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二)稻虾综合种养(小龙虾)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1.环境条件

  稻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以壤土、黏土为宜,保水性能好,不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水源充足,水质符合SC/T 1135.4的规定。

  2.前期准备

  (1)养殖区稻田改造

  单一田块的面积3亩~10亩为宜,养殖区域宜集中连片。在距田埂内侧0cm~60cm处挖“L”形或“I”形边沟,沟宽50cm~60cm,深20cm为宜,面积占稻田的10%以下。田埂夯实,高30cm~35cm、顶宽30cm~40cm、底宽40cm~60cm为宜。注排水口分别设置在稻田斜对角的田埂上,注水口伸出田埂30cm,排水口设置最低处。注水口、排水口均安装8目~10目的防逃网。

  (2)防逃设施

  选用塑料膜或养殖专用防逃网等,沿稻田外埂围成封闭的防逃墙。防逃墙竖直埋入地下10cm~15cm,高出地面40cm~50cm,外侧每隔0.5m~1.0m用竹竿、木棍等支撑固定。防逃墙平整无褶皱,接头处光滑无缝,四角转弯处呈弧形。

  3.水稻栽培

  宜选择种植期间不晒田、抗倒伏、抗病虫害,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育苗、秧田管理、耕整地及插秧等环节按DB23/T 2183的规定执行。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宜施用生物肥、有机肥。施肥方法按SC/T1135.4的规定执行。

  4.幼虾投放

  宜选择水产良种场或有水产苗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克氏原螯虾幼虾,并经检疫合格的苗种。虾苗要求体质健壮、活力强、附肢齐全、体表光泽,体长2cm~5cm为宜。

  (1)投放时间及密度

  水稻秧苗返青分蘖后、稻田水温昼夜温差10℃内即可放养,我区一般为六月初。投放密度根据不同养殖模式合理设置,不投饵养殖模式,500尾/亩~1000尾/亩为宜;投饵养殖模式,1000尾/亩~3000尾/亩为宜。同一田块放养的幼虾应规格整齐,一次性足量投放。

  (2)投放注意事项

  幼虾投放前15d,不应施用除草药物。幼虾沿边沟多点位投放,宜选择阴凉天气的清晨或傍晚时段。放虾前1h向边沟内泼洒水产用抗应激药物,渔药使用应符合SC/T1132和《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的规定。

  5.养殖管理

  (1)灌溉管理

  幼虾放入稻田后,根据水稻的生长特点,分蘖前期水深保持在5cm~8cm,孕穗期水深保持在6cm~10cm,抽穗灌浆成熟期水深保持在5cm~7cm;遇到高温或低温期,水深加高至10cm~15cm,水稻黄熟初期后开始排水。

  (2)饲料投喂

  宜选择投喂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投饵养殖模式,放苗后配合饲料的日投饲率为5%~8%,当平均体重达10g/尾以上时,日投饲率为2%~5%,以2h内摄食完为宜。饲料宜在早、晚时段多点位分散投喂,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70%。可设置检查盘,每日检查虾的摄食情况,并根据天气、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3)日常管理

  每日巡田,观察虾的摄食、活动、蜕壳、病害等情况,发现病害应及时治疗;每15d测量一次虾的体长、体重,并记录虾的生长情况;建立日常检查制度,检查田埂是否渗漏,注水口、排水口的网片和防逃设施是否损坏,并及时进行维护。

  (4)病虫害防治

  克氏原螯虾病害以预防为主,发现病害应及时治疗,药物使用应符合SC/T 1132和《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的规定。

  水稻病虫害宜采用生物防治、物理诱控和生态调控等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重点做好稻瘟病的防治,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肟菌酯·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等进行防治,并可兼防纹枯病等真菌性病害。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采用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农药使用按照SC/T1135.1-2017和SC/T1135.4的规定执行。幼虾投放后稻田除草宜采用非化学除草技术。

  养殖中应预防蛙、老鼠、水鸟类等其它动物的侵扰。

  6.捕捞收获

  7月下旬开始宜采用地笼捕捞,每亩稻田布设2目~4目,长度5m~8m的地笼2个~3个,8月中下旬水稻排水前应完成捕捞工作。捕捞时应轻拿快放,保持克氏原螯虾附肢完整。

  7.生产档案

  生产全过程应健全生产记录,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条件、前期准备、水稻栽培、幼虾投放、养殖管理、捕捞收获和生产档案等。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yw/syjs/scyz/202509/t20250915_279041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