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土地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土地说说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规模奶牛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指南(二)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三、奶牛场管理(一)种源管理

  1.引入奶牛、冻精及胚胎应来源于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且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合格报告、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检测阴性报告和系谱证,冻精应符合GB 4143规定。

  2.不得从疫区或由高风险区引入奶牛、冻精及胚胎。

  3.从国外引入奶牛、冻精及胚胎,需有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签发的审批意见及海关相关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

  4.从外场引入奶牛需在隔离舍隔离观察满30天,经检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饲养。

  5.本场销售的奶牛、冻精及供体牛应定期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和重要人畜共患病监测,不得销售不合格奶牛及冻精。

  6.严格落实引种和销售报检制度。

  7.做好引入奶牛、冻精及销售奶牛的档案管理,实现可追溯。

(二)投入品管理

  1.兽药、疫苗、消毒药品应选择取得兽药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

  2.禁止采购人用药和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

  3.严格执行处方药制度、休药期制度,按照说明书剂量或执业兽医师医嘱用药,严禁超范围、超剂量用药。

  4.兽药、疫苗和消毒药品入库前核验包装、标识等产品信息,详细登记名称、生产批号、批准文号、保存期或者失效期等信息。保存于专用储存室,并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同时,做好出入库管理。

  5.严禁使用过期药品,过期药品要统一无害化处理。

  6.饲料及添加剂的质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和添加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

  7.禁止从疫区购买饲草,饲料、饲草储存应注意保持干燥清洁,防止霉变、虫害及滋生病原微生物等。

  8.有条件的,对购入的生产、生活等物资,采取有效的消毒措施,方可投入使用。

(三)人员管理

  1.配备专人负责场区疫病防治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应具有畜牧、兽医相关专业技能。

  2.有条件的企业,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兽医,应具备执业兽医师资格。无条件的企业,要做好外聘兽医管理。

  3.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人畜共患病检查,并取得健康证明。

  4.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生物安全知识、常见动物疫病等相关知识培训。

  5.新入职工作人员需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严格执行员工及外来人员出入场区管理制度,如外来人员必须进场,应做好登记、消毒、个人防护等工作,进入场区后在指定区域内活动,同时要有工作人员陪同。

(四)车辆管理

  1.对外来车辆实行严格管理,非必要不得进入场区。

  2.外来车辆如需进场,入口处实施有效消毒,入场后停放指定区域。

  3.外来车辆如需进入生产区,入口处实施有效消毒,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按指定路线进出场区,对行驶路线和工作区域进行消毒。

  4.生产区内车辆专车专用、功能标识清晰,禁止交叉使用,使用后应清洗消毒。

(五)卫生消毒

  1.场区应无杂物堆放,及时清理牛舍及运动场褥草和粪便,运输途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渗漏,运输至指定区域集中处理。

  2.场区禁养其他动物,设置有效防鼠、防虫媒、防犬猫进入的设施或制定有效措施。

  3.场区入口处设置车辆消毒池、覆盖全车消毒设施及人员消毒设施。消毒池宽度与大门相同,长度为3.5~4.0米,深度至少30厘米。生产区入口处设置人员消毒间、淋浴间、更衣室,布局科学合理。

  4.栋舍入口处及内部应配备运行良好的消毒设施设备。

  5.定期对牛场的环境、栋舍、用具、车辆等进行清洗消毒。在疫病高发季节可增加消毒频率。

  6.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禁止混合使用,建立消毒液更换使用制度。

  7.定期开展消毒效果评价,必要时调整消毒措施。

(六)饲养管理

  1.做到不堆槽、不空槽,不饲喂发霉变质和冰冻的饲草料。

  2.采用TMR技术,合理满足奶牛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严禁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3.根据季节变化和奶牛个体状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4.设置补饲槽,定期添加食盐、舔砖,设置饮水设施设备,

  并定期清洗消毒。

  5.水质符合GB5479或NY5027,饮用前采取效消毒措施进行消毒,冬季要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奶牛饮用水合理控温。

  6.饲喂犊牛的初乳和常乳均需消毒灭菌。

四、疫病防控

  1.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和自治区免疫计划,结合周边及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合理制定免疫方案和免疫程序。

  2.免疫时,加施免疫标识,建立免疫档案,详细记录疫苗名称、生产批号等信息。

  3.免疫后,适时开展效果评价,对免疫不合格的群体,及时补免,提高奶牛群整体抗病力。

  4.制定乳房炎、蹄病等普通病治疗和处理方案。

  5.根据场群实际情况,定期开展驱虫,驱虫药的选择应遵循广谱、高效、低毒的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控制用量。

  6.建立健康巡查制度,定期巡查奶牛群健康状况,对病牛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

  7.对发生流产等特征性症状的奶牛,及时开展鉴别诊断,并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8.建立应急预案,如发现疑似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及时按规定上报。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yw/syjs/syyfy/202508/t20250808_27714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土地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土地资讯网 tdzx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