,为张扭性断裂。F2断层位于矿区的南段,与F1断层斜交,总体走向为145°,倾向南西,倾角76°。区内出露长度约400m,北部由于覆盖较厚,延伸不详,向南部延伸的长度>lkm,平面形态上呈舒缓的波状,也显示为张扭性特征。

      断层破碎带宽度变化较大,南部宽度>12m,北部略窄,为3―5m。两条断层两侧的构造角砾岩的特征基本一致,主要成分为花岗岩的碎块、碎裂质花岗岩、石英角砾等。角砾岩呈次圆状、圆状,少量为棱角状,粒度大小不一,混杂排列分布。在矿区南端的硅化构造角砾岩带中,发育有与断层产状近一致的节理裂隙,内部被紫色萤石细脉所充填。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两条断裂带的内部,编号为l矿体、2矿体。

      1矿体分布在K7-K22线之间,沿F1以北北西向贯穿于整个矿区。矿体总长度2653m,工程控制长度1900m,总体产状255°∠70°。沿走向和倾向均比较连续,未出现无矿工程,只在个别地段矿体变薄,但仍大于最小可采厚度。通过探槽工程揭露,矿体地表平均厚度约2.Om;深部矿体主要通过坑道、井巷和钻探工程分段控制,其中K7-K2之间见矿深度约80m,控制矿体平均厚度4.61m;K8-K22见矿深度143~158m,控制矿体的真厚度为4.44―14.05m,见矿平均厚度8.07m。由此可见,矿体由浅入深厚度有逐渐增厚的趋势。

      2矿体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的K20-K22线及以南地区,沿F2断裂带分布。工程控制长度超过300m,总体产状为235°∠76°,地表平均厚度>6.Om,深部钻探工程控制见矿深度为122m,矿体真厚度为17.36m。矿体形态为板状,沿走向和倾向矿化连续,也具有由浅部向深部矿体厚度逐渐加厚的趋势。

      矿区内矿体总体形态变化较小,沿走向、倾向矿化连续,局部地段有分支复合现象,倾角略有变化由浅部向深部矿体厚度逐渐加厚。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近矿围岩蚀变明显,硅化强烈,常伴随高岭土化。

      3.2矿石特征

      矿石结构主要有细粒状结构、粒状结构;矿石构造可分为致密块状构造、气孔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斑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网格状构造等。

      矿石颜色为淡紫色、浅黄色,少量为蓝绿色。主要矿物成分为萤石,含量10%~80%,少量>90%,含量变化较大;脉石矿物成分为玉髓、石英、黏土矿物及少量的碳酸盐、绢云母、铁质。石英和玉髓含量10%~15%,黏土质5%~10%,长石含量2%~3%。

      3.3矿石化学成分

      同时,为了解矿体地表及深部变化情况,对探槽及钻探工程样品进行了统计对比。对比探槽和钻孔采样分析结果,地表矿石CaF2含量最低为15.40%,最高45.47%,平均22.06%;深部矿石CaF2品位最低为31.62%,最高56.44%,平均43.36%;显示CaF2含量呈现由浅入深逐渐升高的趋势。经分析测试矿石中有害组分平均含量为:Si0235.49%、Al20315.71%、S0.014%、P0.051%。有害组分含量较低,不影响矿石加工和利用。

      4、矿床成因

      康保后照阳河萤石矿是典型的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的萤石矿床大多与花岗岩中的黑云母有关,花岗岩中的黑云母是F的主要提供者。本区花岗岩中黑云母含量约5%,黑云母中F含量占花岗岩F含量的40%~70%,岩体中的黑云母为萤石中F的主要来源。周边碳酸盐类岩石、中酸性侵入岩、部分岩浆热液或地下热水流体为成矿物质提供了丰富的Ca元素。近东西向的深断裂是本区域的导矿构造,而北北西向的次级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断裂构造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成矿物质的富集提供了空间,是重要的成矿条件。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矿体的赋矿围岩为晚古生代华力西期火山岩,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近矿围岩蚀变明显,硅化强烈,常伴随高岭土化,说明萤石的成矿与华力西期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硅化和高岭土化是萤石矿成矿的重要标志。本区萤石矿矿物组合及矿石成分简单,成矿温度低,围岩蚀变较弱,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脉型。

      5、结论

      (1)后照阳河矿体主要赋存在华力西期花岗岩中,沿北北西向断裂分布,呈板状、局部透镜状,厚度基本稳定,具有由浅部向深部厚度逐渐加厚的特性;矿石质量较好,CaF2含量随着埋深呈现由浅入深逐渐升高的趋势。

      (2)东西向的康保―围场断裂是本区域的导矿构造,北北西向的次级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构造对成矿的作用非常明显,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脉型矿床。蚀变矿化、断裂构造、华力西期高氟含量的花岗岩是本区的主要找矿标志。

  

  

  

  

  

                    摘自《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22年5期

  


原文链接:http://zrzy.hebei.gov.cn/heb/gongk/gkml/kjxx/kjfz/108207582406272655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