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地固碳减排研究现状及其建议
中国草地固碳减排研究现状及其建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自然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减弱,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它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还极大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与发展。工业革命时,全球大气中的平均CO2含量为280 ppm,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达到新高,平均CO2浓度为(410.5±0.2)ppm、CH4浓度为(1877.0±2.O)ppb、一氧化二氮(N20)浓度为(332.0±0.1)ppb,分别为工业革命前水平的148%、260%和l23%。从2012 - 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1.l%。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已成为非常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21世纪前20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温度高0.99℃,而2020年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3个最暖的年份之一。
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国际社会在1992年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威胁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球尺度上,碳源主要来源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化石燃料燃烧等,碳汇主要是海陆生态系统对碳的吸收,而碳中和就是二者之间达到平衡。草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在调节全球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估算其碳储量的大小和影响因素,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系统分析草地生态系统对碳中和及碳达峰的贡献和价值,对增强草地保护意识、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潜力、发挥草地固碳减排能力十分重要。
l.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70-90年代,国外机构和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对全球范围内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由于草地面积、统计指标及估算方法各异,研究人员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估算结果也不尽相同。据估计,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266. 3~761.0 Pg C(l Pg=1015g),其中大部分储存在土壤中,例如Whittaker等认为,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266.3 Pg C,而Prentice等估算出的全球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约为279.0 Pg C,其中植被碳储量为27.9 Pg C,土壤碳储量为250.5 Pg C。在White等2000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草地的土壤碳含量占全球总碳储量的34.0%~37.1%,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相当,高于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而全球潜在草地总面积占全球潜在植被总面积的59.69%,其年碳汇潜力为18.82 Pg C,占全球陆地潜在植被年碳汇潜力的34.52%。
根据我国20世纪80年代调查的数据,我国草地面积近4×l08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1.7%。21世纪初, Ni利用碳密度法估算了中国草地碳储量,其中植被碳密度为1.15 kg C·m-2,土壤碳密度为13.16 kg C·m-2,据此估算的中国草地总碳储量为44.09 Pg C,其中3.06 Pg C储存在植被巾,41. 03 Pg C储存在土壤中。从地区上看,青藏高原草地、内蒙古草地和新疆草地面积占中国草地面积的80%,其中,青藏高原草地面积最大,其碳密度为21.7 kg C·m-2,年平均碳储量为37. 61 Pg C,占全国草地总碳储量的63.2%;其次是新疆草地和内蒙古草地,碳密度分别为14.2和7.9 kg C·m-2,年平均碳储量分别为9. 38和6.63 Pg C,分别占中国碳储量的15. 8%和11.1%。就草地类型而言,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的碳储量占全国草地总碳储量的51.1%,其碳储量分别为11. 28、6.39和4.85 Pg C。但是草地碳储量会受到气候变化、CO2浓度升高、大气氮沉降及土地利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Xie等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为67. 71 Mg C·hm-2(l Mg=106g),有机碳储量为37. 71 Pg C,但由于草地退化,到21世纪初草地土壤有机碳下降了3.56 Pg C。张莉等基于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估算了1961- 2013年中国草地的碳密度和碳储量,中国草地平均碳密度为15.1 kg C·m-2“总碳储量为59.47 Pg C,其中植被碳3.15 Pg c,土壤碳56. 32 Pg c;草地碳储量以19.4 Tg C·yr-1(1 Tg=1012g)的平均增速从1961年的59. 13 Pg C增加到2013年的60. 16 Pg C:近期对中国14371个样地的调查显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为( 79. 24±2.42)Pg C,其中82. 9%储存在土壤中,16. 5%储存在生物量中,0.60%储存在凋落物中;森林、灌丛、草地和农田的碳储量分别为( 30. 83±1.57)Pg c、(6. 69±0.32) Pg C、(25. 40±1.49) Pg C和(16. 32±0.41) Pg C,分别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38. 9%、8.4%、32.1%和20. 6%。土壤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的比重较大,这可能与中国草地的生物量碳密度较低有关,中国草地的平均生物量碳密度为4.8 Mg C·hm-2,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2 Mg C·hm-1),这受到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中国草地还有较大的固碳潜力。
2.草地碳汇功能研究现状
2.1 草地碳汇概念、作用及价值
草地碳汇主要是指草地生态系统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微生物化能自养以及土壤碳沉积等方式固定CO2,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增加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贮存能力,减少大气中的CO2浓度。在1981- 2000年,中国草地的年平均碳汇为7 Tg C·yr-1,在各个草地类型中,冻原和高山草地、温带湿润草地及半荒漠草地是中国草地碳汇的主要来源,年碳汇潜力占中国潜在草地年碳汇潜力的93. 29%。草地减排增汇潜力较大,这受到草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水平(如开垦、放牧方式不同等)的影响。但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对食物及能源的高需求,草地的长期紧张利用导致中国大规模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量和土壤碳储量大量损失。甚至有研究表明在森林、灌丛、农田和草地4个生态系统中,森林、灌丛和农田的碳储量均呈增加趋势,在过去10年中3个生态系统共吸收了201.1 Tg C·yr-1,表现为碳汇,而草地生态系统为弱碳源(-3.4 Tg C·yr-1),这也反映了中国草地过去人为干扰较为严重,如果适当地降低人为干扰,未来的碳储存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系统功能,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6项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包括“三北防护林计划”“京津风沙源治理”“森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并在这些生态恢复项目框架下采用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如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等,这些项目在防止碳从植被和土壤中流失,增加碳储量和碳汇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在2001- 2010的10年中,项目区碳汇总量为132 Tg C·yr-1,其中超过56%( 74 Tg C·yr-1)归因于项目的实施。
2.2 放牧管理与草原碳汇研究
畜牧业是全球最大的土地利用系统,贡献了全球农业生产总值的40%,为全球超过13亿人提供收入,并为至少8亿没有粮食保障的人提供营养。全世界的牧场面积估计为35×l08~37×l08hm2,其碳封存量为0.0l~0. 30 Pg C·yr-1。但是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草地植被固碳能力降低,土壤中有机碳大量释放,加剧了土壤的呼吸,使土壤有机质加速分解,加速了碳向大气的释放速率。
我国畜牧业历经长期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但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早在2003年,畜禽粪便年产生量已达到24亿t,已经达到了同期工业生产固体废弃物总量的2倍以上;并且由于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全国有90%以上的天然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碳汇功能严重下降。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区,过度放牧威胁着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土壤碳损失增加。在全球范围内,重度放牧使草地土壤碳含量比中度放牧草地平均降低0.19 Mg C·hm-2·yr- 1,显著降低了土壤、根系、土壤微生物和凋落物中的碳库,降低量分别为10. 28%、13. 72%、21. 62%和8.93%;而在中国北方草地,0~30 cm土层的碳储量随载畜率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轻度放牧草地0~10 cm土层的碳储量显著高于重度放牧草地;也有研究表明在中国草地轻度放牧条件下土壤碳含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下层(>20 cm)土壤碳含量的增加,而表层(0~20 cm)土壤碳含量则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轻度放牧可以改变土壤碳输入的分配,促进土壤碳在下层土壤中的积累,从而抵消放牧对表层土壤碳含量的负面影响;内蒙古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研究显示,轻度放牧可以促进土壤碳的固存,而中度和重度放牧均加剧了土壤碳的流失。因此,适度放牧能够促进我国北方草原土壤碳的固存,对草地碳汇具有重要意义。
放牧会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反刍动物放牧产生的CH4是家畜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在全球范围内, CH4占牲畜非CO2温室气体排放的65%,2019年CH4排放量总计为9.8 Gt CO2当量,其中18%来自家畜放牧,而在牲畜排放的CH4中,牛的排放量占其中的2/3。内蒙古牧区的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整体呈现增加趋势,由2001年的1609. 81万t增加到2011年的2617. 71万t,年均增长率为6.26%。在轻度至中度强度下进行放牧管理,可以缓解CH4的排放,优化牧草的摄入量及家畜的生产性能,如果将放牧绵羊和牛的每日增重分别优化到0. 14和0.70 kg·d-l,可以将每kg家畜排放的CH4强度降低至0.2 kg,这可能意味着在以牧场为基础的系统中,牲畜商品的缓解潜力约为55%。
2.3 气候变化与草原碳汇研究
减少CO2排放以减缓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受到气候的强烈影响。持续的环境变化会增加全球陆地对碳的吸收,在过去的50年中,陆地生态系统吸收了25%~30%的人为CO2排放量。土壤碳库对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很敏感,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气温升高能刺激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从而增加土壤的碳输入,导致更高的碳储量。但是C02作为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最终产物,其从土壤中流出的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对北极苔原的研究中发现,当土壤升温(4℃)7年后,土壤有机碳显著下降;在高寒草甸,气候变暖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同样,降水的变化也会改变土壤碳的持久性,降水增加促进了土壤碳的团聚体保护,增加了土壤碳的稳定性;但在内蒙古温带湿润草地的增温和增雨试验则表明,气候变暖将使中国北方干旱一半干旱区温带湿润草地成为碳源。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导致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库发生很大变化。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我国潜在草地的年碳汇潜力为773.21 Tg C,其中,冻原和高山草地的年碳汇潜力最大,为250.7 Tg C;其次为温带草甸草原,年碳汇潜力为249.5 Tg C。而在温度增加2~4℃的情景下,中国草地年碳汇潜力为886.3 Tg C,占潜在植被年碳汇潜力的26.99%,同当前气候条件相比有所增加,其中温带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年碳汇潜力可分别增加83.5%和74.5%,而温带草甸草原的年碳汇潜力则有小幅下降,下降强度为5.97%。
干旱或风暴等极端气候可能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因此有可能抵消陆地碳吸收的预期增长。草原容易受到极端干旱的影响,干旱会导致植被丧失,而随后的大雨会导致水土流失,更频繁的极端事件可能会导致干旱一半干旱草原的荒漠化,特别是在过度放牧的情况下。此外,人类活动导致大气CO2浓度增加,也大大加快了活性氮向大气中释放的速度,以及全球氮沉降的速率。在全球范围内,C02水平升高影响了光合作用和水利用效率,进而影响了近几十年来陆地的碳汇,而氮沉降则增加了生态系统碳汇,这也在内蒙古典型草原模拟氮沉降水平对群落碳收支的试验中得到了验证。但是,中国草地存在土壤氮素缺乏等问题,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对于氮输入的变化也较为敏感,因此如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草地的固碳能力是当前较为重要的问题。
2.4 人工草地碳汇研究
草地退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碳输入量减少,影响草地植被和土壤的碳蓄积。在高寒草甸,原生植被封育系统中的植被总碳储量为3067.14 g·m-2,而重度退化草地系统中植被总碳储量仅为414.07 g·m-2,其碳损失率高达86.5 %。植被具有稳定土壤结构、保护土层、降低干扰等作用,在草地退化后,土壤碳库的积累作用也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极度退化草地与未退化草地相比,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了56.O%。
人工草地是缓解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促进退化草地恢复的有效方式,也是重要的碳汇来源。人工草地的建立是通过对草地实施播种、灌溉等合理的人为干预,可有效提高土壤质量和草地生长状况,增加土壤团聚体含量、稳定性及土壤固碳容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碳固持能力,使草地生态系统逐渐由碳源演变为碳汇。
我国人工草地有规模小、产量低、品质差、利用年限短等问题,据统计我国人工草地面积为1.20× 107hm2,仅为天然草地面积的3%,作为“牧草之王”的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在我国的保有面积约为2.00×106hm2,仅为美国的10%左右。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能够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紫花苜蓿、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较强。此外,人工草地的恢复时间长短也会影响其碳储量,在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草地土壤碳含量的研究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恢复至8年以后有机碳含量保持平稳。
3.中国草地碳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了碳汇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2013年10月起,我国林业碳汇备案项目有100多个,主要分布在吉林、广东、黑龙江、湖南等10多个省份。但草地碳汇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只有造林、再造林等固碳项目被“清洁发展机制”所承认,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固碳项目(包括草原固碳项目)都未纳入清洁发展机制之列。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的审定、核证、备案、交易和管理等办法,但草地畜牧业减排项目目前只能在自愿交易市场中进行交易。而从碳市场的份额看,自愿交易市场仍然只占很小的比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11年全球自愿交易市场达到了7900万t CO2的交易规模,但中国的自愿交易市场的交易量仅为23万t。
目前国内外自愿交易市场中有10多个不同的碳标准,其中北京环境交易所的“熊猫标准”、青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三江源标准”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中国自愿碳减排标准”为国内的3个标准,他们都允许草原碳汇项目进行注册、交易,但尚未批准相关的碳计量与监测方法学。2014年,国家发布了“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标准”以及《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020年12月25日,由生态环境部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科学的碳核算方法是碳汇交易的基础。国内已经备案了约200个不同领域的碳汇计量和监测方法学,其中应用最多的为可再生能源供电或供热项目、林业碳汇和甲烷利用项目。这些方法学中直接与草地畜牧业有关的减排计量和监测方法学只有几个,包括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减排计量与监测方法学(AR-CM-004-V01)、动物粪便管理系统甲烷回收(CMS-021-V01)、粪便管理系统中的温室气体减排(CM-090-V01)、反刍动物减排项目方法学(CMS-081-V01)、畜禽粪便堆肥管理减排项目方法学(CMS-082-V01)等。其中,可持续草地管理温室气体计量和监测方法学是国际上第一个真正与草地碳汇管理直接相关的方法学,但草地碳汇核算方法尚未被应用于实际。与国外相比,中国草地碳汇交易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在碳汇基础研究、碳汇核算方法学、项目试点、相关政策等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在2012年启动了草地碳汇交易试点工作,并在2018年参照草地碳汇标准,完成了首个草地碳交易;澳大利亚也开发建立了牧草中的土壤碳核证方法学,尽管如此,全球的草地碳汇交易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草原碳汇资源得天独厚,发展草原碳汇经济可成为履行国际承诺、打造碳汇新经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渐趋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借鉴国际碳交易和森林碳汇经验,以草原大区为布局重点,完善政策体系、搭建碳交易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强化示范带头,并将发展草原碳汇纳入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实现草原固碳增汇增绿与牧民增收多赢、草原碳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建共荣的发展目标。
4.中国草地固碳减排发展建议
要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坚持走生态系统管理的途径、遵守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和行动,需要在对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及其碳汇功能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固碳,减少排放源。可持续的放牧管理可以增加碳输入和碳储量,而不会减少牧草产量,放牧管理也可以用来恢复生产性牧草品种,进一步增加碳输入和土壤碳储量。除了减排增汇、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以外,对农牧民的经济创收也有直接作用,在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沙漠化治理等方面也有直接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和应用以及固碳减排方面,从学术研究和政策两个方面对中国草地碳汇发展提出建议。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而言,首先要完善基础研究,培养碳汇方面的人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草业碳汇领域的人才培养势在必行。当前,草原碳汇功能、碳储量、各草地类型间碳汇差异等方面还存在基础数据缺乏、调控机制不清、碳汇增量测量难等问题。因此,草地碳汇研究应该从挖掘与提高现有草地资源的碳汇功能、可持续经营管理、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草地碳汇的影响、草地碳汇的计量和监测方法学等方面着手运行。政府也应尽快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大批科研人员长期从事该项目的研究,并深入开展草地碳汇核算方法、碳税制度以及草原建设融资渠道等方向的研究,这也需要政策学、经济学、生态学、草学、林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保证草地碳汇的可持续性。在碳汇研究和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中,要从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分级入手,从各个层面开展碳汇研究和管理工作。相关技术人员也要对农牧民开展草地保护与经营、植被与生态系统修复、沙漠化防治的培训和相关技术的推广,引导农牧民积极参与碳汇提升的行动。
其次要加强对草地碳循环过程与机制的理解,人类活动(如草地开垦、放牧等)会对草地碳循环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加强对草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程度及不同利用方式(如放牧、刈割)下碳循环机制及气候变化下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的理解,对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
有关草地碳汇的政策方面,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重点利用草原生态系统固碳减排的基础数据,提出草地合理管理利用与牧民生计改善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因此,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草地碳汇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4.1 树立科学理念、加强草原管理
首先要树立草地碳库的科学理念,明确草地与森林都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大碳库”。其次要加强工程建设力度并加快实施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继续加强退牧还草、人工饲草基地建设等工程的投入力度,利用草原补奖措施,通过轮牧、禁牧、休牧等不同的放牧方式,鼓励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减少超载过牧现象,实现草畜平衡,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在减畜的基础上实现增草、增效、增收,保障草原碳库的稳定和发展。此外还要完善草原监督制度,实现法治和科学管理,严厉打击违法占用、开垦草地资源的行为,保持草地资源的稳定发展。
4.2 加强草地可持续管理、完善草畜平衡制度
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相应的固碳能力也有所不同。对未退化草地而言,应采取优化载畜率等措施,维持和提高草地生产力;而对于退化草地而言,则应该采用相应的草地改良措施,如围栏休牧、补播等,恢复草地生机,增加牧草产量。在退化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立时需要考虑当地种和引入种,在农区和农牧交错区通过高产人工草地的建立和天然草地改良的利用结合,减少土壤的扰动,有效地增加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能力。
在牧区,家畜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家庭牧场应通过优化家畜品种、调整畜群结构及载畜率等适应性管理措施,探索“低碳绿色草地畜牧业”,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草地固碳能力,实现草畜平衡的目标。并且要遵循畜牧业发展和草地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采取适度放牧或割草等保护措施,以降低放牧压力为基础,逐步提高草地生产力及增加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探索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分区模式,加强放牧草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加大优质栽培牧草的种植,调整家畜生产结构,降低单位畜产品碳排放,建立增汇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引进新品种和相关改良活动并制定合理的载畜率,既可以提高当年羔的出栏体重、缩短出栏时间,也能提高当年羔的价格,使得牧民能够减畜又增收。
4.3 开展草地修复区碳汇功能自动化监测,推动碳汇示范区建立
在全国选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代表性区域,如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区、退牧还草区、风沙源治理区及天然草原保护区等地,建立不同修复技术及措施下草地固碳速率的自动化监测体系,准确估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碳汇功能。政府也应通过联合牧民协会等方式,积极参与并建设固碳减排工程示范基地,在重点区域首先建立和推广一批草地碳汇交易潜在示范项目,如草畜平衡试验、退化草地修复、矿区植被恢复等管理制度和类型,为大面积推广应用“低碳型草地畜牧业”生产模式积累经验和数据,引导机构和民众自觉、主动、持续地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同时,为了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应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在项目和方法学开发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
4.4 建立草地碳汇交易试点,搭建交易信息化平台
中国应积极开展碳汇交易工作,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及符合中国草地性质的碳汇交易机制,深入推进草原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草地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建立草地碳汇交易试点,从碳汇核算方法学、管理方式、交易体制等方面逐步推进,并将强制减排与自愿碳交易市场相结合,鼓励需要减排的企业将减排总配额的一定比例通过在自愿碳交易市场购买生态建设过程中多固定的碳汇,实现企业的“碳中和”:通过设计草原碳汇产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草原碳汇交易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参与国内外碳汇贸易,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草地环境保护,建立相关的碳汇贸易运行机构及市场化的信息交易平台,确保碳汇贸易的健康发展。使“碳汇+”等生态产品落地,将草地吸附的碳进行量化,变成相应指标,放到相应交易平台,出售给相应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而促进节能减排。
摘自:《草业学报》2023年第2期
原文链接:http://zrzy.hebei.gov.cn/heb/gongk/gkml/kjxx/kjfz/108490092976857579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
热门资讯
江西天皓房地产有限公...
2020-07-15致上饶市政府陈云市长...
2020-05-13致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张...
2020-05-13致沈阳市市纪委书记、...
2024-01-12致上饶市委马承祖书记...
2020-05-13土地性质:一定要辨别...
2020-04-28圈地千亩国际健康峰会...
2020-04-23农村土地新政策,抛荒...
2020-04-24黑土地“金豆子”鼓了...
2020-04-28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
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